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19日报道 一年前,同样是广州车展的媒体日当天,同样在朗豪酒店四层的会议厅。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信誓旦旦的对在座媒体:“明年的广州车展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如今回头看,当年的那句话经受起了时间和事实的考验。
RX5作为王晓秋履新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后操刀推出的重磅产品,它的销量无疑是最好的背书。这一款“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SUV”自从7月份上市以来,短短3个多月累计交车近5万辆,截至目前订单量已突破10万辆。据悉,在11月该车已销售超过2万台,单月有望冲击2,5万的销量。不出意外,2016年也将成为上汽乘用车公司四年来第一次完成年度目标。
在王晓秋看来,RX5的成功离不开上汽乘用车过去多年打造的平台和架构。“过去上汽只能用荣威750的架构来开发产品,因此王晓秋在10年前主导开发一款全新的、高端的平台。RX5正是对荣威的前十年厚积薄发的一份很好的答卷,而荣威i6则是荣威未来十年拿出的第一份卷子。
王晓秋认为,i6是一款可以叫板一线主流合资品牌的B级车,无论是底盘技术、结构、空间领域都达到了B级车的要求,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部分C级车。实际上荣威i6是荣威“B级车”往上冲的第一款车,自然也希望在“B级车”上能做到跑量第一。
品牌向上之路是自主品牌必走的一条路,国内主流自主车企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吉利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LYNK&CO,长城也在广州车展推出高端品牌WEY,广汽传祺通过GS8冲击大7座SUV市场。上汽梦想也没有终止,正如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所言,上汽的梦想不仅仅是做“B级车”,未来的梦想是做“C级车”。
用王晓秋的一句话来总结:“自主品牌与其谈情怀,不如谈使命与责任。”
以下是采访实录:
吴迎秋:今年是荣威品牌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十年。这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品牌现在都干得非常好,非常出色。很多人会思考,自主品牌过去为什么能干好,未来还能不能干好。
荣威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样本。过去的十年是,未来的十年也一定是!作为一个媒体记者,看到今天的荣威,我有很多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见证。可以说荣威十年,我见证了10年。我记得当初和张总聊了很多,但是那时候说心里话,摸着石头过河的因素很多,所以当时我们心里也是没底,但是慢慢走过来,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二个感受是使命感。我干汽车记者30多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把外国汽车宣传得很好。但是,把外国汽车写好了,我们也只做对了一小部分。我们中国的汽车记者必须把中国汽车宣传好,把它总结出来,从而推动中国汽车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荣威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典型。刚才我和晓秋总在说,这一年来自主品牌发展非常快,出现了很多明星企业和明星车型。但是,我始终在想,中国自主品牌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如果在一汽、二汽、上汽等在内的六大集团中,没有冒出几个可以抗衡国外巨头的车企,我觉得中国自主品牌的事业应该说是不圆满的,或者说这个答卷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作为一汽也好,东风也好,上汽也好,这样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他们是中国汽车的支柱企业,它们的体量,它们的人才集聚,它们的技术积累,它们的学习路径和方式都应该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参照。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一定不是在独立封闭的环境当中壮大出来的。
第二点,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车企起来了,大家也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说这个企业要有爆款车才算成功。以爆款车来说,上汽荣威RX5肯定是一款。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中国汽车和韩国汽车的论坛,当时我在会上的发言当中举了几款爆款车,荣威RX5就是其中的一款。但是有了爆款车,能不能继续推出更多爆款,这个问题是我们未来探讨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不断的做好事很难;推出一款好车不难,难的是要不断的推出更多好车。今天上汽发布的车子,我们已经看到了,我相信这一代又一代、一款又一款的车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惊喜,这就是上汽给我们看到的惊喜的一面。
下面进入到正题。我先提炼一下今天四位领导的关健词。
王晓秋总,40岁参与创立了自主品牌,50岁重回自主品牌,见证了第一辆中高级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第一部全时数字轿车荣威550,第一部量产互联网SUV荣威RX5以及刚刚发布的荣威i6的诞生。
张觉慧总,来到自主品牌10年,他见证了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参与建立了上汽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包括见证了蓝芯、绿芯、智能互联在内的“三擎”和全新的MIP架构的开发。
朱军总的简历更有特色,07年加入到上汽技术中心,投入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研发,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方案,主导研发了荣威750混合动力、荣威e50纯电动、荣威e550插电混动、荣威e950插电混动、荣威eRX5插电混动等一系列的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绝对是一个领军人物。
邵景峰,设计界的网红。我过去说过一句话,设计师是一个企业不可替代的一个人,花多少钱也要留住,邵总就是这样的人,他让上汽自主品牌的每一款车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印记。
中国的自主品牌非常难,未来也注定还会经历很多磨难。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坚持,如果没有坚持,没有执着的信念,中国自主品牌走不到今天。今天四位领导中有三位都是从合资企业里出来的,包括晓秋总还在上海通用待过。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你们当初为什么会回到自主品牌?除了一纸调令外,还有什么推动着你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先从情怀开始谈起。我想听听晓秋总对于自主品牌的看法。重回到自主品牌之后,你对自主品牌、对荣威这份事业是如何思考的?
晓秋总:记得去年广州车展的时候,我跟大家说,明年的广州车展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大家可以看到,我想的、我做的是一个系统,不是零敲碎打出来的一个东西,不是一款车。自主品牌能做好,必须要建立一个体系。新10年和老10年,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
另外,造车子不能有短版,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有绝对的实力,包括我们的造型设计、我们的动力总成在内的整个制造体系都要有优势。对于我来说,一旦做了一件事情,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可以说是一种使命。当初如果我坚持不走,在合资企业里还是会很舒服。但是我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办好自主品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推动着我走出合资,进入自主。
汽车作为工业中的工业,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中国没有汽车工业,那就意味着中国没有民族工业。如果所有的开发,都交给别国完成,很难真正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汽、二汽等等六大集团的事情,所有中国汽车人都有责任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就是我认为的情怀。
另外,把企业干好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责任。如果做不好,我们的员工出去也没面子;企业做好了,大伙出去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是乘用车公司的。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自豪感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做好了,可以激励员工,员工有自豪感了,又可以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公司的良性发展模式。
实际上不光是我有这种情怀,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情怀。当时我在劝说邵景峰和觉慧来乘用车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你们在合资已经做到顶了,乘用车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也是荣威i6为什么会出来的原因。
所以,我们整个团队都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和情怀。朱军总工作做得也很好,新能源车一款一款的出来,明年会更多。私下他跟我抱怨说,我压榨他,实际上他也很高兴被我压榨,因为他乐意去承担这样的使命,他有动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吴迎秋:晓秋总,你说的让我很感动。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好,晓秋总把他的团队当成兄弟。虽然我们也平时也称兄道弟,但是,如果放在国有企业里面来考虑这个问题,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六大汽车集团过去为什么抢不到中国自主品牌的头彩,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这。既能够让体制内很多东西能够继承,又能够创新,还能让体制接受,这确实很难。
确确实实,上汽荣威能够走到今天,它很多的难题可能是不在体制内的企业所不能理解的。
另外,刚才说到的体系让我印象很深刻。自主品牌要发展壮大,靠的一定是体系。如果只做一款车,我觉得10年前就能拼凑出来,但是这种是不可持续的。想要持续冒出爆款车型,一定是要有完整的体系。实事求是的说,我今天愿意坐在这,是因为我今天看到了荣威的进步,我看到了荣威未来的第二款、第三款车型。
还有一个就是,觉慧总和邵总当年做完朗逸,是不是已经到瓶颈了?今天咱们推荣威i6,是不是晓秋总当年对他们的承诺?
王晓秋:是的。
吴迎秋:张总谈谈你在自主品牌的10年前吧。
张觉慧:当初上海大众国产化起步,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大众争取了朗逸的开发权,把第一代朗逸开发出来了,但是后来好多开发的自主权不断缩小。在合资品牌的开发体系中,中国工程师上升和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是瓶颈,那时候晓秋让我来乘用车。我们在大众的时候就是兄弟,他负责质保,我负责产品工程部。
晓秋总刚才说了他的情怀,我没他那么高。但是我有一个工程师的梦想。那时候晓秋总让我到乘用车来,说有好多事情要干,而且能自己当家作主。我来自主品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晓秋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我,一个是到了自主品牌,再不用苦求开发权。
晓秋总当时说我们要打造一款全新的、高端的平台为今后的10年打基础。大家想,世界汽车发展到今天,对一个汽车工程师或者一个汽车人来说,从零开始打造一款全新的平台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现在的产品都是升级换代,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从零开始做,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汽车人的梦想。就冲这点我就愿意到自主品牌。
到了自主品牌,我们就开始考虑怎么去打造一款全新的、高端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实现了自我价值。等我哪天退休了,我可以说我这辈子也总算干了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吴迎秋:当初,晓秋总、觉慧总和邵总都曾参与朗逸的设计制造,那款车出来的时候,不仅市场反响很好,大众的中国市场负责人非常满意。再往后,你们也只能在上汽圆梦了。
吴迎秋:朱总,您是海归,当时怎么会选择回国发展?又为何选择加入上汽的团队?
朱军:我不像晓秋总、邵总、觉慧总都有大众背景。这辈子我就想做出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从83年毕业到现在,30多年了,我在大学里呆了17年,在企业待了17年。今天,我们谈到的“三擎”,其实跟我很有渊源。我大学的专业就是发动机,后来当了7年老师,又到国外读了4年博士,都与发动机有关。然后,我有幸在淡马锡控制下的科技集团项目中工作了7年,而我的工作职责就是探寻世界上最先进的动力技术。
当时,新加坡经发局希望提升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但他们又没有资源,因此希望从技术上寻找突破点。出于这个目的,淡马锡给了我一大笔资金,去购买他们所需的技术,并将那些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平台上做整合,开发出一些新应用。在项目初期,那些最尖端的技术主要运用在军事上,比如混合动力的概念,实际上在70年代就已出现,当时也是运用在军工方面。
然而,我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并非开发这些顶尖的军工技术,而应该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所以,我还是想回国发展。1997年,普锐斯上市,1998年,我买了一张机票回国,找到上汽,说普锐斯这款产品的技术很先进,但我探寻到了比它更好的技术,你们有没有兴趣开发?但合资企业始终只惦记着国产化,而当时中国汽车市场中还未出现自主品牌,他们外方某种程度上对于技术开发很强硬,但我不死心。
现在,很多海归回来加入自主品牌的建设。我们现在招聘,会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我当初考虑回来,一方面是出于私心,父母年纪大了,我作为长子希望能够尽点责;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做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此,2007年,晓秋总在上汽建设自主品牌的时候,我就来到了上汽乘用车,比张总晚了几个月。
当时,我最想做两件事情——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和互联网汽车。如今上汽斑马的郝飞、闫峰,当时也在自主品牌的团队,我们也算兄弟。当时我们播下了种子,现在上汽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和互联网汽车都已经造出来了。我主要负责新能源发动机技术这方面的工作。
起初,我们向陈虹总提出设想时,讨论了很多情怀。陈虹总的情怀是,在与通用、大众开董事会时,上汽的自主品牌也能在技术上赢一回。刚刚碰到通用的王总,他说打不过我们公布的价格。我认为,这有点我想要的感觉了。
另外,上汽其实投入了很多时间和人力,依托自身掌握的knowhow,建设产业链,开发核心技术。现在,上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从底层软件到硬件到每一个螺丝,全部都运用自己的技术,并掌握了国际专利。电控方面,捷能公司有一支180人的团队专门研究和开发电控技术,它是与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可以说,上汽培养了一支可以良性循环增长的团队。
这几年,经常有人问我,其他企业也要开发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你感觉压力大吗?直观来说,他们从上汽挖走了很多人才,但是,上汽的团队从几个人到形成现在这样的体系,对于整个团队我很有信心,而且核心人才都留下了。
刚才吴老师说到一汽和二汽,上汽也有这个情怀。我们希望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因此上汽第一代的技术,比如插电混动技术,我们是愿意共享的。上汽不会把147个专利开放,但是其他同行可以用我们的技术,如果不会用,我们也可以帮你用上,这是我们说服上汽领导的结果。现在,联合电子也在开发电机,他们也向整个汽车行业出售汽车零部件,但当用户向他们提出购买需求时,他们会说这要问上汽,因为上汽拥有知识产权。另外,如果客户买了之后不会用,我们愿意帮助一起开发。
上汽也有这样的情怀。只要能把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做大做强,那么上汽贡献一些人和技术也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比过去每个阶段做的事情都要有意义。
吴迎秋:您刚才讲了情怀、价值观,这是上汽品牌发展至今始终很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很好的团队氛围,就像晓秋总说的,大家都很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王晓秋:前面朱军总讲的很多企业到我们这里挖人,但我们核心的人才团队都坚持留下来,而且上汽整个骨干团队,有一套内部的激励机制,这跟其他国企稍有些不同。
张觉慧:晓秋总跟我们讲信仰,讲实业报国。
吴迎秋:这个必须要有,但是面包也必须要有。
邵总,问一个惯例的问题,您是做设计造型的,那么您设计的汽车造型肯定会让晓秋总看一看,一般晓秋总看完之后会说什么话?
邵景峰:晓秋总不仅仅是看,其实刚才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说过,在上汽设计中心,我是地主,俞总经常说整个造型评审团就是斗地主的,所以我们每周都在进行斗地主的活动。
我在中国汽车行业从事了17年的造型设计工作,可以算是中国第二代的职业汽车造型设计师(第一代是设计红旗的)。我是1999年毕业的,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第二代职业汽车造型设计师。对于职业设计师而言,最大的梦想和情怀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这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越到后面越强烈。
在造型评审的过程中,我必须把我的理由讲出来,评审团也要把想法讲出来,因为他们就是消费者。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说,如果一款汽车造型,评审团都不喜欢,这是有问题的,他们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车,并未用行政命令压迫我们。这也是我们上汽原创设计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优势。
我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评审环境,没有开诚布公的探讨,没有高度共识,没有情怀,好的原创汽车设计是不可能出现的。反之,中国的汽车设计师只会越来越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或者是越来越多的洋人面孔取而代之,并且洋人并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元素,只有中国人才懂中国文化背后的情怀和故事。
刚才荣威i6发布的时候,有位记者问我,为什么中国的设计这几年突然迸发起来了,前几年为什么没有起来?坑在哪里?我说,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不是这两天起来的,是经过将近20年的积累才成长起来的。
在开发之初,我们提出,荣威i6要达到“B级车”的标准,要领先于帕萨特,那是我的梦想。为此,我们确实掉进了很多坑。比如,门把手外观已经非常漂亮了,但是我们摸起来、打开时感觉不顺手,或者试车时发现力不够,那就重开模具。实际上,外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为了提升品质重开模具。正是这种要求,让我们这群职业设计师想打造一款“B级车”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就是大的环境。面对其他品牌和互联网车企的大幅挖人,我们的设计师团队在最近一年还创造过零流失率。我来上汽整整5年了,设计团队从起初的80多人到今年的200个设计师,并且流失率为零。这是为什么?这个环境和平台留住了我们这群有情怀、有梦想、希望打造一款“B级车”的人。我始终觉得,中国汽车设计师要心怀中国汽车的梦想。
王晓秋:实际上,邵景峰犯的错远远不止这些。我跟他们说,你作为一个设计师,首先就要考虑这款车自己会不会买?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买,那你设计出来干什么。因此,你设计出来的车一定是你喜欢的。可以说,荣威新十年的每一款车,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不仅仅我喜欢的,荣威所有经销商也非常喜欢。就像厨师烧的菜,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吃,还去哄别人吃,肯定就有问题。除了设计,定价也是如此,如果自己认为买了会沾沾自喜、占点小便宜的,客户才愿意买。什么是客户?我认为,首先把自己作为客户。如果产品造出来你喜欢、想买,别人才会想买。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你卖给别人,那是传销,我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真正是这样一种情怀去做,你这样才能造出好的车来。
吴迎秋:晓秋总说的很好。刚才谈了情怀,接下来,我们谈点现实的东西。在我看来,上汽自主品牌真正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或者说有感觉了,是从荣威RX5开始的。现在请问晓秋总,你觉得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晓秋: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初,上汽开发的发动机也不错,最早的时候1.8T的功率有118千瓦,而如今上汽世界级“蓝芯”1.0T发动机最大功率就已经达到了92千瓦。过去,上汽只能用荣威750的架构来开发产品,而现在我们有自己的产品架构了。这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我们汽车行业这么多年来,必须有一定的经验累积。如果没有前面9年的积淀,荣威也不会有这第十年的厚积薄发。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上汽不是单打独斗,除了自身体系,在其外围还有一个大的体系。因为有了这么多方方面面的各条线,都能承担起这种责任。就像我们说的使命和担当,你没有使命也不行,你没有担当也不行。
另外,上汽能够这么快完成蜕变,可能更多的是有赖于大家将资源更有效地发挥了。邵景峰刚才说设计团队零流失率,其实这个团队天天加班。我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虚。坦白说,我们真的是在搏命,就希望这一关冲过去了,下来让年轻人推上去。所以,上汽的新能源产品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出来,实际上都依靠平台化、架构化,才能后续发展出来。
吴迎秋:咱们今天谈这个事其实也是在探讨中国自主品牌未来如何发展下去。换个角度来说,很多其他企业也有积累,但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是积累不出来?上汽又为何积累出来了?
王晓秋:这实际上也是时间的问题。他们也许比你放弃得更早。因此,上汽认为,使命感非常重要。对于上汽乘用车来说,一旦我们的团队决定了造什么产品,确定了时间节点,就会坚持去执行开发。大家可以看到,荣威eRX5是22个月。为什么?一旦决定了,我们就坚持下去,一旦批准以后,这个项目是非常快的。整个团队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配合别人,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自主品牌的“协同、担当、使命感”。
吴迎秋:张总,从你的研发技术的角度来说,这十年上汽荣威到底抓住了哪个牛鼻子?
张觉慧:在这个新平台上,主要抓住的就是用户,上汽以用户为导向。以前,车企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但实际上根本还是以产品为导向的。以合资企业为例,因为产品已经有了现成的,只需拿来。这并不是专为中国市场、中国用户量身订作的。但是,上汽荣威的产品,是真正按照用户需求来打造的。
首先,我也是一个用户,开发出来的产品自己非常喜欢。我有时到晓秋总那里谈工作,谈完之后他说,你搬个凳子坐到邵景峰那里,看一个星期以后告诉我感受。我经常拿个凳子坐在模型边上反复的看。看到最后,我说这里好像还缺了点什么,那里好像还缺了点什么,这个地方好像不是最舒服。我们会跟设计团队不断沟通,就是这样反复修改,才做出我们都喜欢,并且用户也喜欢的车。
我们在打造新平台的时候做了几件事情,第一,荣威i6只是“B级车”的起步,我们还要往上走。但是,要往上走,一些细微的东西必须注意,因为我们的产品不再是一个低附加值的产品了。举一个例子,刚才邵景峰说门把手,摸上去不是特别舒服,而且手抓上去好像太小了一点,说明门把手的人机工程不行,这样模具就必须重新开。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经常挑战采购、项目管理的同事们,晓秋总对他们也有考核指标,需要控制成本。但是作为设计来说,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追求,比如轴承,现在的轴承用的是高端车用的三代半轴承,因为三代半轴承的钢度和以前的二代相比有颠覆性的变化。它的耐久性、钢度都很强,会避免很多刹车带来的抖动和噪音,而且寿命远远大于原来的二代轴承,但是它的成本翻了一倍多。我们最终决定用三代半轴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今后用户会感知的。新车大家感觉不到,但是你用了荣威i6以后,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车的性能还是能够保持在相当好的水准上。
还有门的限位器,我们现在用的限位器都改成金属的限位器了,为什么?橡塑的限位器在新的时候,和金属的限位器基本上没差异,但是金属的限位器在一年、两年以后它的差异就出来了,因为橡塑限位器随着气侯的变化,两、三年以后它要老化,最后开门的感觉也会不一样。但是金属的,因为它对气侯不太敏感,它两、三年以后还是能够保持相同的开门力。要打造一个新平台,细微之处必须要做到,否则这个平台是撑不起来的。
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考量,这也给了我们采购的部门很多挑战,最后我们还是按照“B级车”的要求来打造这个平台。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又基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根据中国整个形势的发展,在打造这个平台的时候,进行了专门的考量,包括考量中国的移动互联、智能互联快速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我们称为它是集新能源和智能互联于一体的平台,又可以接入原来传统内燃机的平台。举一个例子,动力总成刚才朱总和邵景峰说过蓝芯、绿芯,但是在智能互联上,我们在架构上做了一个颠覆性的更改。
智能互联离不开电器架构,我们这套电器架构是5个高速的canbus,这在一般的车上是没有的,合资品牌也是在“B级车”以上的车才会有5路高速canbus。因为现在智能互联要求响应的速度非常快,就是在同一个周期里,基本上5-10个毫秒的时间它要达到的处理能力是1500个信号以上,才能达到这种响应。所以,这个对电器架构有一个新的要求。
为了这一点,我们对电器架构做了重新的颠覆性的设计。以前的车就是车,它是封闭的,也不存在和外界信息网络安全的问题,现在你这个车和互联网是沟通的。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我们加入了密码管理,通过密码对信息端有一道防火墙。同时这个电器架构里面还有一个独立的中央网关,这是我们自己自主开发的。因为只有你自主开发你才能把秘密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央网关在互联网云端和我的车端之间又建了一道防火墙。我们的智能互联有三道防火墙,而且我们还在不断的升级。在这方面我们还在不断更新迭代,确保今后智能互联汽车的安全性。安全对产品的影响很大,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我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吴迎秋:朱总,你觉得上汽荣威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朱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天一个小变化,那也就是大变化。一点一点的积累的过程,其中蕴含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如果你是正向的积累,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说新能源的开发,打个比方,我们说要房子,可以去买,房子不够多,还要房子,我只能再去买。如果只是去买房子,那我要做大房子规模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改哪里了,房子的功能要发生一些变化我也不能修改。我现在如果自己去学木匠、水工、泥土、建筑等等,这些东西都去培养可能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但是,我一开始哪怕做的不好,我不去买,我慢慢学,到了5年、8年以后我也能够建成一个房子。我们现在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就是这个意思。刚才说荣威eRX5开发22个月,我们正常要开发36个月。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要5、6年,这当中的艰辛、困难,如果你没有一个慢慢的、正向的核心技术的积累是万万不可能跨过去的。我们也会看大众、奔驰、奥迪在做什么。我们互相都会辩论,但有些事情我们还是要坚持,特别是和做得最好的人对标,这个对标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我们越做越好。
我觉得我们上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的企业是老板说什么你就要干什么,干不出来就把你赶掉或者骂你。我们这边的文化,我举个例子,比如邵景峰说,“老板,你行你来画”,我们也说这样的话,“老板,不行的话,你拿一万美金来赌,赌输了你要服我,下次你就要听我的”。这种争论是经常有的,甚至争到很激烈的时候我都拍过桌子,但是从来没有闹翻过。
我没有邵景峰的个人魅力,他能够把他的手下全部留住一个都没走,我这个换血换了一轮,但是,我这里最核心的,是我们内心对技术成长的高要求,以及我们技术成长的能力没有受到影响,这是我们的血液。简单来说,我们是用心来做事情,用心在感悟市场的变化、市场的需求。我们用心在领悟,弄清楚这个需求对技术的要求在哪里。我们非常用心地去理解老板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并不是老板说你要这样做我就这样做,往往辩论还是很激烈的,有时候他们鼓动我去讲,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军是个书呆子”,他们也原谅我,顶了他,他也不生气。
吴迎秋:过去说一个企业要干好,老板很重要,但是国有企业里面不能讲这种话,讲组织很重要,上汽可能真的有这一点点老板的东西,这个很重要。
王晓秋:我们的团队是用文化来统领,协同、担当、使命感,所有人必须团结在这个文化下。如果你不能和公司融合在一起,你一定是阻力。所以我们现在公司内部讲文化,实际上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这个文化。
朱军总那么强,在我面前很骄傲,在你们面前很谦虚。我有时候拍桌子说,你第一就是第一,你不要在我面前拿第一,你出去老是不讲第一。他实际上内心还是把这个团队,把下面的兄弟们团结起来,一定是这样的团队,团队建设一定是有一种文化。仔细想,我们自己可以吵,但是大家不会相互生气,大家不会因为这个事情不开心。为什么大家尽量去做到最好,就是因为有这个文化。我就说朱军做的荣威新能源车明明是国内第一个混合动力,为什么不讲?该讲的东西还是要讲的。
吴迎秋:文化很重要。
张觉慧:我到自主品牌也是冲着晓秋总的个人魅力过来的,他把我当兄弟,我也把他当兄弟。刚才我说兄弟干活,是两肋插刀,但是跟领导做事我就是服从。一旦大家达成共识了,就往前走。
吴迎秋:这个特征大家感受非常明显。邵总,你觉得为什么会突然变化?过去看自主品牌的车,从造型来说,包括内饰、选材,总觉得有一点不对。我经常也去试车,开上车以后你真的感觉不敢猛做动作,因为没有信心。你怎么做的,让人一看像那么回事。
邵景峰:造型设计是很深刻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在做汽车设计的时候最大的原则是原创性。我们在博弈的过程中这个原则从来没有变过。
还有一个问题,普通消费者进入到4S店之后,哪怕他穿拖鞋,还是会说:“老板,我要一个大气的车”,“大气”挂在嘴边几十年了,它到底背后是什么东西?很多内容我们中国设计师把它翻译出来了。我跟媒体朋友说了很多遍了,我们为什么就能成功实现?我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我生的是女儿,我会想谁将来成为我的女婿。你选女婿的标准是什么?你肯定会找浓眉大眼的、看着有股子浩然之气的,绝对不会找个像水浒传里的“鼓上蚤”时迁这样的。想让广大的主流消费者来喜欢你的“B级车”,肯定要往这个道路走。王晓秋总让我做的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胜过一件艺术品,让广大消费者都喜欢、都能买的“B级车”艺术品,这要抓住主流消费人群。藏在中国消费者背后有很多故事。选女婿也是一样的,要选主流的,选方方正正的。中国人讲究浓眉大眼,要有这种体态,有这种吸引力,五官要舒展,不能挤到一起。
为什么能成,第一点,逻辑性,造型不要犯普遍的逻辑性问题,律动设计最核心的就是律,律就是逻辑。中国人看待任何事情,你买房买什么,从来不会买一个斜面出来。这里面的律就保证了中国消费者,我买东西的时候不会犯错。第二,要心动,这个心动来自于中国人对美的诉求。简约、大气的造型,线条少,能用3条线条表明的别用6条线来表现,就像我们买男装衣服要往楼上走,越走服装越简约,一样的道理。但是你靠近它,必须有细节,这是中国人美学里的要求,要有细节,体现一定的尊重。
我这个车要越级的表现,我们从细节处也表现出设计师对用户的一种尊重感,中国人很讲究这一点,买车也是这样,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我们为什么成了?我们尊重中国消费者,我们设计师从这点出发,而不是为了符合所谓的潮流做这款车。从我们对消费者的理解来看,我们要做真正符合中国人气质的东西。中国的汽车设计目前有个很大的课题——什么是中国的民族风格。我们现在始终还在路上,还在探索的道路上。我虽然现在获得了中国汽车设计的第一个全国劳模,但是,这条路还没有探索结束,我不知道我们这代人能不能结束,有可能要下一代职业设计师来做,我们愿意做铺路人,让我们荣威设计在中国设计的道路上勇往前进。
吴迎秋:说的很好,如果说荣威RX5是对荣威的前十年有了一份很好的答卷,那荣威i6在我看来,可能是对于未来十年拿出的第一份卷子。我也注意到,荣威i6是为了实现上汽自主品牌的“帕萨特”梦,它的定位就是要做中国的“B级车”。
大家都知道,自主品牌现在发展非常好,但是品牌的天花板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往上走的情况下。对于上汽来说,想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个天花板,你们已经做到了。晓秋总你讲讲,你当初是不是就是想来桶天花板的?
王晓秋:从我们来说,向上突破这个事情实际上想了很长时间了,我们也做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直接做一个2850轴距的“B级车”,可能还需要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我们考虑到用户,想要一个“B级车”,或者说一个准“B级车”,而荣威i6所有的东西都达到了“B级车”的要求,比如整个底盘、架构、性能等等,实际上荣威i6是荣威“B级车”往上冲的第一款车。大家也知道,自主品牌轿车基本是靠性价比,轿车还是整个市场最大的一块,把别人干倒了,就已经占了一个很大的市场。
昨天我看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不是全时在线的汽车都是耍流氓》,这个稍微过了一点,但是,未来一定是全时在线的,目前我们世界级的智能互联科技是我们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蓝芯发动机,1.0T,和通用一块开发的,目前来说是全球最先进的。
不断地突破创新,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在轿车领域,同样如此。邵景峰和张觉慧都有讲到,实际上我们做的是一款让用户喜爱的,让我们自己想拥有的一款车。前不久在一箱油挑战赛中,荣威i6凭借16T发动机开了1816公里。当然,一开始我们想挑战1500公里,但这帮“兄弟们”比较给力,开到了1800多公里。不论是油耗还是动力,都可以看出我们想给用户带来更好家轿的诚意。
目前来说,荣威产品还是遵循“品价比”原则,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不去过多讲求利润。荣威RX5就是实实在在的良心车。我们现在先把品牌做起来,让大家体验到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先舍才有得。上汽这两年不舍,未来发展不好舍了也没有用。所以,今天必须先舍,先做出这种牺牲,未来才会有得。这样好的产品,卖这个价格,其他的车是做不到的。
我们拿出满满的诚信来造荣威i6,并希望在“B级车”上能做到跑量第一。以前大家说我们不行的,因为有明显的短版。现在我们认为五个手指基本是一样长,所以我们可以去玩一把,大家关心的这些指标我们都不比别人差。当然不仅仅是指标,还有用户的感受。别人有的东西我都有,而且我还能给个诚意满满的价格。
吴迎秋:刚才晓秋总说到上汽造“B级车”,我听下来的意思是说“B级车”的性能指标、技术你们已经有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王晓秋:对,我们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
吴迎秋:张总,你觉得“B级车”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张觉慧:对我来说尺寸这些都不是很重要,因为这些东西技术上可以攻克。我觉得“B级车”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户体验。车大不叫“B级车”,“B级车”真正体现的是一种品质感。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关注很小的细节,把它做到极致,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款“B级车”。
吴迎秋:朱总,从你的角度你贡献了什么?
朱军:我的贡献在荣威ei6这块,用1.0T的发动机实现了7.8秒百公里的加速,车随心动,油门踩下去的感觉非常好,可能比荣威e950还要好一些。如果我坐在后排,我会买荣威e950,但如果坐在驾驶座上,我会更倾向买荣威ei6。
如果说在“B级车”上可以叫板一线主流合资品牌,我觉得荣威ei6在动力总成、油耗、舒适型、安全性、可靠性上可以去和它们竞争。同样的价格和它们竞争,也许消费者开始有点迟疑,但是,如果消费者真的开惯了这款车,让他再换回去其实就不愿意了。
有一个司机朋友就是这样,原来一直开荣威e950,有段时间临时换开其他车,就天天抱怨这个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后来荣威e950回来了,司机马上又满血复活。他跟我打听自己能不能买一辆这个车。我很有信心,我们能够跟主流的合资品牌“B级车”的动力总成叫板。这是我做到的一点贡献。
邵景峰:我贡献的是荣威i6的造型设计部分。荣威i6是律动设计里面首款轿车产品。我们以一个各项性能全面领先主流“B级车”的理念去做这个产品,在技术、空间领域已经做到了领先,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部分C级车。我们信心满满,但是梦想没有终止。就像张老师说的,梦想要高于现实,我们的梦想不仅仅是做“B级车”,我们的梦想是做“C级车”。
吴迎秋:最后一个问题,从荣威RX5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了你们在人工智能、智能互联、人机互动这些方面走得非常超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果说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概念,那荣威RX5应该是一个代名词。
这也就回到前面的话题,上汽为什么能成功?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因,就是上汽这几年有开放的思维了。只有你开放了,你才能去学习,这个开放真的是基因带来的。实际上你们跟德国人干过,跟美国人也干过,你们看得多,其实更容易做到开放,如果看得少,其实境界、眼界不太容易打开,这也是一个基因问题。
刚才说到你们和阿里的合作,而且现在显然你们和阿里的合作在往深处走。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前天我去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我的一个感受就是,现在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不是那么容易,更多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在说互联网企业看不起传统企业,他们认为你是传统的,是落后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说,你这个不是互联网思维。那么,我想问晓秋总,你们和阿里的合作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敞开心扉,平等的一起畅想前景吗?
王晓秋:在发布会那天,从我和马云的照片你们就可以知道,其实我们之间是非常敞开的交流。我和王坚打交道比较多,包括张春晖,实际上我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沟通。不管是什么思维,就像荣威RX5基本流量终身免费,你说这个到底是互联网思维还是传统思维?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有它的道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最高管理层思维方式的竞争。有时候我和兄弟们说,你要在思维上超越人家。不是说你懂什么,懂多少没有用,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东西,你什么都懂的话,那这个领导也做不好。
每个人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跟他所从事行业的出发点相关,也不是说谁就是互联网思维,谁就不是互联网思维。因为一切围绕的根本是在不同的场景下把这个企业做强做大,这是最关键的。互联网企业用数据说话,这在今天,对传统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从互联网企业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也能从我们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我记得王坚在发布会上说过,这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组合在一起,实际上对双方的冲击都很大。每个企业都有它成功的地方,刚才吴老师说到荣威RX5,其实大家忘记了非常重要的名爵ZS,这是MG名爵十年以后的第一次改变,改变得十分彻底。因为我们真正从用户出发,围绕新一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车来思考,从造型、内饰,到三擎上做到了彻底改变。
我今天在发布会上说了一句话,“一切围绕用户不再是我们的一句口号,而是变成我们一切行动的准则”。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跟你们开见面会从来不准备资料,我回答不出虚的,我是真心,我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直接跟大家交流,所以我也很轻松。这个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我们这个团队真正围绕用户来做。每次都是把我的心里话告诉大家。
互动环节
提问:晓秋总您好,上汽是咱们中国唯一一个在三个新能源技术路线上都有技术储备的企业,我们看到荣威e550、荣威e950销量都很好,大家对荣威eRX5也信心很足,觉得会是一个大卖的产品。请问您怎么看这三个技术路线?
王晓秋:第一,插电混合。我刚才说荣威eRX5插电混合是中国唯一的,我还是这句话,我们是国内第一的插电混合。我的油耗比你低,我的加速性比你好,我所有各方面都可以来PK。
第二,纯电动。今天可以告诉大家,明年春节以后,纯电动荣威RX5大家会在北京看到。过了春节你们看,它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让你们感受到它超高的性价比。
第三,燃料汽车。我们在持续做这个事,但是我觉得商业化推进可能还比较漫长。今年、明年我们密集推出插电混合和纯电动产品,荣威i6纯电动的明年出。北京2月份最冷,很多车型续航里程下降,我们的不下降,最冷的天气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我们完全是走商业化的道路,现在就在为明年打下基础。大家可以看到荣威eRX5去掉购置税,就是18万多。合资企业最顶尖的配置我都有了,所以我相信,这个量一定会上来。
提问:我问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自主品牌销量比较好,那么王总对接下来的市场是怎么判断的?随着购车年龄的年轻化,是不是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
王晓秋:今年的形势太好了,实际上今年可能透支了明年一部分的销量,估计在200万辆左右。明年能不能增长?会不会这么大幅度的增长?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明年如果能保持今年这样的量已经是不得了,明年的日子会更难受,比今年难受是一定的。当然,对于不同的企业可能不一样。
那么,从产品来说,谁都在说年轻化,不管是什么产品,年轻化一定是大家追求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都在开车,也就是说年轻人有一部分,像85后、90后这些。但是我们这些50后、60后的也在开车,也要买车。所以,一定是考虑最大化程度。当然,不同的车定价也会不同。荣威i6面向的人群可能更为主流,“B级车”年轻人基本不要,30岁以上的可能才会开“B级车”。所以,还是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定位,这个非常重要。年轻人去买个“B级车”的概率太低了,一定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来做不同的产品。
提问:我想问一下王总,这次广州车展推出的两款新车,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我一直很好奇荣威i6,大家一提起可能就会想到宝马的i系列,这个命名是什么想法?包括今天推出的SUV名爵ZS,这个命名是基于什么缘由?未来我们整个荣威和MG系列车型的命名会不会有进一步统一的规划?
王晓秋:宝马i系列跟我们的i完全不一样,我之前说过,我们的i,不仅仅是Internet、innovation,更是intelligence。既然我们是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那么,我们希望讲到互联网汽车就想到上汽,就想到荣威,把这个i打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就这么简单。所以,跟宝马没有关系。
吴迎秋:今天这个有新意的交流活动我觉得非常好,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为上汽荣威,为上汽自主品牌有今天而感到自豪。其实今天这个点非常重要,荣威已经走过十年了,今天开启新的十年,而且新的十年是以荣威i6为标志的。不出意外,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这十年,我们也希望这十年我们和荣威和上汽一同见证中国汽车,见证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也见证这帮兄弟们干的热血沸腾的事业。
今天一上来先谈情怀,我觉得情怀今天讲得也是很值得。上汽为什么会有今天,为什么突然一夜之间好像到了罗马。我相信你们的答案比我更丰富,更性感。我们看吧,看荣威i6,看荣威,看十年,包括看中国自主品牌未来的十年。
谢谢大家!(结束)
热门车型推荐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