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26个民族,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建筑,都各有特色,很多来云南旅游的人会感慨,云南的房子建的太漂亮太有特色了!是的,俗话说一地一风景,一族一习俗,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凝聚着本族祖祖辈辈的智慧在其中。
今天,小编就领大家看看这些民居,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对云南有另一种印象!
1土掌房:哈尼、彝族
土掌房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是彝族和哈尼族的特色建筑,对于这个建筑最贴切又直观的一句话:你家的房顶就是我家的院子!
![]()
土掌房最出名的要数城子古村了,500多年历史了,举世罕见,全村1000多间土掌房层层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中数百户人家结为一体,住房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
村内巷道交错,整个村子就像一个立体的迷宫,又像是一座城,“城子”村名由此而来。
![]()
在这里,有一种神奇的串门体验,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家家有屋顶,家家有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逛完全村。
2白族:情归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大都选用木料,极其华贵,千姿百态,特别是木料的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
每次去都喜欢照很多大理的民居建筑的照片,那种房子真是有些奢华!雕龙画凤的房子,总给人一种很尊贵的感觉!
![]()
无论是墙壁、檐角、砖瓦、壁画……每一样都十分讲究,也让人心生羡慕!
![]()
![]()
3傣族,景颇族:竹楼
傣族的竹楼,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
![]()
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桌子、椅子、床、筐等都是竹子制成的。
![]()
住在竹楼里,心情是那么愉悦,闻着竹子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听着在竹楼行走时嘎吱嘎吱的清脆声,如果遇到下雨天,在竹楼里看着雨水从两旁水帘式的流下。
![]()
4香格里拉藏族
藏民的房屋,几乎全是木质的,整幢屋子分三层,一层是关牲口和堆放杂物的;二楼是会客和住人的;三楼是晾晒食物的。
![]()
每家藏民屋里都有一间佛堂,用于供奉神灵和早晚祈福。
![]()
每间屋顶都有竹竿挑着的经幡随风招展,这些经幡一年换一次,每年大年初一会换上新的,据说风可以把祝福带到天上告诉神灵。
![]()
5佤族
佤族聚居的澜沧江边、山峦叠嶂,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潮湿度大,每年半数日子都在云遮雾缠之中,其建筑充分考虑到了防水防潮,极具特点。
![]()
佤族的住房,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与茅草。
![]()
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
![]()
6纳西族、傈僳族:木楞房
井干式建筑主要是纳西族和傈僳族的代表建筑,但是现在的民居都融合了汉族、白族和藏族的特点。
![]()
纳西族的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
傈僳族的族的房子,可以在山坡上随形就势建造,一个村寨里房屋连成一片,空间布局和谐完美,错落有致。
![]()
7拉祜
拉祜族民居分落地式茅屋和桩上竹楼两种。
![]()
![]()
落地式茅屋栽20棵木桩叉,三棵横梁, 两棵牵手搭在木桩叉上,铺上椽子和茅草。四周用竹笆围栏或用土舂墙,中间用竹笆或舂墙隔三间, 右边一间设火塘,供父母住,左边一间为儿女位,中间为堂屋,供神龛。
![]()
8壮族
壮族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
![]()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
9独龙族:木楞房、竹篾房
木楞房分两种:一种是房子的墙壁用一根根圆木直接垒成,另一种是用木板垒成!
![]()
孔目以南地区以“干栏式”竹篾房建筑为主。
![]()
独龙族在坡地上把几十根木桩深插入土中,房底下,只见数十根木柱插在土里,俗称“千脚落地”房屋。竹篾房是先用木料搭好房子结构,用竹篾笆围墙壁和铺地板,再用竹绳藤条扎紧,屋顶盖茅草。
![]()
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少数民族小编没有写,但是很多民族之间的建筑都是有很大的相似处,比如说布朗族和傣族、景颇族,由于地域上的接近互相印影响互相模仿,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其他的很多民族也是一样!
这些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的建筑,是非常珍贵的遗产,如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实地体验一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