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许多生意人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范蠡商道蕴含着“三大原则”,“七大策略”。
第一个原则,叫做“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即利用旱涝寒暑之机,低价购进,待贵而售,随时逐利。
第二个原则,叫做“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就是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要把货物像粪土一样抛售出去,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要把货物像珍宝一样买进来。
第三个原则,叫做“务完物,无息币,无敢居贵”,就是不能太贪心,不能囤积居奇,要在理想价位果断脱手。
策之一:“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要打仗就需要置办军火,要用度就需要购置物品,需求决定了货物的存在以及价值。这二者明白了,所有货物的买卖规律就可以看清楚了。商者要以需求为导向,逐利的过程,其实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
干旱的年份,水少而船难行,船就没什么用,等钱用的人就贱卖船只,这时就是购买囤积船的好时机;洪涝的年份,水多而车难行,车就没什么用,等钱用的人就贱卖车辆,这时就是购买囤积车的好时机。反过来,旱年车贵,涝年船贵,这时刚好是出售车和船的好时机。商者要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只有将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利润。
策之二:“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谷价如果低至20就会损害农民,谷价如高至90就会损害商贾。如果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30不高于80的幅度内,就会对农民和商贾都有利。如能这样"平粜齐物",关卡、市场都不匮乏,不就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吗?
策之三:“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要使货物及时周转,且周转得净尽无余。如果一味地囤积居奇,使货物长久停息则无利可图,甚至血本无归。
策之四:“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对易腐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价出售。否则,将因小利而招来亏损。
策之五:“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商品供不应求就会导致价格上涨;供大于求,就会导致价格下跌。因此,不能盲目效仿跟随他人,要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把握商品价格的变化趋势,然后,再进行商业决策。
策之六:“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一贵一贱,极而复反。”
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策之七:“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经营之道似细水长流,流则活,滞则死。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