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朱日和综合训练基地阅兵式上,人们多次听到中国发展和拥有核常兼备的导弹。为什么这种导弹是中国的国之重器呢?为什么要发展和列装这种导弹呢?这或是人们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需要拥有强大的防御型力量。防御型国防政策,意味着我们在战略上是采取防御的,而非进攻的。这就决定了我国从军事战略层面上是防守性的而非进攻性的。但是,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仍然存在,推行进攻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也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之下,我国必须发展和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才能有效遏制和消除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威胁。列装核常兼备的导弹力量就是这种实力的中坚。拥有一支强大的核常兼备力量才有了这种实力的基础,维护和平才有了底所气。这种力量也是我国有效地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的支柱。如果没有这样一支战略性力量,我国的防御型国防政策就无法有效地落实,国家安全或将处于危机状态。和平或将无从谈起。
二、中国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积极进攻能力,否则防御就是空谈。我国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味地防御,处处防御,各方面都是采取防御,被动地防御,而是指在战略上是防御的,表现为不进攻和挑衅其它国家,但在战役战术上却不能被动地坚持防御而应采取积极行动。具体表现就是:一旦外部势力对我国安全挑衅,威胁我国的安全乃至发动了战争,我们必须以积极手段,采取积极行动,消除这种威胁,打赢强加给我们头上的战争。我国建立和发展核常兼备的力量,意味着这支力量既能实施核反击,也能实施常规的作战。这就使得我国拥有的这支核常兼备力量,既应具有战略威慑能力,同时也要拥有常规打击能力。一旦需要,这支力量即可由威慑任务转入常规作战,达成遏制威胁,赢得战争的目的。
三、核常兼备,快速转换能力是强大威慑的保证。自海湾战争以来,人们发现战争是一种快节奏的军事活动。这就要求攻防双方的运动速度都要快。对于防御一方而言,对危机反应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对危机或战争制造者的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采取措施,防御一方可能在没有采取反应的情况下就已经失败了。我国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由于我国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我们在战略上是防御的,这就使得我国从战略层面的攻防态势上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如何在这种被动态势中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国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在对危机或战争的反应能力上要强,在行动的速度上要快,这样才能迅速地由被动转换为主动。核常兼备力量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使我国由防御型的核威慑,迅速地转换为战役战术斗的积极反击和打击行动,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
四、不断完善和提高核常兼备能力是战争发展的需要。当今,战争正向新形态方向转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核常兼备力量就是满足这种需要而建立的。因为核常兼备力量,既可以实施核威慑,乃至核反击,又可遂行常规作战。
不难看出,发展核常兼备力量的力量,是维护和平的柱石 。只有拥有强大的核常力量,才能使维护和平有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