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端午快到了
有没有一点期待
粽子
龙舟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放假!!!
奶爸最近和人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
经济学突然流行起来了,莫名其妙的身边很多人开始谈论一些博弈论啊,边际消费理论啊这类的事情,但是比较尴尬的是,很多人的概念都似是而非,实际上经济学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东西,只是一些世事规律的总结和解释而已。所以奶爸突发奇想,来和各位聊点有趣的东西,让各位看看奶爸在生活中看到的经济学。
首先给各位看一张图
我打赌这张图各位肯定看过,这是奶爸在五一过节的时候带宝宝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顺手拍下来的。
这个图表达的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件事-超市大减价。
这个就是奶爸今天要给各位将的第一个经济学内容-定价中的经济学。
首先跟各位说一下,其实定价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我们一般在财务上认为,定价无非是成本+利润这么简单而已,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定价其实是一个经济学中很麻烦的东西,可以用很多的方面去做对应的解释,而且每种解释还很难全部解释完全,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不过你看我会跟你说那么多吗?
我愿意说你也不愿意听啊,是吧.....
所以今天跟各位说微观的一个小部分,定价中的信息博弈。
《1》
我们刚在在上面看到的那张图,是超市在搞大减价,我先请各位想一下,你所在的城市里,不管是哪一家超市,是不是经常的会搞大减价?动不动就什么活动,动不动就什么节日,没事平时也要搞点活动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
我猜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为了吸引客户啊,弄弄大减价,就会有人来超市买东西啊,就可以增加销量啊。
有理有据,给你鼓掌。
不过全错。
其实各位稍微想一下就好了,超市做的不是互联网生意,哪怕它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生意,但是本质上来说,他做的还是周边居民的生意,这个超市在景德镇,不可能会有乐平的人跑来这个超市买东西的,油钱也不够啊,减价搞活动的确能够吸引到一些人,但是本质上还是周边的那些居民,而这些居民大部分去超市都是刚需购买为目的的,也就是大部分购买活动,你搞不搞活动,他也会买,那大减价视乎就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了不是吗?
《2》
当然不会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啊
商人追逐利益是天然属性,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一个-赚钱。
所以,超市不是慈善机构,你不用去想他是为了方便大众,为了福利大众而做这些事情的。它是为了赚钱。
减价也能赚钱?
能
这里就要说到我们经济学中的一个大名鼎鼎的理论了,就是博弈论。
(博弈论解读流派众多,各位可以自行查阅,奶爸这里不赘述。)
商家与消费者其实也是处于一种博弈的过程之中,博弈的内容有价格,质量,服务,商品,等等。但是还有一种博弈,很多时候被人们所忽略的,就是信息。
其实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考虑一下博弈结果了。
其实结果无非两个:
1:商家赢得信息控制权,而消费者对于交易信息不太了解。
比如飞机票,坐过飞机的同学都知道,同一个位置的机票,很多时候的价格都会差别很多,不信各位可以试试,下次你坐飞机的时候问一下你隔壁座的他机票价格是多少买的。不过大多数人都不太会这样相互询问,好啊,商家就是要这个结果啊,消费者相互之间信息不通,那么定价权就完全在商家手里了,你只需要考虑商家的这个价格你能不能接受就可以了。
那这个时候,商家就可以启动一个策略了,叫价格歧视。
简单点说,就是用不同的价格卖东西给不同的人,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这个事情是确实存在的,比如我们说为国争光的两个产品,我们的老干妈和辣条,各位都知道这在国外是奢侈品啊!!!
2:就是消费者能够掌握信息,可以吗?
当然可以,各位,现在可是互联网时代啊,互联网已经把这个世界都碾平了。这样,消费者就能够掌握信息的主动权了。
是么?
还真是,比如去年奶爸在车子买车险的时候,突然知道了一个消息,原来的时候,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去年开始,所以保险公司的价格都统一了,无论你在什么公司买保险,在4S店也好,在保险公司也好,在电话车险也好,价格都一样,所以各位只需要选择你喜欢的服务和优惠就好了。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保险价格都完全透明了。商家没有办法去做手脚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分享给各位,大名鼎鼎的亚马逊公司曾经在2000年曾经出过一个丑闻,亚马逊公司由于2000年的盈利危机,所以启动了一个动态价格的实验,对于68种碟片的价格进行动态定价,根据用户的购买大数据,对于不同的客户定价不同,其中一种碟片,对于新客人报价22元,对于老客人报价26元。
不过这个事情很快就被用户发现了,大家群起而攻之,结果亚马逊立刻认怂,宣布停止这个做法,你看,当信息不再封闭以后,消费者就相互团结起来了,可以限制商家了。
《3》
我想各位现在应该有点想法了吧?
是不是认为超市大减价其实的目的是因为我们消费者掌握着价格信息,所以就干脆大减价,也不来虚的假的了,告诉你实价吧。
哈哈,还是错。
其实各位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反应过来,如果只是要真实的价格,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把那个价格放出来,还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价格拉下来,当然,观感是其中之一,但是耗费这么多成本就是为了客户的观感,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利益,对于商人这个无利不起早的物种来说是不是还少了点什么?
所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消费者无法搞清楚定价,无法搞清楚价格。
你也许会说,这不扯淡吗,我在超市里,也有网络啊,也有互联网啊,也可以随时找到价格啊。
但是你想想,你是不是每一次,买每一个商品的时候都会掏出手机来先搜索一下价格呢?
超市里的价格,如果一直很高,超市能大赚钱,但是长期看,消费者会对这个超市造成一个印象,这个超市价格高,我不来了,长期以来,就是自杀。
反过来,如果一直很低,打价格战,没钱赚,也是自杀。
那怎么办呢?搞活动啊,大减价啊。
让商品的价格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消费者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这样价格信息的主动权又到商家手里了。
而且,其实在那些活动中,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减价了的,很多并没有减价的东西,隐藏在那些减价的东西中了,但是也会被你一起买回来,减价的东西你占到了便宜,但是这些没有减价的,说不定还是加价了呢。
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策略,就是原来是高价,然后减回原价来销售,这个策略真的是被用烂了,特别是在网上,我们都知道在双11啊,双12啊,这种日子里,那些商品基本上都是先提价再降价的。我们能够发现啊,但是,在超市中,这个东西你还真很难发现了,为什么?基数问题,在网上,你关注的就那几个或者说大一点,几种商品,但是在一个大型商超中,可是同时又上千上万种商品的,而且价格都是不稳定的,你能判断出来吗?
当商家拿到价格的主动权了后,那么,游戏的主动权又回去了。消费者呢?
我们就只能被牵着走了。
超市定价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超市的经营水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些商品应该促销,那些商品的定价,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这里面的东西有点大,先暂停在此,价格的策略,过大,奶爸在这里只是截取一个小点各位说一说。
这就是今天先跟各位分享的一个经济学方面的思考-信息博弈。
后面还有,别急,下回分解。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以及更详细的信息,请给关注我们,联系我们-180798252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