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许在众多企业家中不是最出名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从出身贫寒借母亲的钱去创业到为北大捐款10亿,刷新个人捐款最高纪录,李永新的名字经常会出现在各大榜单之中。
他是许多人的偶像,是大学生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位北大才子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母校的骄傲,更愿意回报社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创业标杆。
然而这条路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般顺利,李永新也并非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相反,他这一路走来也很坎坷……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浪财经2021年3月3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寒门状元
李永新的出身并不好,很多和他在同一个阶层的人都选择了认命躺平,但是李永新却硬生生靠着自己的头脑走出了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地方。
1976年李永新出生于吉林通化,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按理来说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抚养一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李永新的家庭状况却不一样,在他上面还有三个姐姐。
在当时那个重男轻女思想很流行的年代,李永新父母想要一个儿子无可厚非,他们对于儿子的到来也显得格外开心,可是两个人却忽略了家庭条心,李永新出生后,并不能获得很好的生活条件。
虽然四个孩子负担很大,李永新父母的工资加一块还不到200块钱,要养活六张嘴,所以肯定会有孩子吃亏,李永新虽然最好,得到的照顾也不少,但日子还是很艰难。
从小聪慧机灵的他也看清贫穷的现实,然而他没有抱怨,只是思考着该如何给家人带来更高的生活条件,未来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赚钱养家。
因为没有身世背景,没有人脉,没有优秀的资源,李永新在脑海中将设想一一排除,最终为自己确定了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去到大城市拿着学历文凭说话。
学习对李永新而言并不难,他头脑聪明,对于知识抱有热爱和好奇心,在很多学生眼中痛苦的学习和学校,对于李永新而言却是天堂的存在。
从小到大李永新一直名列前茅,而他也将目标定得很高,那就是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虽然父母想让他就读军校,但李永新却觉得那样的人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从确定志愿目标到公布结果,李永新全家的心情都很忐忑,父母觉得他给自己目标定得太高,落榜的风险太大。
李永新也知道一旦这次失败,家里不可能再为自己提供下一次机会,但同时他心里也有一股莫名的勇气和信心。
最终结果公布,李永新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当时李永新的学校、周围邻居甚至是父母单位的同事们都前来祝贺,李永新能从小地方走到北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食堂的免费粥
到了大学,李永新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与大城市的贫富差距,很多本地的学生生活富裕,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操心,而自己就连上大学的学费都是父母借来的,这种落差感实在太大。
但李永新并没有因此消沉,他将这一切看得很淡,然而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他快没钱吃饭了。
当时的大学生普遍是一个月二三百的生活费,但李永新每个月只有一百块,即使是这样,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幸运的是,北大是一所很有人文关怀的学校,考虑到有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在食堂里设置了专门为贫困生提供食物的窗口。
在这里,粥是免费的,吃完了可以自己再去盛,小菜里有虾仁,只要三毛钱一份,等于是形式意义上的收钱,这个窗口几乎是不盈利的。
李永新大学四年就靠着这些专门为贫困生提供的饭菜生活,虽然比别人的大鱼大肉看起来略显寡淡,但对于从小省吃俭用的李永新来说已经很美味了。
正是有了这个食堂窗口的存在,李永新在大学才得以全心全意专注学习,不用挨饿为了生活费发愁,而这也是他之后为北大捐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毕业后,李永新几乎是没有选择的走上了工作岗位。
当时正好是出国潮,可李永新却负担不起出国的费用,就连继续考研深造对家庭来说也是负担,所以李永新只能尽快工作,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
走上创业路
但是在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后,李永新感觉自己不能将一辈子都花在为别人工作上,他心中其实也有着当老板的梦想。
巧的是,当时教育部发布相关通知,未来大学生招生数量一再扩招,大学生不再像从前那般稀有,将会有更多人接触到高等教育,这对李永新来说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早就有了教育培训创业的想法,现如今正赶上大学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的关键时候。
李永新没有犹豫,选择了辞职创业,因为自己北大才子的身份再加上完整可观的创业规划,李永新一下子便拉到30万的投资。
他创办起素质教育公司,目标就定位在大学生身上,提供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服务,这在当时是很少有人涉足的行业,李永新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肯定会有所起色。
可是没多久后,他便选择了离开,因为他的经营理念和投资方出现严重分歧,但是自己钱出的少,在公司里也没有话语权,所以只能忍气吞声选择离开,将公司完全交了出去。
第一次创业无疑是失败的,但李永新并没有失落,他在这一次的创业实践中也找到自己未来想要做的事,想要前进的方向。
从此之后,他便主攻教育,以学生群体为主,他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打着北大才子、家乡状元的身份到全国各地学校举办演讲,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学生们加油打气。
虽然一场演讲的收入还算可观,可是经过团队的人一分,到每个人手里已经不剩多少了,而且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李永新也在谋划着寻找别的出路。
后来李永新细心的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考大学还是抱有一定的执念和高要求的,这也就导致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选择复读再战,李永新敏锐的抓住了这一市场,做起了高考复读培训。
可是慢慢的,其中的问题也逐一显现,最为矛盾的便是教师资源的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全职来做机构老师,只愿意在下课后兼职,这些都令李永新感到头疼。
后来随着收入越来越少,学生也没剩下几个,李永新只能选择了关门大吉,这也是他创业失败的第不知道多少次,此时的李永新经过几次失败已经赔光了身上所有的资本。
在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李永新只能去到自己的导师、朋友家里蹭饭,他又过上了那种没钱吃饭的生活,但是不变的是他仍对未来抱有信心。
导师心疼李永新,为他介绍了几位找上门来想要培训考公的学生,李永新大学时期的专业正好跟考公方向很匹配,于是他接手了这份工作,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考公培训上。
事实证明,李永新在这一方面很有能力,经他辅导的学生成绩都不错,而李永新此时也在观察着,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公,自己是否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扩大规模呢?
母亲的投资
然而光是第一关资金就难住了李永新,这时候他的母亲鲁忠芳联系了儿子,告诉他自己这里存了三万块钱,如果他需要,可以用这个作为自己的启动资金。
李永新十分感动,并且承诺母亲,这钱就算是他借的,等到自己成功之后,这笔钱就是她的股份,自己不会辜负母亲的期望。
终于,在考公培训这条路上,李永新成功了。
他创办的中公集团一度成为时下最火热的辅导机构,尤其是李永新很有生意头脑,他将线上教育与之相结合,在21世纪初,占据考公培训的半壁江山。
一开始因为公司规模不大,资金不算充裕,所以李永新只能招代理商加盟招生,可是慢慢的代理商和总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李永新深知代理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把控不好极有可能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好在很快中公教育的盈利直线上升,而李永新也将公司从代理经营转变为直营,由总公司直接负责,更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品质水平。
李永新擅长利用网络营销宣传,再加上最先推出的面试培训,奠定了中公教育成为公考培训的招牌,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市值达到惊人的2600亿。
而当初借给儿子三万元的鲁忠芳也成为中公教育的大股东,持有41.36的股份,李永新当年许下的承诺在这一天终于兑现了,他证明了母亲的选择没有错。
对于母校,李永新也很大方的出手便是10亿,成为金额最大的个人捐款方,他也保证自己未来会再接再厉,争取为母校带来下一个10亿。
回顾李永新的前半生,他淋过雨也踩过泥泞,但正是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勇气,才支撑着他越走越远,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