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茶文化》第二章
这位叶嘉先生究竟是谁?
那要先从苏东坡的《叶嘉传》说起。
叶嘉先生,福建人。祖辈居上谷,品格清高,不爱功名,好游山玩水。后来选中了武夷胜地,便就此安家。
叶嘉先生,秉性恬淡,清白可爱,虽具济世之才,却隐居深山。因好漫游,便结识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陆羽。陆羽十分赏识叶氏卓立不群的个性,欣然提笔为他写下洋洋三大卷的叶嘉先生行事录。
有一天,皇帝看到了此陆羽书,欣然国中还有如此隐士,便下诏当时的建安太守,指示他立即宣召叶嘉先生上京见驾。谁知叶嘉先生无意离开山居,后经太守亲到山中劝驾,叶嘉才登车起程。
到了殿廷之上,天子细细端详了叶嘉先生的仪表,对左右大臣说:“叶嘉容貌黑似铁,资质刚而劲;野性未尽,难以立即起用。必须经过一顿槌提顿挫,方可委以重任。”于是恐吓叶嘉说:“砧斧就摆在你的面前,鼎锅放在你身后,我要把你煮了,就看你怎么办了!”叶嘉毫无惧色,说:“我本山间莽夫,今天有幸让陛下采择到此,只要可以利生,臣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叶嘉刚正淳朴的品格,感动了天子,因而对他倍加宠幸,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天子对于叶嘉的了解更加深了,于是充满感情地赞叹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朕初次与他接触,并未发觉叶嘉有什么好处。经细细斟酌他的言语,觉得很能醒我精神,真令人感到可爱!”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授官“尚书”。事后,天子十分得意地说:“尚书是我的喉舌之官啊!”至此天子几乎每天宣召叶嘉答对。
有一次,叶嘉在后宫伴宴,因不满天子纵情豪饮,多次直言劝谏。天子很不高兴的说:“你是我的喉舌之官,怎能常用苦涩言辞逆我!”叶嘉言道:“臣虽言辞苦涩,时间一久,却能显出功效。”至此,天子指着叶嘉,对左右大臣说:“我早就讲过,叶嘉刚劲难用,今天果然应验了。”虽天子最终还是宽恕了叶嘉,但从此却疏远了他。叶嘉深感郁郁不得志,便回归福建老家隐居。
天子一个多月没见叶嘉,反倒十分想念,加上日理万机,神思困顿。因此降诏召回叶嘉。刚见面时,天子欢喜无比,从此礼遇一如昔日。
时值战事频繁,国库空虚。天子向叶嘉问计。叶嘉进策三道,其一便时建议推行山海特产由国家专卖的政策。实施了一年,国家财用果然丰足,军队也建功班师,天子大喜。
一年后,叶嘉告老还乡。天子为了奖励叶嘉尽忠报国的精神,特命郡守每年都从叶氏后代中选拔优秀之材入贡朝廷。
叶嘉的后代子孙,同样志趣高尚,淡薄明志。乡里有困难,他们常常慷慨散资拯救。所以乡亲们都十分推崇他们的美德。每当春到,便会合山中寻找叶氏子孙。
以上便是苏东坡《叶嘉传》的主要情节。
那么,叶嘉究竟是谁?
叶嘉就是茶。它得名于陆羽《茶经》中的一句话:“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生嘉叶,嘉叶的倒装变成“叶嘉”。茶有一个雅号就是“叶嘉先生”,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叶嘉传》实质上是拟人化的茶事,也是对象化的茶史。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篇妙文的深刻寓意吧。
叶嘉闽人:反映福建茶叶举世闻名的事实;喜欢山居:揭示茶的习性及其生长环境;貌似黑铁,资质刚劲:这是烘焙过后茶的形态;风味恬淡,其气飘然若云:茶性的写照;言辞苦涩:茶味的写照;槌提顿挫,闭门制作:象征制茶的过程;醒我精神,喉舌之官:阐明茶的功效;乡亲每逢春季,会合山中寻求:描述采茶活动;叶氏子孙慷慨散资拯救乡里困难:反映茶农靠茶叶买卖谋生;封“钜合侯”:突出茶饮普遍受欢迎的民俗。
[专栏编辑]爱喝茶的老李
本文摘自陈香白先生的《中国茶文化》,老李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李的话:可以跟大家一起整理学习中国茶文化,我感觉到非常的荣幸,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也正在不断地学习中,大家对我整理的关于茶的文章有什么建议或想了解关于茶的哪方面内容,欢迎在留言中提出,我们共同参与这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学习,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