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君王更替,朝代变更,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历史变更的必然发展。不过,对于当时的朝代来讲,就会觉得哪朝的开国皇帝,都特别的伟大,而哪朝衰亡末代的皇帝,人们往往便会认为,是因为这个皇帝治理不佳,导致朝代的灭亡,而鄙视这个皇帝。就比如说,提到汤武,我们会觉得他们非常了不得,因为他们是开国帝王。但是,当我们提到桀纣,就会第一印象想到他们的暴政。下面这几个人是末代君王,他们又会被怎样评论呢?
其实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惯性思维,或许有很多这样的君王,都属于这种,但是部分不能代表全部,还会存在某些君王,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也有一些君王,他们一身的坎坷,也着实令人惊讶。为何这几个末代君王得到的不是鄙视,却是惋惜呢。那么现在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一些。
第一种,本想扩大疆域,结果丢了家园。我们先拿商纣王帝辛和隋炀帝杨广为代表,讲一讲他们是如何丢了家园。商纣王是因为征讨东夷,国家成了空壳子,结果西周就乘虚而入,轻而易举的拿下商朝。隋炀帝呢,同样也是去征讨高丽,国家内也没有兵力,这时,不再是其他的国家来征讨了,反而是国家的内乱,农民起义,没有兵力镇压,当隋炀帝返回来时,已经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场面了。
第二种,本想精心治国,结果心力不支。这次我们的列举的代表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是一位非常勤快的皇帝,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奏章都会认真的看,白天看不完了晚上接着,有时候晚上瞌睡了在书桌前就能睡着。而且还特别的节俭,这点就不像其他的皇帝了,他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国家的,自己浪费了就等于浪费国家的。可是国家的命运,还是被灭掉,一个国家并不是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不能因为自己能够做多少小事,就能得到多少回报,而是自己的领导力。
第三种,才华横溢,治国无方。我们以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来说一说。《宋史》记载,宋徽宗是中国工笔画的创始人,才能并非一般人能够堪比,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另一位南唐皇帝,是诗词一派的代表,纵横古今,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从未有人超越。可是这两位皇帝,虽有艺术气息,可是在又对治国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说怪谁,只能说他们不该出生在帝王之家。
第四种,能得百姓爱戴,可惜运气不佳。这次我们用后蜀孟昶为代表,看看是怎么一个运气不佳。当时的后蜀在孟昶的治理下,国家和平,百姓爱康,积极的发展经济,国内经济出现少有的巅峰。可是做的再好,总会有人不满足,当赵匡胤看到皇帝的便盆上有宝石就指定这个皇帝晃荡误国,就这么被下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