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胜利》影片,展示二战时期,全民陷入极度疯狂崇拜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征战史令人不耻,尤其对犹太人进行的灭绝政策令人痛恨。在二战爆发前,对当时德国人民来说,希特勒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救星。对于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人群,他们是呼唤英雄人物出现。德国一战战败受到列强的欺压,耻辱感长年笼罩着德国,他们呼唤新生力量的出现。这部影片无疑将希特勒塑造成为“救世主”,莱妮.里芬斯塔尔根据自身对美的追求,所制作的影片,发挥着“魔弹式”作用,这决定了该片的历史定位:法西斯宣传片。同时也使她成为德国电影史上具有争议的人物。但影片同时又是影史杰作,二战时期的这些影片将她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同时又为她戴上伟大艺术家的桂冠,当她的名字和阿道夫·希特勒与他的第三帝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她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平淡无奇。辉煌与暗淡,沉寂与激越,赞颂与毁谤交织在她长达101年的生命里。
一、《意志的胜利》与里芬斯塔尔个人的联系
(1)首先,里芬斯塔尔对美具有童话般的执着,体现在《意志的胜利》所要表达的“意志”里,进行“美”塑造。
《意志的胜利》中对“美”的固执追求是里芬斯塔尔倔强个性的反映。她从众多胶片中选取了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加以剪辑,最终成为一部达到自己目的电影。远远超出了对纳粹党代会本身的记录,通过视听元素间的交互运用,完成了对纳粹的赞美和对希特勒的神化。在众多如同宗教仪式场面的精心处理下增加了超凡的想象和意蕴,使影片具有了象征性,突显了希特勒权力的神圣和至高无上。
里芬斯塔尔将纳粹声势浩大、蛊惑民众的宣传表现成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仪式,粘合大众,将人们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意念世界。她用影像告诉观众,希特勒是一个优秀的“国王”。而阅读童话的先在经验告诉人们,在优秀的国王的带领下,国家将会繁荣昌盛,百姓将会安居乐业,生活将会美满幸福。
(2)其次,里芬斯塔尔的舞蹈经历与《意志的胜利》的剪辑之间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意志的胜利》中那种追求非物质化的艺术境界和激情式的节奏性剪辑正是她舞蹈艺术理念的继续发展。狂热的外表和夹杂着力量的形式,是里芬斯塔尔一生的追求。
《意志的胜利》的剪辑如舞蹈一般,节奏鲜明,动感十足,极具感染力。对节奏与气氛的把握恰到好处。画面的剪辑与音乐的旋律衔接浑然天成,使电影产生了一种豪迈雄壮而不失精致的情调。她将表现人群的广角镜头和突出个人激情、崇拜的特写镜头交替,将严肃的游行仪式和爬上电杆、围坐在窗台急切等待的人交替,用舞蹈般张弛有度的场面准确地表达出狂热的情感。画面的运动与不断升华的集体情绪相呼应,引导了观众观影时的心理节奏。大量亢奋状态的群众镜头让观看影片的人真切地体会到:国家是个人的外表,是个人意志的具体实现。让大众的、统一的国家目标成为一种更高的期待。
①镜头场景的选择:
在《意志的胜利》中,个体是集体的派生物,整体比个体更为真实。里芬斯塔尔用种种整齐划一的动作向观众宣传:集体才是一切!拍摄希特勒或者纳粹高官,多用仰拍,并时不时加以特写;而在表现群体时,多采用全景镜头俯拍,将群众作为背景置于希特勒的身后,面容模糊不清。仰拍从画面上使希特勒的形象更加高大,以表敬仰之意。模糊的群众则一种反衬工具。视角是态度,焦距是心理距离。从镜头上,她创造了轻重之分,影片中借助一左一右两只国会鹰的镜头将观众视线引向演讲的希特勒,将这种意识形态强加给观众,使得纳粹意识在化。其次,希特勒的出现与云端的组接形成了上帝之子降临的意味。
里芬斯塔尔不止于在全国性的集会纪录片中记录,她还“特写”面庞俊美的,身体矫健的,充满活力的能代表雅利安种族的青年以及表现日常生活的画面,在严肃的、有约束性的画面之后,迎合大众的口味。从而轻而易举的将“意志”植入人心,增强吸引力。
她用一种富有激情而又浪漫的方式来表现了这些运动中的暴力。暴力之后加上开怀的大笑,把暴力变成日常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暴力变成游戏。
②字幕的衔接:
影片开头两次出现“1934年”,强调纽伦堡集会的召开时间,凸显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引出“希特勒再次飞临纽伦堡看望他的追随者”,开启影片第一部分“希特勒的到来”。“世界大战爆发后20年”、“德国遭受苦难后16年”、“德意志复兴开始后19个月”。首先将纽伦堡集会置于整个世界,让观众感受一战的恐慌;再由世界转向德国,让观众重温战败后的痛苦;紧接着视角由德国转向纳粹政党,让纳粹党的上台备显崇高;最后由纳粹政党聚焦于希特勒,使希特勒成为终结德国苦难的救世主,成为领导德国复兴的“伟人”。这三条修饰性的字幕所产生的聚焦效果也不容小觑将此次集会纳入纳粹党发展的历史,扩大这次会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还将希特勒的出场渲染得更加神圣。
③音乐画面的巧妙结合
《意志的胜利》中没有一句解说词,里芬斯塔尔用瓦格纳式的交响乐贯穿在《意志的胜利》的始终解说取代了。影片开始,由赫伯特温特模仿瓦格纳歌剧谱写的雄壮激昂的音乐持续播放了一分多钟,这是里芬斯塔尔纳粹纪录电影中的一个风格性特征:声音先于画面之前渲染情绪。以让观众将日常生活搁置,拉开与现实的距离,激起了观众对第一个电影镜头的期待与崇敬。一只巨大的雄鹰紧紧握着断字符,下面是铿锵的镌刻古典英式哥特体片名“意志的胜利”。这音乐为纳粹的雅利安英雄主义找到了最适合的表达,所带来的力量“吸引着在战后初期混乱的年代中一直仿徨无依、生活没有保障的下层中产阶级,鼓舞他们朝着一个新的方向采取行动。”
《意志的胜利》用画面和它的声音共构了一种让人窒息的、不容置疑的制造了纳粹上台才能领导德意志复兴的假象,让希特勒充满了神性魅力,鼓舞德国人践行“国家意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