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钖(1881—1926),相声艺人。原名李佩亭,艺名万人迷。北京人。幼年从祖父老万人迷李广义学说相声,人称“小万人迷”,祖父逝世后承艺名为“万人迷”。十岁时拜恩绪(后改名恩培)为师,在天桥水心亭说相声,以“小孩哏”在听众中享有声誉。十五岁拜徐有禄为师,在单口表演方面颇受教益,后又拜桂祯(艺名富有根)为师,学到一些文字游戏内容的段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在天桥市场爽心园前边撂地演出,后进入四海升平等杂耍园子演出,渐渐红遍京城。光绪三十二年肃亲王善耆任九门提督后,下令禁止相声演出,李德钖流浪到保定等地献艺。清宣统二年(1910)善耆离任后才回到北京。
民国初年,李德钖在北京石头胡同四海升平茶社演出时,京剧名家杨小楼、龚云甫等,常来听他说单口相声。他有四句定场诗自赞说:“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据相声艺人张寿臣回忆,袁世凯妄想称帝时,有一次李德钖去袁府表演嘲弄孔子陈蔡绝粮的相声《吃元宵》。袁世凯听到“元宵”二字,认为与“袁消”同音,是有意诅咒他,就以诽谤大总统的罪名,将李德钖痛打一顿,撵出新华门。
此后,他只好去天津演出,并在那里沾染上赌博恶习,往往在杂耍园里领到包银几百元,不几天就输个干净。债主时常登门索债,他只好挤出时间重新撂地演出,挣钱弥补亏空。后来奉系军阀张宗昌常让他出堂会,他才不再撂地。后来他辗转天津、上海、沈阳、济南、开封等地演出,时人誉之为“相声大王”,与其他七位“德”字辈著名相声艺人并称“相声八德”。
民国十五年冬天,李德钖往沈阳演出,一病不起,竟倒毙在小河沿一个壕沟里。沈阳的亲友们为他下葬时雪飞风吼,相声艺人朱凤岐主祭,所诵祭文诗云:“风神爷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众亲友前来送行,罕王爷派人接他。”送葬者莫不潸然泪下。
李德钖扶掖青年演员,不遗余力。据张寿臣《忆万人迷》(《说新书第三辑》)一文回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表演“一头沉”的《十八愁绕口令》时,张连续说唱了十几分钟,李在旁边给张捧哏。“李先生高就高在既有语气、神气烘托,又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我唱的快慢、轻重、高低,他都有恰当的‘相’,开头我唱得慢,他就点头咂嘴,待我唱过一节后,就偏过头去向观众微笑。他插话也很是地方,起到‘垫砖’、‘搭桥’的作用。回想李先生在这类段子里的捧哏方法,既像观众代表,又像老师和评判员,他是那样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注视关心甲的说唱,一下就把活带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