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这次咱们来唠唠国庆阅兵的事情。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总计举行了15次阅兵式。在历次的阅兵式中,除了1956年国庆阅兵式没有空中编队参加外(因为这次阅兵是在雨中进行的),空军航空兵的歼击机参加了历届的阅兵式。
需要注明的是,共和国第15次阅兵式,为2015年9月3日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那么这次,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参加过阅兵式的各型歼击机。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参加阅兵的解放军航空队由16架各型飞机组成。这些飞机系解放战争中缴获自国民党军的美制、英制飞机,包括歼击机、运输机、教练机、联络机和轰炸机。
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歼击机,为人民解放军缴获的P-51型“野马”歼击机。
P-51型歼击机,是二战后期最优秀的活塞式歼击机。该战机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是一种单座单发歼击机。
1943年秋季开始,P-51型歼击机便在中国的天空上战斗,该机在与日军战机的较量中逐渐掌握了绝对优势。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装备的美制P-51型歼击机,多为P-51D/K型,这种型号也是P-51系列中生产最多的机型。
P-51D/K型歼击机装有一台由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授权美国帕卡德公司生产的的梅林发动机(V-1650-7),这型发动机能够提供澎湃的动力,使得野马战机最大速度达到703千米每小时。优良的发动机性能在高空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而且很省油,加上副油箱后野马战机可以从英国直飞德国腹地。
P-51D/K型歼击机装有6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备弹1880发。此外可以携带两枚1000磅航空炸弹或10枚火箭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P-51D型歼击机。
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解放军由新组建的第一个飞行中队出动了9架P-51型歼击机参加阅兵,组成三个分队,以品字形编队飞行率先接受检阅。
在第一次检阅后,9架歼击机根据预定的飞行计划,在北京上空绕了一圈后,沿着之前的飞行线路,与最后接受检阅的飞机无缝衔接,再次接受检阅。这使得地面上观看的群众以为参加阅兵的飞机有26架,实际上只有17架。
由于之前截获了国民党军企图派轰炸机前来干扰破坏的情报,除了加强北京周边防空力量外,参加阅兵的P-51型歼击机中,有4架携带了实弹,以应对敌机来袭。
我军装备的美制P-51型歼击机,于1953年左右退役。
当年解放军的P-51型歼击机。
1950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庆日阅兵式。这次阅兵式上,年轻的人民空军共组织了28架各型飞机接受检阅,不过这些飞机中以运输机居多。
这次阅兵式上,受阅的歼击机为苏制拉-9型歼击机。
拉-9型歼击机是由前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研制的活塞式发动机,该战机从1946年开始生产,到1953年停产,由于同一时期喷气式歼击机成为了空战主力,所以拉-9的产量并不多。
拉-9是全金属结构,基本保持了拉沃契金设计局之前生产的拉-7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和外形特点,装有一台1850马力的ASh-82FN型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690千米每小时。
拉-9型歼击机装有4门NS-23型23毫米航炮,火力是很好的。
1950年1月起,中国便从前苏联进口拉-9型歼击机,主要用于航校飞行训练,培训战斗机飞行员。当年8月,担任北京空防任务的空军航空兵部队,装备了一批拉-9型歼击机。
1950年10月1日国庆阅兵,9架拉-9型歼击机参加了阅兵式。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阅兵式的天空中,出现了具有苏式风格的歼击机。
拉-9型歼击机资料图。
1951年的国庆阅兵式,正值朝鲜战争进行的同时,当年9月,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已经在朝鲜战场上正式参战了。
这次参加国庆阅兵式的人民空军,较前两届来说有了很大变化。不仅规模比前两届阅兵式更大,参加阅兵式的各型飞机性能也有很大提升。
在这次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歼击机有两型,全部是我国从前苏联进口的歼击机。
其中一型仍是活塞式歼击机,为拉-11型歼击机。拉-11是前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型活塞式歼击机。
拉-11安装有一台ASh-82FN型发动机,主要武器为3门NS-23型23毫米航炮。拉-11型歼击机较之前拉-9,主要改进在内部燃油储量,使之有更大的航程。
拉-11型歼击机在人民空军的战斗序列中,不承担一线战斗任务,而是负责轰炸机护航和侦察,以及夜间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上,拉-11参加了轰炸大小和岛的战斗,战斗中飞行员王天保驾机击落了一架美军F-86型喷气式歼击机,这应该是二战后活塞式歼击机击落喷气式歼击机的首个战例。
解放军空军装备的拉-11型歼击机。
另一型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格-15型歼击机,是由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这型歼击机是二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中的佼佼者。
米格-15安装有一台克里莫夫RD-45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达1078千米每小时。主要武器为一门N-37型37毫米航炮、两门NS-23型23毫米航炮。
1950年10月开始,前苏联向中国提供米格-15型歼击机。在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首次在朝鲜参战,战斗英雄李汉击落了第一架美国战斗机。
朝鲜战争中,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们,驾驶着米格-15型歼击机,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进行作战,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并且频频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不仅参加了1951年的国庆阅兵式,米格-15型歼击机及改进的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还参加了后来几次国庆阅兵。
来自新华网的图片,图为参加1951年国庆阅兵的米格-15型歼击机。
中国人民志愿空军装备的米格-15型歼击机。
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在雨中进行的阅兵式。这一年9月,由沈阳国营112厂(即后来的沈阳飞机制造厂)仿制生产的我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型歼击机首飞成功。
但是,由于10月1日的天气原因,包括歼-5型歼击机在内的96架军机未能参加当年的国庆阅兵式。
歼-5型歼击机,是我国仿制前苏联米格-17型歼击机后生产的国产歼击机。这是我国第一种国产喷气式歼击机。它的前身米格-17型歼击机此前已经参加过1955年国庆阅兵了。
歼-5型歼击机安装了涡喷-5型发动机,这型发动机也是仿制前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的VK-1F型发动机。歼-5是全金属结构,采用了后掠翼设计,机翼下可挂载两枚100-250千克的航空炸弹。主要武器为3门航炮,包括1门31型37毫米航炮和23-1型23毫米航炮。
歼-5虽然没能参加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但是在1957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歼-5首次亮相,接受了检阅。
歼-5批量生产后,陆续装备空军、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表现出色。
歼-5还参加了1957年后的数次阅兵式,特别是1959年的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式,以歼-5为主力机型,由4个歼击机师的歼击机接受了检阅。
这是1956年第一架首飞成功的歼-5型歼击机,也是国家“一五”计划的重要成果。
1959年国庆典礼后,随着我国国庆典礼制度的变化,此后连续24年中未进行国庆阅兵。
1984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式。这次阅兵式上,空军组织的4个空中梯队中,除了第一梯队的歼教-5型飞机外,就要数第四梯队的歼-7型歼击机最为引人注目了。
歼-7型歼击机,是我国仿制前苏联米格-21型歼击机后生产出来的国产单发单座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首架歼-7战机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于1966年成功首飞。
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决定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也生产歼-7型歼击机,而随着国防形势的需要,沈阳飞机制造厂将生产歼-7的任务转到更为安全的大后方。
歼-7型歼击机的发动机为涡喷-7型发动机,为仿制前苏联的Р-11Ф-300发动机。该机采用了三角形机翼、后掠尾翼、细长机身、机头进气的总体布局,是一种设计紧凑、气动外形良好的轻型歼击机。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是典型的第二代歼击机。
该机装有一门30-1型30毫米航炮,最早的歼-7只能携带两枚空对空导弹,也可以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亦或是多种航空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我军装备的歼-7型歼击机。
歼-7型歼击机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有所表现,后期改进型号也很多,也曾经出口到国外,特别是出口至美国。
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有35架歼-7型歼击机组成了第4梯队接受了检阅。此后,歼-7改进型号还参加之后的两次国庆阅兵式。
直到目前,仍有一部分歼-7型歼击机在中国空军服役,但逐渐退出现役。
在西沙巡航的歼-7编队。
199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这次阅兵式被称之为世纪大阅兵,不仅规模空前,而且气势十分浩大。
在这次阅兵式中,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同组成了空中受阅编队参加阅兵,各种新型战机也都是首次亮相。
当年阅兵式上,作为第一梯队的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的是歼-7EB型歼击机。歼击机梯队中,除了最先出场的歼-7D型歼击机外,还有两型歼击机参加了阅兵式。
其中一型就是如今被称之为“八爷”的歼-8型歼击机,在这年的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加受油机梯队,由2架轰油-6型加油机和4架歼-8D型歼击机组成,之后的歼击机梯队中,24架歼-8II型歼击机编有6个四机编队接受检阅。
歼-8型歼击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研制。这型飞机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60年代末完成了原型机首飞,70年代末设计定型,80年代初开始在部队服役。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歼-8基本型的基础上,沈飞研制了性能提升的歼-8II型歼击机,换装了两台国产涡喷-13A型发动机,进气道改在机身两侧,机头安装了新的雷达,更新了机载航电和火控系统。
歼-8II型歼击机装有一门23毫米双联机炮,全机挂点达到7个,可携带各型国产空对空导弹及其他型号弹药,理论上具备中距拦截能力。
而歼-8D在歼-8II的基础上,增加了受油管,使之具备空中加油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远距离空中作战的能力。
图为1999年国庆阅兵上的加受油机梯队,由轰油-6型加油机和歼-8D型歼击机。
我们最熟知的歼-8,莫过于2001年的“81192”了。当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对我们国家及军队的影响很大。
目前,歼-8型歼击机的最新改进型歼-8F,仍然是空军及海军航空兵的现役战机。而在更先进的战斗机不断加入战斗序列后,歼-8也将逐步退出现役。
图为2001年撞机事件中的那架歼-8战机。
另一型歼击机则是更为著名的苏-27型歼击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歼击机之一,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是一种双发重型歼击机。
苏-27型歼击机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苏-27SK/UBK型歼击机的生产线,后来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了国产歼-11型歼击机。
苏-27型歼击机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和较大的作战半径,该机装有两台AL-31F型涡扇发动机,机身采用了翼身融合体技术,双垂尾、腹部进气式布局。高空最大速度可达2.35马赫。
苏-27装有一门Gsh-30-1型30毫米航炮,是一种超轻量型单管转膛式机炮,重量很轻,备弹150发。全机共有10个外挂点,可发射俄制空对空导弹及其他精确制导、常规弹药,后来在逐渐国产化之后,可挂载国产各型弹药。
图为当年参加阅兵式的苏-27型歼击机。
苏-27进入中国空军后,使得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后来通过仿制、技术吸收等工作,研制了国产歼-11型歼击机,并且大量运用新技术进行性能的升级。
如今最早服役的苏-27型歼击机已经接近了服役期限,而最早组装的歼-11型歼击机也开始进行中期维护,未来一段时间中该型战机将继续在空军服役。
苏-27四机编队。
而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海军航空兵也抽调了战机参加阅兵式,受阅机型为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绰号“飞豹”。
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击轰炸机,由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1973年开始研制,1988年试飞成功,1998年珠海航展第一次公开亮相,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
歼轰-7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有较好的空战机动性,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该机装有两台涡扇-9型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原型为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斯贝MK202型发动机,而早期的歼轰-7安装的就是斯贝发动机。
在当时,歼轰-7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其航电设备、雷达系统都较为先进,并且还是最早装备数据链的作战飞机。
歼轰-7装有1门23-3型23毫米航炮,备弹200发,全机共有7个外挂点,可携带各型空对地攻击弹药,两个翼尖挂点携带近距格斗导弹。执行反舰任务时,歼轰-7可携带4枚反舰导弹,并仍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性。
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
歼轰-7在当时国产战机中是一款比较先进的战机,主要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后来在歼轰-7的基础上研制了歼轰-7A型歼击轰炸机,其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不仅装备海军航空兵,也进入了空军航空兵。
目前,空军正在对一些旅级单位进行换装工作,由过去老旧的第二代战斗机换装为新的歼轰-7A型歼击轰炸机,这也是人民空军由国土防空转向攻防兼备的一个体现。
图片来自于网络,挂载反舰导弹的飞豹战机。
2009年国庆阅兵,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人民解放军以空军航空兵为主,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组织战机共同参加,151架的庞大空中编队,参加了这次阅兵式。
这次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战机中,除了最新的歼-8F型歼击机、海军的歼轰-7A型歼击轰炸机外,两种新型歼击机首次亮相国庆阅兵。
歼击机的第二梯队,由15架歼-10型歼击机组成。
歼-10型歼击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中型歼击机,由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1984年正式开始研发,1998年原型机首飞成功,2004年开始装备部队,2007年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
相比于过去的歼击机,歼-10大量地使用了先进材料,运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全机采用机腹进气道、鸭式气动布局,装有一台俄制AL-31FN型涡扇发动机,全玻璃化座舱,雷达、航电设备、火控系统及操作系统都是非常先进的。
歼-10装有一门23-3型23毫米航炮,全机有11个挂点,可挂载国产各型空对空导弹和各型对地攻击弹药。
参加2009年阅兵式的歼-10编队。
歼击机的第三梯队,由12架歼-11型歼击机组成。
歼-11型歼击机,是我国以早期引进苏-27型歼击机生产线后,逐渐国产化的双发重型歼击机。该飞机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研发,在逐渐国产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机体建造还是航电设备,新的歼-11型歼击机的性能不断提升,战斗潜能也不断被发掘出来。
新的歼-11型歼击机在制造过程中,机体材料使用了新的复合材料,在逐渐的国产化过程中陆续安装了国产的雷达及航电设备,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歼-11使用两台俄制AL-31F型发动机,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
该机装有一门30毫米的30-1型航炮,全机挂点10个挂点,不仅可以挂载国产空空、空地弹药,也可以挂载俄制弹药执行多用途任务。
参加2009年国庆阅兵的歼-11型歼击机。
如今,歼-10和歼-11两型歼击机,都是我军现役的主力机型。
目前,装有国产涡扇-10型发动机歼-11B型歼击机已经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量服役,歼-10也不断地进行改进升级,新型号也安装了国产发动机。
两型歼击机在远程进攻和国土防空作战上相互配合,形成了高低搭配,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空战中,配合多军兵种、多种机型执行超视距空战、中矩拦截和近距格斗以及对地攻击任务。
(想找那张歼-10和歼-11近距格斗对抗的图片,可惜还没找到)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在这次阅兵式上,173架各型战机组成了空中梯队,接受了检阅。在空中梯队中,歼击机梯队除了已经成为主力机型的歼-10A和歼-11B型歼击机外,5架歼-15型歼击机组成了歼击机第3梯队,首次参加阅兵式。
歼-15型舰载歼击机,是我国参考了从乌克兰获得的苏-33型歼击机原型机T-10K-3号机,并结合国产歼-11型歼击机而研发的双发重型舰载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研发,2009年进行陆基首飞成功,2012年11月首次在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实现了舰载战斗机从“岸基”到“舰基”的突破。
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歼-15融合了歼-11B的技术。在歼-11的基础上新增鸭翼、配装两台国产涡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该机的航电设备、雷达和操作系统,均为国产自行研制,全玻璃化座舱设计,机身材料不仅增加了强度,还为适应海洋环境高盐、高湿度的特点进行了改进。
歼-15装有一门30-1型30毫米航炮,全机12个挂点,可挂载各种型号的国产空空导弹、空地精确打击弹药执行多用途任务。
参加阅兵式的歼-15型歼击机。
歼-15型舰载歼击机目前已经装备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多次在辽宁号上进行科研试飞任务,是我国海军舰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重要标志。
在国产航母下水、服役之后,更多的歼-15将陆续列装海航,而新一代舰载机也会随之而来。
歼-15型舰载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从当年开国大典上的美国“野马”,到如今抗战大阅兵上的国产“飞鲨”,阅兵式所展示的我国歼击机,从侧面上反映了我国国防力量几十年来的不断进步。
而近期我国最新型隐身歼击机——歼-20也会很快在人民空军服役,届时希望能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一睹它的风采。
歼-20型歼击机,应该会在下次阅兵亮相。
——————
【军武次位面】32:蛟龙潜海1试水先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