本周一(26日),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因癌症去世,享年77岁。贝托鲁奇因《末代皇帝》为许多中国人熟知,这部电影也助他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奥斯卡大奖。但对于十分年轻就从事电影行业的贝托鲁奇来说,电影给他带来的除了无尽的荣耀也有无穷的争议与流亡。
贝托鲁奇的电影人生从“看过很多电影”开始
贝托鲁奇1941年3月16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尔马(Parma)的一个富裕家庭中。父亲奥提立欧·贝托鲁奇(Attilio Bertolucci)是一名诗人、影评人兼艺术史学家,母亲尼内塔(Ninetta)则是教师。在贝托鲁奇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父亲就经常带他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他16岁的时候,贝托鲁奇开始用16mm摄影机拍摄影片。
▲年轻的贝托鲁奇。
通过父亲的介绍,贝托鲁奇认识了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帕索里尼开始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乞丐》(Accattone)时,只有20岁的贝托鲁奇受雇成为了他的制片助理。一年之后,贝托鲁奇根据帕索里尼五页纸的故事大纲导演了他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死神》(La Commare Secca),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这部电影“出自一位从未用过35mm胶片拍摄过电影,但看过很多电影的人之手”。
1964年,贝托鲁奇回到家乡帕尔马拍摄了半自传性电影《革命前夕》(Prima della rivoluzione)。这部电影探讨了一个自私的中产阶级年轻人所面对的问题,在政治上是选择随俗从众还是加入革命,在爱情上是选择自己年轻的姨母还是资产阶级的婚姻。
这部电影虽然在国外很受观众的喜爱和赞扬,但在意大利国内却反应平平。“它赢得了一些奖。《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以及其他各种国际刊物都赞美它,”贝托鲁奇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访谈中说道,“但大多数的意大利人都在贬低我,他们几乎侮辱了我。”
用一部片名定义他
1970年,贝托鲁奇通过改编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同流者》(Il conformista)。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墨索里尼权力不断扩张下的意大利,投效法西斯的主人公马塞洛以度蜜月为掩饰,奉命远赴巴黎刺杀反法西斯的大学老师。《同流者》是贝托鲁奇华丽风格的一次全面展示——精心制作的跟踪镜头、巴洛克风格的拍摄角度、华丽的色彩效果和装饰,以及复杂的光影效果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形式与风格。
《同流者》这部电影的名字常常被人拿来定义贝托鲁奇。一方面是指他与帕索里尼和戈达尔等“导师”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也指他拍片题材的选择常常顺势顺时而为。但他本人认为,那些电影都是自然而然闯入他生命中的。《同流者》同时也标志着贝托鲁奇和摄影师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合作的开始。这对搭档创作出了一系列视觉诱人的作品,包括《蜘蛛的策略》(Strategia del ragno)、《巴黎最后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和《一九零零》(Novecento)。
一部电影令他享誉全球,却也让他流亡
享誉全球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拍摄于1972年,当时贝托鲁奇31岁。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一位处于情感流亡状态的中年美国人在巴黎寻找公寓出租时遇到了由玛利亚·施奈德(Maria Schneider)饰演的一名年轻法国女性。两人的相遇在后面升级成了一系列隐秘、纯粹的性接触。尽管《巴黎最后的探戈》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但电影里臭名昭著的“黄油”戏还是引起了许多的争议。贝托鲁奇后来承认,那场戏之所以让当时19岁的施奈德感到意外,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她“作为一个女孩,而不是一个女演员”的真实反应。在2011年去世之前,施奈德告诉一位采访者:“我当时很生气,说实话,我感到很羞辱,我觉得有一点被马龙和贝托鲁奇强奸了。”
▲马龙·白兰度与玛利亚·施奈德。
《巴黎最后的探戈》也让贝托鲁奇在自己的家乡意大利遭遇到了法律上的挑战。这部电影因为其“淫秽且缺乏艺术内容”而被法院下令永久销毁所有电影拷贝,仅有三份拷贝可以作为“犯罪事实”被保留在位于博洛尼亚的国家电影资料馆中。贝托鲁奇因此也丧失了五年的公民权利。“我不能投票,那是惩罚性的部分,”他说,“我觉得我不再是意大利人了。”这样的政治流亡使得贝托鲁奇接下来把他所谓的一系列“远方电影”都放在了意大利以外的地方进行拍摄:在中国拍摄的《末代皇帝》、以保罗·鲍尔斯(Paul Bowles)小说为基础的《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在北非拍摄、《小活佛》(Little Budda)则选择了在尼泊尔和不丹拍摄。
《末代皇帝》花絮:数千名古装士兵令贝托鲁奇感到害怕
最为中国人熟悉的贝托鲁奇电影应该是在1987年赢得所有九项奥斯卡提名的《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由中国、意大利和英国合作拍摄,讲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故事。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总共召集了1.9万名临时演员,为了制作电影中人物的假发,发型师使用了约1000公斤的头发。
▲《末代皇帝》拍摄现场。
“我对在故宫拍摄感到非常兴奋,在九周的时间里,我每晚差不多只能睡3到4个小时。”贝托鲁奇回忆时说道。对于一个之前一直从事小规模艺术电影创作的电影人来说,这样大规模的演员阵容的确让人感到畏惧。“我必须承认,在拍小皇帝加冕那场戏的早晨,当我来到片场时,我看到两到三千名穿着古装的士兵……我吓坏了。我记得我藏在我的活动房车里,门外的制片人说:‘ 贝纳尔多,是时候开拍了。’(我说)‘ 走开、走开。’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鼓足勇气去面对这件事。”贝托鲁奇说道。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