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真实的香港
2011年,香港政府提出青年宿舍计划,提供便宜租金,便于年轻人储钱买楼。拖拖拉拉好几年,青年宿舍机会终于在今年年初动工,但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入住,而在过去六年时间里,楼价就升了五成多,且只提供78个单位,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而政府公屋则要排好几年的队,而且还有月入不可超过10970港币的限制,天价的私人楼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交不起贵租的年轻人只能挤身劏房(业主自己隔出来的房间),不仅安全缺乏保障,十几平米的房间就要六七千的租金,性价比实在是太低。
对香港年轻人来说,住屋问题亟待解决。
而近年来,民间提出一条新出路——“共居模式”。共居生活中,大家可以分享公共空间,坐在一起聊聊天,既减轻了租金负担,又能够不必拘谨于一个狭窄的屋子里,因而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
Jim和Zoe是认识多年的好朋友,今年年初同另外两位朋友共住,开展共居生活。四个人住在元朗一栋村屋,每层大约350呎。因为远离市区,这里一栋三百多呎的村屋租金相对来说还比较便宜。
Jim和Zoe以前都是和家人共住,Jim虽然有自己的房间,但是面积很小,他很少留在家。Zoe以前则是和妹妹住在一间房,上下格床,非常不便。Jim曾为了更加方便与自由,搬到旺角住过劏房,但觉得又贵又小。有时吃完饭,Jim会做自己感兴趣的手工艺,例如钱包,而在此之前,由于制作皮具需要在地面或台面上敲打,Jim被邻居投诉过几次,就会显得很拘谨。但开展了共居生活后,Jim有了自己个人手工室,觉得更加自由与开心。
Jim在荔枝角上班,晚上六点收工,开启共居生活之前,下班之后都会有一些活动,不太想立刻回家,因为家里比较小。而自从他搬去元朗村屋之后,一下班就会直接回家,因为同样的活动如今家里就可以直接做到。由于拥有较大空间,Jim可以直接在家煮饭洗衣做家务,每周也喜欢去天台上健身。
Zoe过生日当天,Jim还专门请了一群朋友在家里的天台上为她庆祝生日。
因为其中一个室友搬走了,一时找不到愿意搬出来合住的其他朋友,Jim便在网上招贴了广告,最终选择了David作为自己的室友。David以前一直与家人住在自己的公屋,由于现在需要更多私人空间所以搬了出来,他也是第一次同陌生共居。但不同于外面租房直接被丢一串冷冰冰的钥匙,Jim耐心为Daniel讲解一些要求以及热心帮他搬行李,使David感觉很温暖。
一起住生活难免会有纠纷,而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大家之间也学会相互帮助与理解,除了可以分担租金,他们都认为共居生活使他们学会了付出、分享以及沟通。
Jim说他很喜欢如今的共居模式,现在的状态,是他们认为如今经济上所能负担的最理想的生活。但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他自己也不知道。
“有钱谁不想自己住,也就是说有钱就一定想买楼。我们这些年轻人,在没有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很难走出第一步。所以我们选择了共居生活。而同时生活不仅仅是生存,一定是过渡性的,如果明年加租很厉害,我们会再多考虑。”
除了小规模的共居模式,香港近年来也多了很多以共居为招徕的青年公寓。租金不菲但却很受欢迎。
25岁的Kevin来自黑龙江,一年前从澳洲一间大学毕业后,来到香港做审计工作,他住在太子一间以共居为招徕的青年公寓。这栋楼有八十多位租客,Kevin说通过共居可以认识很多朋友,是一个很好的交友渠道,大家生活上可以互帮互助,这里交到的朋友比较单纯。
吃完饭后,大家可以在公寓内的活动室一起唱唱歌放松一下。除了公共空间,Kevin的房间有180多呎,有独立洗手间,而每月一万一千多的租金,虽然占了整个收入的七成,他却觉得物有所值。他认为如果住得好一点,就可以更加专心工作。偶尔公寓管理人员也会组织活动,国庆假期,他们就曾一起去大埔骑车野餐。
现代人工作完后回家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人与人之间很少交流,像陌生人一样,而这种共居方式使得大家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关系也会变得更加亲密些。Kevin曾经做过一个小手术,公寓里的朋友都前往医院看望,让他觉得非常感动。
Jim和Kevin都觉得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压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个倾诉的渠道,整个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压抑的情绪,因此他觉得相比一个人在房间里形影相吊,这种生活而又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生活方式让他觉得温暖,有一种家的感觉。
“共居生活”的近代模式普遍存在于欧美,而在欧美这些地区,其首要关注的并不是解决没有房子住的问题,而是现代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因此共居模式受到当代年轻人欢迎也不难理解,但随之而来的同时也伴随着青年公寓租金抬高以及管理模式上等一系列问题,但作为年轻人除住公屋、买私楼、租劏房之外的第四可能性,共居生活是否能真正成为年轻人的理想住屋,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