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安、众泰都是上市公司,从招股说明书和历年的年度报告,可能我们能发现一些不同。
在业务上的不同
长城汽车:聚焦SUV品类,布局SUV各细分市场。
长城汽车以乘用车,特别是乘用车中的suv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且在乘用车的纵向产业链进行拓展,开拓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配件的自主匹配能力。
2010年以前长城汽车在SUV和皮卡领域国内生产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SUV11.3%,皮卡27%以上。
之后,长城汽车聚焦于SUV市场,全面布局SUV各细分市场。形成以保定为中心的全球研发布局,实现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布局。同时强化其产业链能力,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底盘 、电器、内外饰件、模具等产品自制,自主配套率达到50%至60%,形成了独特的配套资源优势。注重生产,保定和天津两地生产基地对于长城汽车的产能达产具有重要作用;
众泰汽车:重在设计和低价
提到众泰可能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众泰好像什么车都想,比如保时捷。
实际上众泰的策略之一就是设计,设计对于众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还有比设计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低价,往往高等级别的车卖的和别人的中等级别的车同等价格,比如大型SUV和同等厂商中型SUV卖一样的价格。
而在零部件采购上,众泰的自制品并没有长安的丰富,自主配套的能力也没有长安突出。
众泰的模式趋近于山寨模式,最近几年凭借模仿销量确实在小范围内有所增长,但是就整体商业模式上和同省吉利汽车相比,仍然缺乏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的努力。
长安汽车:转型改革领头军
相比而言,长安汽车可能是领先的在新能源和智能科技进行布局的汽车厂商。
在长期低价竞争策略下,长安汽车的毛利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大,故长安开始转型,一是自向上研发高端品牌,二是通过技术结合提升用户体验,并强化自主研发和合资的协同发展,用技术改变汽车。
在财务上的比较
营业收入
由于众泰重组,故16年前的数据不存在可比性,对比17年Q3的收入情况可见,长城汽车634.29亿元、长安汽车514.13亿元、众泰汽车115.95亿元。具体营业收入图如下:
净利润
虽然长城汽车比长安汽车的营业收入高出很多,但是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却高于长城汽车。
汽车行业,特别是国内汽车生产商的净利润都有所下滑。但是长安汽车的抗风险能力显然要比长城汽车的抗风险能力要高,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1)长城汽车自身的业务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专注于SUV上,而其主要的车型为哈弗H6,过度消费的背景下,出货量有所下降,而长安汽车采用自营和合资的模式,本身比较稳健;(2)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和技术方面的布局更加开放,相应的面对市场变化,更为稳健;(3)汽车矩阵上,长安汽车在高端车型方面的努力要比长城汽车更多。
增长情况
从增长情况或许我们更能发现三者之间在市场变化中的抗风险能力,由于众泰重组时间短,增长能力的相应指标并不能说明问题,我们暂且不做讨论。
从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营业收入增长上来看,增长速度都有所下滑,显然2017年对于国内汽车厂商来说,产销量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转型新能源或者结合技术可能是其发展的下一步路线。
而从净利润增长率情况来看,很明显长城汽车没有长安汽车的抗风险能力强,具体原因我有在上面说,这里不做赘述。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长城汽车的销售毛利率要比长安和众泰高,而就17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长安也是最低的,更多的原因是长安的产业链较长,相应的零配件收入平滑了一部分毛利率。另外其车型较多,以前的低价策略也平滑了一部分毛利率。
相比而言,净利率长安汽车的最高,这也说明了产业链纵深和多产品线路线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不过个人认为可能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长安汽车的投资收益,这在长城和众泰中是没有的。
上图为长安汽车的投资净收益,单位为万元,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安汽车的投资收益较高,而16年近100亿元人民币,17年三季度为55.51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净收益主要是长安汽车联营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当然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长安有一部分是合资企业。
所以,对比一番可能大家发现,相对而言,长安汽车更为安全稳健,其模式接近于自我研发和合资模式下的多矩阵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