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迷恋大舰巨炮这个说法并不真实,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联合舰队的全部战列舰都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前建造完成。比如号称世界第一的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就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当天完成海试,并在半个月后服役日本联合舰队。
而在这之后,日本先后建造了22艘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没有建造任何一艘战列舰,反倒是不少战列舰、巡洋舰被改建成了航母,比如大和号的三号舰信浓号都被改装成航空母舰,尽管信浓号在处女航中就被美军潜艇击沉。反倒是美国,在珍珠港之后,开建了8艘衣阿华级战列舰、8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和若干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以及多艘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虽然最后只建成了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与8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以及多艘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因此,说珍珠港后日本依旧迷恋大舰巨炮,这是站不住脚的。
但日本为什么输给了美国呢?
首先是造船工业的远远落后,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1933年到1945年,日本总共建造、改装舰队航母、轻型航母与护航航母25艘,其中舰队航母只有11艘。而美国在二战期间,则建造了多达150艘舰队航母、轻型航母与护航航母,其中舰队航母就有26艘,已经超过了日本航母总数。所以,日本联合舰队,完全是在挑战自身十倍实力以上的美国海军,大败亏输也是理所应当。
第二则是飞行员的数量限制。同样是工业落后,日本根本无法像美国那样全民普及飞行技术,广泛建立飞行俱乐部,因此飞行员的培养上只能走质量路线,尽可能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的飞行员。但是这样的飞行员培养体系,一旦陷入大战,消耗战,会立即走入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其结局,只能是飞行员的数量越来越少,飞行员的平均素质也越来越低。当最后一批有经验飞行员消耗殆尽时,航母战斗群也就基本上宣告失去全部战斗力,沦为废铁。反观美国,凭借强悍的工业,美国国内足足有20万飞行员储备,是日本的20倍以上。因此,美国就算是在早期的战斗中吃了亏,也能迅速将飞行员团队补足,还能够从中悠然抽调王牌飞行员回国担任教官,加快飞行员培养效率,提高飞行员质量。
也就是说,战争只要进行到一定的程度,美国就能保证自己的海军航空兵既能在数量上淹没日军飞行员,也能在质量上碾压日军的海军航空兵,所以,日军战败,也就成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