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螃蟹料理,其实古人早在东汉就开始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吃蟹可谓金秋时节的雅事,而现代人吃蟹也是各有不同风味,从清蒸大闸蟹、醉蟹、蟹斗到蟹粉豆腐、潮州冻蟹、花雕蛋白蟹等等,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道中意菜品。其中最深受中国游客旅游时追捧的亚洲蟹料理食肆有四家,分别是韩国的普乐酱蟹、香港的桥底辣蟹、日本的蟹道樂、新加坡的珍宝海鲜。今天要来推介的就是来自香港的避风塘炒蟹人气食肆—桥底辣蟹,喜记,越华会。
可能有人会先问,平时去餐厅吃饭,菜牌上都会有避风塘炒蟹,避风塘大虾,避风塘鱿鱼等等带避风塘字眼的菜品,究竟何为避风塘?
其实我们讲避风塘的含义主要为两点:
避风塘缘起于70年代,香港一些专门让渔船暂避台风的场所。二十世纪年代以前,不少渔民或水上人的后裔在避风塘以水为家,建立了有别于香港主流文化的水上文化。香港目前有香港仔、铜锣湾、鲤鱼门、土瓜湾、西贡等等避风塘,其中以铜锣湾避风塘历史最为悠久。而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餐馆,“海上厨房”此时就应运而生了。现时,铜锣湾避风塘昔日的秦淮风光虽然不再,但避风塘独具水乡渔村的美味佳肴依然流传港九。
图为 香港西贡码头附近的避风塘
一种风味或者说一种烹饪方式,炸蒜、辣椒丁及大量香料爆炒之后的产物。这种做法源自老香港码头的,由于水上交通不够发达,每天都会有一些卖不完的海鲜,第二天会变的不太新鲜,于是有渔民用这种做法来整治这些海鲜,可以把一些不新鲜的异味压住,入口香酥,微辣鲜美。而现在这种做法也成为海鲜食材的一种极受欢迎的烹饪方式。
图为 避风塘风味菜品中最受欢迎的炒蟹
说到避风塘炒蟹,香港以此为招牌做得出名的餐厅有好多家,我就先来介绍其中的开山元祖,喜记。
喜记避风塘炒辣蟹,由创办人廖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喜叔最初于铜锣湾避风塘渔船上炒蟹,后政府因火灾及污染等问题而取缔了避风塘熟食,迫使喜叔转战马师道桥底,以露天大排档形式经营,所以又有桥底辣蟹的称号(现在以「桥底辣蟹」为店名的食肆非喜叔所创,这个稍后就会介绍),直至1997年,首间喜记店铺于谢斐道成立,实乃地道避風塘炒蟹的始祖。
图为喜记 谢斐道总店
图为喜记店铺外玻璃上张贴的喜叔与众明星的合照。
探店当日已为晚上9点,喜记基本处于满座状态。放眼望去,基本为游客居多,这个也确实无法避免,名气越大,自然越受游客的喜爱。店铺大厅显著位置,悬挂着香港著名食家蔡澜先生的题字。作为避风塘炒辣蟹的鼻祖,「蟹皇」二字,实至名归。
喜记避风塘炒蟹,据店员介绍采用的是越南大肉蟹,菜牌上不按斤两售蟹,而是分大、中、小计价。即使是小蟹,重量也起码在1斤以上。点蟹后,店员会将肉蟹拿到食客面前,以证明蟹的鲜活品质。值得一提的是,炒辣蟹,有小辣、中辣、大辣、劲辣之分。探店时选择的中辣,对于并非很能吃辣的我,也完全可以接受。
大约十五分钟后,避风塘炒辣蟹上桌。油色红艳,蟹肉金黄澄亮,葱蒜等配料覆盖蟹面,焦香、蟹肉香、蒜香、椒香混于一体,香味四溢,绝对让人食欲大开。比起之后要介绍的几家炒蟹食肆,喜记的「金沙」,也就是炸过的蒜茸偏干,更强调扑鼻的香味及辣味。
富贵虾,每只重量都在3两以上,同样是避风塘做法,先炸后炒,香气四溢,肉质也很不错。
豉椒炒蚬,鲜辣浓郁,但有些偏咸。比起豉椒炒的做法,本人更喜欢葱姜炒。
蟹油炒面,点避风塘炒辣蟹都会赠送一份用蟹油来炒的细面,上面撒了些炸过的蒜茸,作为主食,非常协调的体验感,相当好吃。
介绍完炒辣蟹元祖喜记,我们再来说说,近几年最受内地游客追捧的「桥底辣蟹」。
刚有说到,最初被人们称作桥底辣蟹的其实就是喜记。自1997年喜记谢斐道首家店铺创立不久,那里附近就开设了很多家经营避风塘炒辣蟹的餐厅。众多后起之秀中做得最出色的就是这家名为「桥底辣蟹」的酒家。桥底辣蟹中的桥,起初指的就是马师道桥,但近几年,随着以喜记为首的众多避风塘炒辣蟹餐厅分店的扩张,这个桥已经形成了一片区域,马师道桥以东,坚拿道以西,谢斐道及骆克道上,云集了数十家经营炒蟹的酒家。
位于坚拿道桥边上的桥底辣蟹骆克道分店,门面相当喜庆,红色为底,桥底辣蟹四个金色大字,很远就能看到。
走入大厅,满满一墙的老板与明星的合影。凡是我们能叫得出的港台大陆明星,基本都来捧过场。明星墙,似乎已经成为香港人气店铺的标配。
落座后,先点蟹。同喜记一样,这里也是采用越南肉蟹,点后的肉蟹会先端上给食客看品质。不按斤两称重,只区分小,中,大蟹,这似乎也是香港经营避风塘炒蟹店铺的一个潜规则了。
端上桌的炒蟹,肉质紧实,鲜中带辣,非常好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炸蒜蓉,比起喜记,这里更得我心。甘口焦香,脆而不煳, 蒜香味与辣味、豆豉味结合,达到了一种口味的平衡。略带湿口的金蒜比起喜记干身的更香口,同蟹肉一起食用,令人根本停不下来。
避风塘炒富贵虾,虾肉比起蟹肉来说更嫩,吃得满足。
桥底炒饭,用的是丝苗米,配菜有芥菜心,虾仁,胡萝卜,瑶柱粒,叉烧粒。火候很好,不湿,米粒分开,有锅气。可以放些炸过的蒜蓉一起食用,味道更浓郁。
除去以上两家餐厅外,近年来还有一家远负盛名的避风塘炒蟹酒家,它就是深得香港本地人推崇的越华会。
越华会同样位于坚拿道桥下的骆克道上,老板之一就是我们熟悉的TVB演员欧阳震华,明星开的店,自然人气不会少,但是生意要做得长久,靠的是口碑而不是演员的名气。
菜牌上的海鲜基本为时价,单位也都是论只而不论斤两。
避风塘炒辣蟹的卖相是这几家店中最好的,蟹壳油色红亮,肉质鲜嫩,伴着渗入蟹膏甘香的炸蒜蓉同吃,入口鲜美又惹味。
豉椒炒蚬,虽然是小蛤蜊,但是肉质厚实,鲜美,不会过咸。
蒜蓉粉丝蒸竹蛏,竹蛏肉质弹嫩,但粉丝蒸后有点略干。
葱油走地鸡,店家推荐的非海鲜类菜品,采用清远鸡当日鲜杀,活鸡的鸡味及肉质是冻鸡无法比拟的。单凭这一点,已经值得尝试了。
以上这三家避风塘炒蟹餐厅,各有特色。「喜记」作为炒辣蟹鼻祖,风味肯定是最正宗的。「桥底辣蟹」,炒蟹的火候控制最好,炸蒜蓉至今难忘。「越华会」作为后起之秀,除去招牌炒蟹不输以上两位前辈外,其他菜品也十分出色。
2015年初,「桥底辣蟹」终于决定进军大陆市场,在上海开设大陆首家分店,店铺位于新天地边的复兴路SOHO,店铺一开张,生意始终处于火爆状态。在经过半年的沉淀后,本人于2015年末进行了一次探店。
图为 桥底辣蟹上海复兴SOHO店,非常气派
图为 桥底辣蟹 店招灯箱,非常有香港的味道
大厅装潢走中国风,非常素雅,祥云及窗花吊灯效果十分出彩。但是我第一印象竟然有在喜记的感觉(喜记谢斐道店,大厅装潢同样是金色与红色为主,与这里非常相似)
避风塘炒辣蟹,同香港店一样,采用越南肉蟹,且仍然只分大小,不称重。上海店省略看活蟹这一步骤,点单完毕后,直接厨房进行烹饪然后上桌。(这点无所谓好坏,蟹是否是活的,尝肉质就可以知道)。出品相当完美,可以说和香港店没有区别,炸蒜茸同样十分出彩。
富贵虾有分大与特大,肉质紧实,自然是越大越好吃。
虾仁滑蛋,标准港式炒蛋,蛋液刚断生还未完全脱离流质状态,非常滑嫩。
「桥底辣蟹」上海店,在品质及价格上,基本与香港本店不相上下。「桥底辣蟹」本身也是在香港做得比较出色的避风塘炒蟹食肆。故想品尝正宗避风塘炒辣蟹的朋友,可考虑去一饱口福,确实值得前往。
- 喜记避风塘炒辣蟹(总店)
周一至周日:12:00--04:00
湾仔谢斐道379号1-4号铺地下
- 桥底辣蟹(骆克道店)
星期一至日:18:00--06:00
湾仔骆克道421-425号雅阁大厦地下至3楼
- 越华会海鲜小馆
星期一至日: 18:30--04:00
湾仔骆克道405-419号地下B铺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