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个月后,日军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遂向金州进犯。
故事的主人公认为金州为旅大(旅顺、大连)后路咽喉,金州失守,旅大难保,主张分兵往援金州,以固旅顺口后路。但当时清军驻守在旅顺的六统领新旧三十多个营,没一个响应的。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率领自己仓促编练成的拱卫军步队三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赴金州御敌,打响了阻击日军进犯金州城的第一战。
他便是清末名将徐邦道。
徐邦道,重庆涪陵人,早年曾投效湖北军营,后从楚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随淮军刘铭传镇压东捻军。公元1878年特旨擢升提督,两年后调驻天津军粮城,补授正定镇总兵。
其实当时的徐邦道完全可以自扫门前雪,按其统兵的力量尽力而为,不必主动提出去保卫金州。但他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统筹出发,完全摒弃了个人的得失和尊严,义无反顾地开赴了金州。
在面对船坚炮利的2万日军时,只有区区2000人马,而且还是仓促组建起来的拱卫军明显不够看,所以在临行前,他一再要求驻守在大连湾的守将赵怀业派兵支援。可赵怀业却只增派了区区两百人,犹如杯水车薪。不过即便如此,徐邦道还是立即亲临金州前方,经过勘察,选定石门子附近的山头作为阻击阵地,开始在两侧山顶上分筑炮台,每垒有炮四尊,并日夜挖掘战壕,砌筑墙垒。
不久后,日军便开始向徐邦道拱卫军阵地发起了攻击。徐邦道指挥部下凭凭垒据守,进行反击,双方激战三小时,日军退去。下午,日军再次发起了进攻,又被击退。次日凌晨,日军占据了距拱卫军阵地前1000米的高地,用大炮向拱卫军两侧山顶的堡垒猛轰,然后派步兵冲锋,激战两个小时,拱卫军虽说伤亡惨重,但依旧还在坚守阵地。
此时,由金州北路迂回进攻的一支日军,从后面抄袭了徐邦道的后路。敌众我寡,腹背受敌,徐邦道只得放弃阵地,率军退守城内固守。
日军在占领阵地后,列炮于阵地上向金州城猛轰。接着,又派工兵用炸药将北门爆破,日军潮水般涌入城内。不久,东门也被攻破。徐邦道指挥守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因寡不敌众,最后只得率队由西门和南门撤出,退往旅顺。拿下金州城后,日军便开始向旅顺口进犯而来。
此时的徐邦道不顾金州新败,将士饥疲的困难,决定在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上,组织伏击,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11月15日清晨,徐邦道率拱卫军来到了旅顺北十公里的土城子一带进行埋伏。中午,在土城子南与日军的先前部队相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首战告捷。但因为徐邦道的拱卫军在金州新败,行帐辎重遗失,粮草缺乏,没法继续,只好放弃阵地,退回旅顺就食。
17日,徐邦道为主动出击进犯之敌,会同姜桂题、程允和所部马步5000人,再次前往土城子迎战。这一次因准备充足,打得日寇哭爹喊娘,打得日寇“诸队陷于悲惨苦境”,“苦战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尽述”。最后,来不及收拾战场上的尸体,便向营城子方向狼狈溃逃了。
徐邦道指挥的土城子反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骄横不可一世的气焰,粉碎了他们不可战胜的神话。不过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旅顺口最终还是陷落了,清军死伤惨重,而徐邦道也因此被革除了官职。
公元1895年,徐邦道病逝于军营,终年59岁。诏复原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