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网眼大观君
“脑机语音文本界面”“脑机接口”实验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这是否预示着人类认知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千百年来,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无外乎看、听、触,我们读书学习、工作、生活、旅行,各种各样的信息怎样进入大脑?看文字、图形、图像、形色,辨识其区别差异,听声音高低强弱,感触寒热燥暖。中国人用“觉”来表达感知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还有感觉——心灵的感应。其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视觉与听觉。人类的信息传播业主要是诉诸于视觉与听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后来出现的互联网,都是主要依靠视听觉发展信息传播业。所谓平面媒体、流媒体、多媒体,是按信息载体来划分的,多媒体、全媒体是多种信息载体同时应用,人们眼耳并用来猎取信息。娱乐业也是诉诸于视觉听觉:戏曲、影视、歌曲、舞蹈,都是如此,现代游戏增加了互动,借助于触觉、肢体,让人参与其中。概而言之,正常人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而盲人更多地通过触觉,盲书就是让盲人通过触觉识字辩字。所以,视觉、听觉、触觉,再加上味觉,是人类认知、认识世界的方式,自从盘古开天三皇五帝,自从上帝造人,莫不如此。曾一度出现过耳朵认字、皮肤辨字,但这些并未得到科学的承认。
现如今,新技术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而且要开始改变人类认知的方式方法了。据报道,脸书(Facebook)在F8全球开发者大会上透露,该公司组成了一个60人的工程师团队,正在开发名为“脑机语音文本界面”的一项技术,用户无需说话,也无需手动输入,就能把大脑中的想法,直接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中。脸书在大会上展示了一段视频:一名在斯坦福大学接受试验的瘫痪病人,使用一个植入大脑的小型电极在键盘上移动电脑光标,能够每分钟输入8个英文单词。脸书研发和硬件实验室Building 8的负责人雷吉娜·杜坎说,这个团队的目标是使人们用意识就可以实现每分钟输出100个单词,比现在在手机上打字的速度快5倍。最终,脑机界面将可以让人们用意识而不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体验。
这项技术叫“脑机接口”或“脑机对接”,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植入式的,需要开颅手术将电极埋藏在大脑皮层中。这对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现在,对于健康人来说最便利的还是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它可以通过戴在头上的“头盔”来读取神经信号。但是,这一技术现在还不成熟。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地在一名癫痫患者颅内植入电极,能够通过意念指挥机械手,做出“剪刀石头布”的动作,这被认为是中国脑机接口研究在运动功能重建应用上的重要进展。当然这只是进展,尚未成为成熟技术。
即使脸书的“脑机语音文本界面”技术实现了一分钟输入100个单词,也还只是“脑机接口”中的脑神经或脑电的输出、操控能力,离“脑机对接”的输入——比如,将一部《红楼梦》输入大脑,还差得很远很远。这需要根据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大脑与机器的交互。按照专家的说法,要在神经元与颅外世界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还要有一种编译方法,能够把数字化的文字、图像等转换成神经元之间的“语言”。这些“连接”及语言交互,不应该通过手术(开颅)将物体植入大脑来来实现,而应该在颅外建立起这种联系,比如戴一个泳帽那样的脑电极帽去实现。这样的技术,目前仅仅是设想。
由此看来,至少在近期,还是要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方式来增长知识与才干。小说《赛博朋客》、电影《黑客帝国》仍然止于科幻,离现实还远得很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