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微博汽车营销生态白皮书》之一:2017 年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2017 年中国汽车市场现状
2016 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平稳增长,到 2017 年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其中,SUV继续引领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市场份额快速增长,MPV市场总体呈现逐渐下滑态势,高端 MPV 和低端 MPV 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虽然整体汽车市场销量增速放缓,但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显著。豪华车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增长率远高于整体市场;自主品牌纷纷推出旗下高端车型,突破 15 万元天花板。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大幅增长,也对韩系品牌产生较大的冲击。
1.1 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微增 2%,形势不容乐观
2016 年汽车市场表现较好,增长率高达 18%,但 2017 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仅为 2%,乘用车市场进入了低增长的新常态。受小型车购置税减半政策, MPV市场销量快速下滑,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7 年乘用车市场开局并不乐观。1 月份增速为负,2 月份开始逐渐回暖,实现正向增长。
数据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后文略为“乘联会”
数据来源:乘联会
1.2 SUV 仍旧是乘用车市场的增长点,MPV 市场两级分化
2017 年轿车市场虽然仍然是乘用车最大的市场,但是市场份额已由 2015 年的 55.4%下降为 2017 年的 47.9%。2017 年 SUV 仍然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增长点,逐渐蚕食其他市场份额。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份,SUV 已逾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四成份额。MPV 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2017 年 MPV 的市场份额下降至 8.4%,但高端 MPV 市场逐渐走高。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按月来看,轿车市场 2017 年基本上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最低增速出现在 1月份,低至-18%。SUV 市场的增长速度与去年的 40%-50%相比有所放缓,但也保持在 15%-20%的稳定速度;而 2017 年 MPV 市场持续走低,其中有四个月的销量增长低于-20%。MPV 市场中,由于购置税政策导致小型 MPV 需求在 2016年底提前释放,2017 年自主品牌的小型 MPV 跌幅明显,而合资中高端 MPV 市场有一定的增长。A0 级 MPV 市场份额由 16 年的 57%下降至 17 年的 47%,而 C级 MPV 增长了 4.8 个百分点。如今消费者对于 MPV 的购买意识有所改变,自主MPV 市场将面临升级。
数据来源:乘联会
1.3 自主品牌格局发生变化,高端化趋势明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销量数据显示,2017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1,084.7万辆,同比增长 3.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43.9%,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 235.5 万辆,同比增长 0.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9%,比上年同期提高 0.6 个百分点。自主品牌 SUV 销售 621.7 万辆,同比增长 18%,占 SUV 销售总量的 60.6%,比上年同期提高 2.4 个百分点。自主品牌MPV 销售 172.8 万辆,同比下降 22.8%,占 MPV 销售总量的 83.5%,比上年同期下降 6.2 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7 年各自主品牌越来越关注品牌和车型的高端化。吉利、长城与广汽传祺表现都较为突出,2017 年吉利汽车销量 120 多万辆,同比增长 54.8%,超额完成全年 110 万辆的目标。此外,吉利与沃尔沃联手打造的中高端合资品牌领克的首款车领克 01 在 2017 年 11 月 28 日正式上市,在 137 秒内 6000 个订单全部被订完。中汽协数据显示,长城旗下的高端 SUV 品牌 WEY,凭借 VV5 和 VV7 两款车,销量在 9-12 月份连续四个月突破万台,其中,后两个月 VV5 和 VV7 两款车销量均高于 10,000 台。广汽传祺 2017 年销量达到 508,586 辆,同比大幅增长 37.2%,完成了全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传祺GS8月均销量也维持在8,000 辆左右。
1.4 韩系品牌受到冲击,2017 年市场份额下降
从市场占有率上看,自主品牌稳定地占据着中国市场超过四成的份额。与 2016年相比,美系与日系品牌在市场份额上有一定的提升,而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从 16年的 7%下降至 17 年的 5%。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自主品牌的崛起和综合品质的提升,美系与日系车纷纷下调价格,对韩系车有所冲击。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汽车市场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造车新势力们蓬勃发展,进入到了产品阶段。与此同时,汽车消费群体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车主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性车主增多。基于以上的发展趋势,各汽车厂商只有把握住未来快速发展的新兴消费群体,才能在多元化的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2.1 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2.1.1 新能源市场中,SUV 呈快速增长趋势
2017 年新能源总体市场销量增速为 64%,之后增速逐渐放缓。尼尔森销量预测显示,到 2020 年,新能源车将会有 135 万辆的市场,其中纯电动市场增速最快,占整体新能源市场的四分之三以上。油电混动与插电混动市场虽然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
(历史销量来源:乘联会)
新能源 SUV 市场的份额开始逐渐扩大,与去年相比,SUV 市场增长近一倍,到 2017 年,已占新能源市场 20%的市场份额。随着上汽荣威 eRX5、比亚迪唐 100、北汽新能源 EX260、之诺 60H 以及蔚来 ES8 等新能源 SUV 相继上市,新能源 SUV已成为重点发力的领域。此外,18 年云度汽车以及大众与江淮合作后的首款车型都将锁定为新能源 SUV,新能源 SUV 成为消费新趋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
从消费者对于车辆的燃油类型选择来看,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
2017 年,27%的有购车意向消费者会考虑纯电动汽车,25%的人会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也是自 2012 年以来,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首次超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数据来源:尼尔森新能源联合调研④
④尼尔森新能源联合调研:2017年新能源联合调研,对2001位线上潜在车主和306位线下现有车主进行的调研。
2.1.2 由概念到造车,造车新势力们即将面临大考
近年来,互联网造车已不再是神话,经过几年发展,已从概念的提出逐步走到现在产品落地的时期。在这个互联网造车的洪流中,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公司加入其中,相信历经大浪淘沙,最终得以留存沉淀下来的公司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造车主力军。
2017 年是造车新势力们的转折之年。2017 年 4 月份,奇点汽车发布了首款纯电动车型 iS6,计划到 2018 年初实现量产;2017 年 8 月,车和家首款轻型电动车 SEV 下线;10 月份,云度首款车型π1 正式上市;同月,小鹏汽车首批量产 SUV车型在海马汽车郑州基地下线;11 月,电咖汽车的首款车型 EV10 上市,最大续航里程可达 251 公里;12 月,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 ES8 也正式上市,且享受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补贴以及减免购置税政策,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到 355 公里。
今后几年,将是造车新势力们面临大考的时期,一方面,产品上市量产后,是否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是否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门槛提高:8 月 12 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提高了申请新能源生产牌照的门槛,这无疑是互联网造车路上的难题之一。
造车新势力们都在纷纷寻求应对措施,解决办法无外乎两个方向:一是自己投资建厂,车和家第一基地宣布选址江苏常州建厂,投资 50 亿元,设计产能 30 万辆,目前,第一基地工厂建设如期完成;2017 年 2 月,车和家常州武进第二生产基地签约动工,预计将在 2018 年年内建成投产。而另一种则是选择与传统汽车企业合作,小鹏汽车与海马合作,成为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中,首家产品取得国家工信部产品公告的互联网汽车公司,并率先实现量产。
2.1.3 共享出行市场蓬勃发展,对未来购车产生一定影响
2017 年共享出行领域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8 月 4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⑤)在京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6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78亿,较2016年底增加5,329万,增长率为 23.7%。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 2.17 亿,增长率为 29.4%,用户使用比例由 23.0%提升至 28.9%。网约车市场经历资本驱动的急速扩张阶段,进入规范化发展道路。
⑤CNNIC:全称为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截至 2017 年 6 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 1.06 亿,占网民总体的 14.1%,其业务覆盖范围也由一二线城市渗透至三四线城市,“公共交通 + 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解决了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互联出行的方式已经对人们的购车产生了影响,尼尔森互联出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互联出行方式的使用场景以及痛点,调研结果显示,11%的消费者表示未来不会考虑购车,因为现在叫车和租车业务很方便,完全没有必要花一笔钱来买车了;68%的消费者表示,更希望两者可以兼得,既希望拥有一辆私家车,也希望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共享交通。
数据来源:尼尔森互联出行联合调研⑥
⑥尼尔森互联出行联合调研:2017 年互联出行联合调研,对 2005 位消费者进行的调研。
2.1.4 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2016 年 10 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首次明确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路径以及阶段规划。2017 年 4 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再次将智能汽车作为重点内容,提出了不同等级智能驾驶系统 2020 年和 2025 年的新车装配率要求。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辅助驾驶与有条件自动驾驶为主。其中,无人驾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测试阶段,且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使短期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变化不大。但未来随着国内外高科技研发在核心领域的突破,硬件成本下降,市场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升高,法律逐渐规范,无人驾驶市场将会在 2025 年实现大幅增长,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变革下,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初创团队都以不同的角色与方式进入市场。至 2017 年 10 月,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分别与北汽、上汽、广汽三大传统车企达成合作,形成“BAT+北上广”的新格局,这将会开启互联网公司+汽车公司跨界组合的新潮流,未来汽车领域的竞争将从单一整车厂之间的竞争,变成互联网/科技公司+整车厂之间的集群竞争。汽车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将从单一车型的性能与设计竞争,变成融合了性能、设计和智能网联体验在内的服务生态的竞争。
2.2 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新兴消费群体
2017 年汽车市场普遍存在消费升级、车主年轻化、女性车主增多等趋势。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的消费升级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2013年到2016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4.5%,而这一时间段,整体乘用车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8.6%。
从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看,消费的年轻化也是近年汽车消费中的重要趋势之一。30 岁以下的消费者从 2013 年到 2015 年三年间增长了 10%。全球玛莎拉蒂车主的平均年龄在 50 到 55 岁之间,中国的玛莎拉蒂车主平均年龄仅为 34 岁,而且玛莎拉蒂在中国的车主中女性占比高达 40%,远高于其他市场。
90 后是规模大、信心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一个群体,不同于 70,80 后更侧重集体归属感,90 后更向往“圈子和部落”文化,他们的“圈子”是以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为基础。而他们购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朋友交际与出行,90后现有车主中拥有 SUV 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轿车的比例则相对偏低,尤其是紧凑型轿车的比例明显低于总体水平,90后的潜在车主也同样相对更偏好SUV,近45%的 90 后消费者表示未来想要购买 SUV。在配置方面,他们更偏好车联网服务。
数据来源:尼尔森新兴消费群体联合调研⑦
⑦尼尔森新兴消费群体联合调研:2017 年新兴消费群体联合调研,对 2006 位现有和潜在车主进行的网络调研。
与此同时,女性群体也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购买力的主力之一。中国女性车主的数量快速增加,从 10 年的 17%增长至 16 年的 29%,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与欧美市场有着较大的差距(北美女性车主占比 46%,欧洲为 45%)。相信未来这个市场还有较大潜力可供进一步挖掘。
尼尔森研究发现,中产新女性是未来的蓝海之一,她们年轻、收入高、学历高、关注个人健康与生活的平衡。24%的中产新女性拥有 5 年以上驾龄,她们购车目的更多是在商务用途上,且平均购车预算也相对较高,达 35 万,远高于总体与其他群体。她们对技术性指标关注较低,但重视品牌形象。她们更偏好精致、动感、尊贵的汽车外观,希望厂商将最现代化的技术融入车内。而潜在中产新女性车主更偏好 SUV,尤其是紧凑型 SUV,购买意向高达 49%。
数据来源:尼尔森新兴消费群体联合调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