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梁晨
宋朝多名相。其中有一个人,布衣时就敢跟皇帝“顶嘴”,做官后也坚持“直谏”本色,然而难得的是,他在宦海沉浮中出将入相,“四登两府九尚书”,虽然一身硬骨头,却做到了无疾而终。
此人姓张,名齐贤。清代名臣朱轼曾发出感慨:“古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那么,张齐贤是靠什么走到剧终的呢?
布衣的执着:“顶嘴”大boss
先来了解“菜鸟”时期的张齐贤。张齐贤3岁时遭遇后晋末年的动乱,全家搬到洛阳。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因为钦佩唐初名臣李大亮的为人,他给自己取字为师亮。
张齐贤不仅用功,还有勇有谋,懂得抓机会。赵匡胤巡幸洛阳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张齐贤在街上拦截御驾,说要进献治国良策。他在行宫以手画地,向太祖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妙计,包括如何攻陷北汉、富国强民、选贤任能等,一口气讲了10条。赵匡胤说其中4条讲得很好,但张齐贤不甘心,坚持认为10条建议都很赞。赵匡胤被张齐贤的固执气坏了,命人将他拖了出去。
虽然没能如愿,张齐贤却敲开了日后走上仕途的大门。因为太祖虽然生气,但还是惜才的,他对赵光义说:“我这次到洛阳,唯一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张齐贤。我现在不想给他官职,将来可以让他做宰相辅佐你。”
赵光义继位后,本想在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把张齐贤录为前几名,但主考部门不知道他这个心思,结果张齐贤排名不高。赵光义很不高兴,加上本就有兴文抑武等想法,下令扩招并提高入选者的授官级别,任命张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做官后的张齐贤依旧很大胆,太宗北征时,大家都说应该速取幽蓟,他却上疏反对,有理有据,并拿出自己认为可取的方案。
全能宰相
张齐贤敢言,离不开宋初对文人的重视,也因为他有说话的资本。政务、军事、司法……他摊上哪样都能一肩挑,而且件件办得漂亮,堪称全能宰相。
(1)治国,我在行
张齐贤有献策的头脑,更是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到衡州上任时,正好赶上当地要处死一批罪犯。但他一调查,竟查出了几桩冤案,并救活5个被误判的无辜百姓,因此名声鹊起。
张齐贤担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期间,不少地方罪犯要被押到京城,其中有五六成都死于进京途中。他查看案卷后,只要不是首犯,就为他们伸张冤屈。为解决根本问题,他还向朝廷竭力建议:凡是涉及送囚犯到京城的,都派强干清廉的官员复审,如果发现是冤假错案,就问罪地方负责案件的官员。从此,江南送到京城的罪犯减少了一大半,解决了冤假错案的难题。
勤于纠正民弊、务行宽大之政,张齐贤凭实力获得了江南百姓的一致好评。从前,江南各州百姓,住在官府土地上要交地房钱。吉州沿江土地虽然沉没,百姓仍要交勾栏地钱,编木在水上浮居的也要交水场钱。张齐贤认为这些收费是前代弊政,就上奏建议都免掉。
南唐灭亡后,曾充当义军的百姓都被放回家务农。有人认为他们长期在军中,不好农事,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就建议从中选人参军、把他们的家属也送到都城监管。张齐贤上书说:“江南义军本都是良民,而且已经被放回家务农了。现在如果挨户搜索,会扰民。法律崇尚固定,政事崇尚清静,不如仍按旧敕执行。”
(2)上战场,我行
高居庙堂时有治国能力,身处战场,张齐贤也不输大将风范。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主力杨业战死后,赵光义向亲近的大臣寻求策略。张齐贤主动请缨赴战场,被任命为给事中、知代州,与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当时辽兵从湖谷进攻,逼近城下,宋军寡不敌众,副部署卢汉赟见状怕了,坚持守城不出。张齐贤只好挑选两千厢军(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慷慨誓师,以一当百,打得辽军仓皇而逃。
在此之前,张齐贤约潘美率并州军队前来代州会战,但出兵日期被泄露给了辽军。所以潘美率军离开并州没多远,就接到朝廷密令,折回并州了。此时,辽兵遍山,张齐贤估计对方只知道潘美要来支援,而不清楚援军已返回的消息。便趁夜派2百士兵,每人拿一面旗帜、背一束草,在离州城西南30里的地方,举起旗帜、燃烧干草。辽兵看到此番景象,以为并州部队已经到了,落荒而逃。但为时已晚,张齐贤早已埋伏好的2千士兵趁机袭击,杀敌数百,大败辽军,还俘获数千匹战马、很多兵器。
张齐贤对国家形势看得非常清楚。1001年,叛军李继迁攻陷清远军,宋真宗赵恒任命张齐贤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张齐贤认为灵武郡当时已与援兵隔绝,势力孤单,是早已被李继迁盯上、未来肯定会侵占的地方。宋朝的军力不足以讨伐,适合防守。他提出了很多对策:用官爵、财物等拉拢跟李继迁有仇的蕃部豪族首领,招募士兵与敌军打游击战……还请求征调8万江淮、荆湘壮丁增加防御,但朝廷认为这会动摇民心,而且水乡之人到遥远的西部边境守卫也不方便。执着的张齐贤接连谏言,提供对策,但还是没被采纳。不久,如他所料,灵武果然失陷。
(3)皇帝的家事也难不倒我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面对皇帝的家事时,宰相张齐贤处理得游刃有余。一次,宋真宗的两个亲戚因财产分配不均,争得不可开交,闹到了入宫告状的地步。无论怎么处理,当事人都不满意,这让真宗很头疼。关键时刻,张齐贤举手揽下了这个活儿。他问告状的人:“你是认为他家分得多,你家分得少吗?”对方回答说:“是。”于是下令让两家交换住宅,出门时都不许带任何东西。真宗的两个亲戚愣住了,没想到宰相会这样断案,再也没去骚扰赵恒。赵恒非常高兴,对张齐贤说:“我就知道只有你能搞定!”
自己的家事面前,张齐贤也非常讲原则。他晚年任宰相时,家里的仆人很多都升迁了,只有一个人没有一官半职。一次,这个仆人跪在他面前哭着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为什么独独忘了我呢?” 张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还记得自己偷盗过银器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30年,连你也不知道我当时已经看到你的行径了。我是宰相,怎么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我既然现在说了这件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无法留下。你拿上30万钱离开我这儿,选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听罢十分震惊,哭着告别后离开了。
张齐贤
公元1014年,张齐贤无疾而终,终年七十二岁。作为谋臣,宋太宗评价他:临事能断,好谋而成,再总枢机,备观献替。作为武将,朱轼评价他:齐贤之用兵,临敌制胜,变化若神。虽武夫徤将,有所不逮。而他的为人,司马光评价:倜傥有大度。这就是出道时一身刺的他能够走到剧终的原因。
文丨《那些年》梁晨
张齐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