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开始,铁制实心圆形炮弹成为欧洲火炮的主力弹种。这种炮弹其实就是一个固体的铁球。当时火炮的口径也由其决定,比如12磅火炮就意味着其发射一个重约12磅的铁球。在战场上,实心炮弹适于射击各类目标,不仅可以杀伤人员和马匹,而且可以破坏多面堡等野战防御工事。
早期的加农炮是后膛填充的,就是类似于一个加长了的臼炮,最后面的一段可以拿下来,里面放火药,而前面的炮管里塞弹丸。发射一次,要拆卸后面的火药仓重新装药。
野战炮兵侧射,能够发挥最大威力。实心弹出膛后就像保龄球一样,能将成排的士兵打碎。大部分实心炮弹触地后还会反弹起来,继续前进。如此反复多次触地反弹,可以对不同距离的士兵造成伤害。
虽说在十四世纪晚期时,明朝的火炮技术还是领先世界。洪武十年铸造的1000毫米铁炮(藏于山西博物馆),工艺还是非常强大。但从十五世纪起,明朝的火炮技术,还是被欧洲反超了过去:由于明军的敌人,主要是北方迅烈的游牧骑兵,攻坚战非常少。
不过说实话,大炮的真正用途是威慑力,杀伤力倒在其次,比如明末袁崇焕守宁远,一炮崩死努尔哈赤,其实根本没打到努尔哈赤,实际上大炮的发炮声吓到努尔哈赤的马了,于是马蹦起来把努尔哈赤甩地上导致努尔哈赤受伤,连惊带吓,努尔哈赤就这么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