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重骑兵大家都不陌生,我国古代重骑兵在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全具装重骑兵叫“甲骑具装”,“甲骑具装”即人甲和马甲的合称,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装具。《宋史·仪卫志》:“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在宋朝时期,西夏有铁鹞子,仅三千人重骑兵部队,是西夏最强战斗力。金国有铁浮图,也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南宋时期有岳飞的背嵬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蒙古称霸欧亚大陆,很大部分也是靠的蒙古的铁骑。那么重骑兵这么厉害,那为什么不多装备呢?因为很贵,北宋倒是不缺钱,但是北宋一直没收复燕云十六州,缺马。
战马
蒙古人少,可每个蒙古士兵平均5匹战马,金和辽是每人3匹,咱国是每人2匹。唐高宗初年有70万匹,所以敢灭高句丽。汉武帝接手时候汉景帝给他留了60万匹。宋徽宗号称有钱,可在籍的战马才1800匹。成吉思汗有20万大军,可蒙古士兵人均5匹战马,这么算成吉思汗就拥有100万匹战马,怪不得横扫欧亚大陆。
最好的战马能跑多快?
世界上最好的阿拉伯马可以一天行进160英里。但是中国马的品种比较差。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来推测。
中国马的极限速度在宋朝金牌制度中反映出来:一日夜200到250公里。但这并非最快的速度,古波斯的驿站制度非常出色,希罗多德对于这种驿站制度有下述的描写:
任何人的旅行都不可能比这些波斯使者更快。这整个架构都是波斯人的发明,其方法是这样的:沿着道路全线上都设有驿站,一人一马每天规定要跑一定的距离,不受雷雨、冷热、黑夜的影响。这样传送下去,好像希腊人的火炬接力赛跑一
战马
样。波斯驿站距离大约22公里,著名的“皇家大道”距离总长2400多公里,步行需90天左右,波斯帝国的信使却只用7天就能跑完全程,平均速度一日夜近350公里。驿站制度每隔一段里程需更换人马,远非部队行军可比。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令“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太子(李)"通夜驰三百馀里,士卒、器械失亡过半,所存之众不过数百"。能把皇家近卫骑兵跑散大半,这应该是骑兵的最大速度了,不过这个速度是逃跑,部队也跑散了,算不上行军速度。
战马在战场要承受多大的负荷?
一位重骑兵,战马必须要负荷的有这些东西:一名强壮的士兵+一套士兵铠甲+一套战马铠甲+一把骑枪+其他
1、重骑兵做为一只王牌军队,里面的士兵基本都是身强体壮,单兵素质非常高,重骑兵里面的领队更是猛将,如西夏铁鹞子就有记载,领队者皆一时之悍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假设一名骑兵的体重为70kg左右,这个体重应该中规中矩吧。
战马
2、骑兵的铠甲。重骑兵的铠甲要求十分高,基本要求全副武装,只流露出视线,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宋朝铠甲的重量。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
战马
重骑兵的战马必须是上等战马,这么重的负重,还要要求战马冲锋,可想而知,这些战马是多么的辛苦。
培养一匹战马需要的费用
明朝立国就要求百姓养马,开始一年要交一匹马后来改为2年。如果不交马,以银两替代。洪武时期大约是20两一匹,明朝中后期缺马,马就贵了,约60两。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把菜刀30文,现在一把菜刀20多元。一两=1000文, 约660元, 20两---60两白银就是13000---39000元左右。
阿拉伯马
现在百姓一家一年也可以攒三两万块吧。也就是说明朝那会,百姓每年都要省吃俭用的养马啦。以此类推,一匹马相当于目前的一辆六七万的车。这还只是普通的马关于战马的饲料,古代以粟、豆为精饲料,古时称为“秣”,以禾藁及苜蓿为粗饲料,称为“刍”,也即“刍秣”。不过当时中原还没有苜蓿,苜蓿是西汉以后引进的。粟、豆通过国家征集土地税而得,也即田租。农民所受田地,不管耕种与否,都要按顷缴纳刍藁。可见刍藁税也是土地税的一种,他们都是战争中战马的口粮。
可想而知在古代大国被称为万乘之国,千乘之国,拼的就是战车和战马的数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