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性别,两者中哪一因素对领导力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哈佛商学院性别研究部(HBS Gender Initiative)和哈佛中心(上海)于3月20日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哈佛商学院女性领导力论坛讨论的话题之一。诚然,我们都知道性格更多元化,更能体现个体的独特性,而对两性的刻板印象以及将一切简单化的贴标签行为普遍遭到质疑,但性别因素究竟在职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领导力是否真的会因性别而不同呢?
在西方哲学语境中,自古希腊时期以来,女性就被限制在仅为满足自然需要的私人领域,直到哈贝马斯于1962年提出著名的“公共领域”概念,女性依然遭到忽视——她们并未被视为参与政治讨论,影响公众舆论和公共事务决策的主体之一。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的推进,女性进入职场并获得选举权,她们干预政治,进入甚至拓展自身公共领域的意愿与能力加强,不断冲击着带有明显父权印记,仅限于统治群体的单一公共领域。
然而女性群体在开发自身公共空间的同时,作为公共领域的新进入群体,依然处在被凝视和审视的位置。不同文化中的女性相比男性,在公共领域中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自信与无所适从。在本次论坛中,多位嘉宾提到了女性作为群体,在提出公共倡议和处理公共事务时可能会遇到的自我表达问题以及可借鉴的解决方法。
着装。对职业女性,特别是女性政客和高管而言,其着装较同级男性更为复杂,同时要考虑到配饰、鞋子、妆容等方面的搭配,而外界对她们的着装搭配要求更高。美国民主党民调专家塞琳达·雷柯(Celinda Lake)在调查中发现,媒体对女性外貌的描述更频繁,也更刻薄。因此,当女性走进公共领域,参与商业聚会、会议和谈判时,得体是着装的首要要求,其次才是美观。她们须在不同场合注重色彩和剪裁的得体,避免被媒体和公众诟病。
谈吐。影响力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曾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指出,喜欢炫耀自己成就的女性在人际关系中会遭受很大损失。虽然男性自夸也会有不利后果,但在人们的观念中,男性本应更强势,因此相较之下,男性承受的损失要远远小于女性。但另一方面,展现自己的强项又是赢得公信力的关键。所以遗憾的是,受社会因素影响,女性往往不能自信大方地宣传自己。心理学家张怡筠另指出,多项研究表明,女性通常认为,人际关系中受人喜欢是重要的自我价值之一,因此在职场中“说不”的能力和意愿较弱,但在男性主导的传统公共领域中,对抗性和强硬态度反而是领导力的体现。有意识并巧妙地展现自己的强项以及懂得及时说不,是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时可以借鉴的经验。
肢体语言。著名心理学家兼公共演说家埃米·卡迪(Amy Cuddy)曾在演讲中提到,身体会改变心理,心理会改变行为,而行为会改变结果。她发现在MBA的课堂中,有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像统治者一样走进房间,坐在正中间并展开身体,好像要占据整个教室。但有些人会很萎靡地坐在不显眼位置,举手的时候也不会伸展身体——她观察到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出现这种肢体无力的状况,进而影响到自信心和权威感的展现。针对这种情况,本次论坛参与者指出,当女性进行公共演讲或商务谈判时,如果你感到焦虑或不自信,可以做一个深呼吸,利用肢体动作带动你的情绪。《哈佛商业评论》2013年1月刊《带着情感去谈判》一文解释说,如果你身体站直,双脚分开、双臂伸展,那么体内的睾丸素——一种提神亢奋的雄性荷尔蒙会立即提升,同时,与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关的荷尔蒙——皮质醇会急剧下降。卡迪将之称为“有力姿势”,可达到自我调整的作用。即使该姿势只保持几分钟,所带来的情绪变化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针对与会嘉宾谈到的,女性在公共领域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偏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随后采访了哈佛商学院性别研究部门总监安珂霖(Colleen Ammerman)女士。该部门致力于性别与商业的交叉学科研究、教学及知识传播,并促进性别平等在商界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实践。安珂霖在采访中讲述了针对职场性别偏见的前沿研究,以及除依靠女性个体奋斗扭转不利局面外,组织乃至社会层面上应出现哪些流程措施的实质改变,才能促进公众意识上的转变,并创建公平竞争、激发个体创新活力的环境。本次对话节选请见下期。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可回顾论坛的精彩内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