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债市惨遭“血洗”,国债期货经历了近三年以来最为惨烈的暴跌,债市“钱荒”也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刻。而近期的“萝卜章”事件使得国内债市“雪上加霜”,“钱荒”也甚至蔓延至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
在10月20日至12月20日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65%涨至3.37%,上行72个基点;10年期国开债由3.02%涨至3.93%,上行91个基点;5年期AA企业债收益率由3.56%涨至5.04%,上行148个基点。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国内债市几乎经历了最近三年最惨烈的暴跌,引起“钱荒”,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杠杆大收大放引发钱荒
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企稳、货币政策难松、年末资金面收紧等多重因素叠加,市场流动性收紧,债市大跌。但与以往年末流动性吃紧不容,引爆当前钱荒的主因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逐渐转向,在兼顾“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
其中具体的方式则是通过公开市场“缩短放长”等形式,不断提高货币市场短端利率水平。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这一轮“钱荒”和债市调整起源于今年杠杆的大放大收,并称流动性周期是引致钱荒的深层次原因,“利率上升周期历史上每三年一次,大多发生在流动性走宽阶段的末端。在资金无法继续进入增长领域后,往往会因当时的剩余流动性充裕和高期限利差等形态去炒作各种资产,并引起政策的严控。
为什么这时候出现钱荒?
任泽平表示,钱荒此时引爆的原因有三方面:同业存单利率和债券市场利差缩窄挤压套利空间;银行表外理财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广义信贷监测范围;全球迎来流动性拐点,且通胀预期升温。
事实上,特朗普“基建+减税+反移民”的政纲导致通胀预期进一步升温,极大程度推高了美国及欧盟、日本等国债收益率水平,从而在情绪上带动国内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明显回升。
中国央行放“大招”:6天投放5100亿元
在国内债市持续低迷,“钱荒”潮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终于忍不住下重手了。
一方面,央行通过持续地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缓解资金面问题,22日投放了600亿元,加上此前5个交易日的净投放,6天共向市场净投放5100亿元。
另一方面,央行日前指导大型银行通过X-REPO(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匿名点击业务)系统向货币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X-REPO系统去年8月3日正式上线,是央行为了提高质押式回购市场交易效率所创建,适用于隔夜、7天和14天三个期限,且以利率债为质押券的回购交易,能临时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
在央行出手后,10年期国债期货已连续三天大涨,22日更是创出8日新高。
央行连续6日的公开市场净投放5100亿元,将连续下挫的国债期货硬生生地“拉”了起来,给持续暴跌的债市留了一线生机,也缓解了年末的钱荒压力。
“紧日子”何时到头?
这一轮流动性偏紧日前虽然有所缓解,但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紧日子”能否真正到头,还是取决于货币政策的走向。
德意志银行称,至少从目前的广义信贷增速来看,去杠杆仍将持续,很有可能延续到明年3月份,最晚不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末,但央行也不会对流动性问题坐视不理。
高盛也表示,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稳增长”的重视程度较去年有所减弱,或在通胀压力明显上升时出台更多收紧措施。
找事的暴跌,使得众多虽然基金经理备受煎熬。一位“有钱”的货币基金经理说,现在10%、11%的利率都能借出去,单子挂上,不到3秒钟钱就借出去了。资金不等人,市场上的资金已经紧到这种地步了。更有甚者,有些基金已经不能按时交付现金。
央行的“大招”给了债市留了一线生机,也缓解了年末的钱荒压力。但美债收益率上行,加剧中国的“债市黑暗时代”,中国债券市场的调整恐远未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