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贫困生就该安分守己,刻苦学习,怎么能去追求那些看似奢侈的梦想呢?”那么,贫困生到底该不该外出旅游,拓宽视野,享受生活的乐趣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
最近,浙江大学的一名贫困生就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一时间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名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赚取了不菲的收入。然而,当他将这些旅游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时,却意外地引来了不少质疑和批评。有人指责他“忘本”,认为他不该在领取贫困补助的同时还如此挥霍;也有人替他辩护,认为他凭本事赚的钱,有权利自由支配。
据校内论坛上自称该生的人介绍,他除了领取学校的贫困补助外,还通过兼职和奖学金等方式获得了额外收入。自述出示的收入明细显示,其中勤工助学1100小时,收入22021元;奖学金6000元;学校资助累计12800元;暑期家教所得11900元。这些收入加起来,除了日常生活外,确实有一定余钱,支撑他完成一次次的旅行。自己凭本事赚的钱,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
从个人角度来看,领取贫困补助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贫困生同样有权利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而旅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旅游,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而且,这名学生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本事赚取了旅游的费用,他有权决定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
但是,从家庭角度来看,父亲因生意经营失败欠款超300余万,母亲名下仍有数10万元债务,家庭每月入不敷出。而在这种家庭全员负债背景下,毅然决然地外出旅游,确实显得有些不够理智和负责任。贫困补助的本意是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虽然个人有能力赚钱了,也有多的盈余,是不是应该考虑为父母分担一点点。可能几千元对于上百万的欠款杯水车薪,起码是一种担当家庭责任的态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这名学生的行为就是错误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许在他看来,几千元对于上百万的欠款可能真的杯水车薪,但对于旅游却是一个马上就能实现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提醒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需要在追求个人梦想和承担家庭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所以在我看来,一边领取贫困补助一边消费环游世界的行为,并非完全不可取,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这名学生真的能够在保证学业和家庭经济负担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旅游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那么他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如果他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享受和刺激,而忽视了家庭的责任和担当,那么他的行为就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