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陈胜伟大,很多人可能嗤之以鼻,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而且还是失败的,谈何伟大?
这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陈胜。
司马老先生在《史记》中,不但称他为大圣,与孔子齐名,还给与他相当高的评价,比如“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道,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气云蒸,卒亡秦族。”在太史公看来,整个历史的走向都是陈胜开创的。
陈胜何德何能,能得太史公如此高的评价?
一、陈胜的事迹太过传奇
秦二世元年秋,秦廷征发贫民戍边,陈胜、吴广等900人正在此列,因途中被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情急之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杀死差官,发动起义,陈胜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两年后,项羽在巨鹿大败章邯王离,刘邦则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一般农民起义被人戏称为“泥腿子起义”,这不仅是对农民的贬低,更是对农民起义“小富即安、胸无大志”局限性的鄙视,陈胜起义虽然也没有跳出这个窠臼,但陈胜绝非一般的“泥腿子”可比!
因为他不但说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莫相忘”这样气壮山河的名言,以及“二世不当立”、“扶苏被赐死而人不知”、“项燕或死或亡”,这样的宫廷秘闻,他匪夷所思的谋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举义的时候,为了博得戍夫的同情,陈胜先让吴广“寻衅滋事”,又让他被校尉鞭打“扮惨”,当“迫不得已”杀死校尉后,又说“失期法皆斩”,让戍夫彻底失去当顺民的勇气,后来更是使用了“鱼肚藏书”、“篝火狐鸣”这样君权神授的把戏。后来的刘邦斩白蛇、刘裕射蛇、朱元璋玩蛇都算是见方抓药。
后来陈胜的战绩更是有目共睹。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陈胜带着几千名战友开局,不仅壮大到几十万,还一举光复了旧秦关中以外的所有地域,差点让秦王朝完蛋,特别是他选择的进攻路线,就像开了作弊器一样的完美。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兵分两路。他本人带着主力从蕲县向西进攻,先是拿下了銍县,沿淮河进入了著名兵源产地砀郡,随后攻占酇,接着向东南转弯,攻占谯县,又向西进入陈郡,攻占苦、柘二县,最后南下向陈郡郡治陈县进攻。
这番操作让人眼花缭乱,陈郡郡守和陈县县令当即就被他弄得晕头转向,进攻陈县时,俩人竟然都不在任上,最后只好让陈县县丞当了替死鬼。
陈胜攻击的目标除了陈地外都不在交通要道上,每个县城只有数百守军,因此被他轻松搞定。在集结了沿途的人力物力后,陈胜兵力达到了“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轻松秒杀了沿途守军。
而陈胜副手葛婴的进军路线也很有意思,当时他的作战目标是向东牵制敌人,最后回师陈县,因此必须选择一条阻力最小的进军路线。在陈胜的指挥下,葛婴选择了一条密道捷径“至东城”。这条路线太史公没有详细说明,但后来项羽和灌婴都用过,它是“彭城与江东之间唯一捷径 ”,这样的进兵路线只有用兵高手才玩得转。
这样的一个陈胜,仿佛是凭空突然出现的,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以至于有人说他是史上第一大BUG,第一位穿越之人。
二、陈胜“首事”的意义太过重大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在此之前,推翻现有政权的不是世家贵族,就是掌握军权的武夫,从来没有活不下去的百姓铤而走险反抗暴政的情况。
百姓会不会对统治者构成威胁?理论上讲,活不下去的人民会铤而走险,但这种情况并不适合于秦末。在当时的条件下,陈胜的举动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在秦始皇统一之初,为了他的家天下能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下去,他就防着这一手了。
秦统一后为了后世的太平,秦始皇干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是尽销天下兵器,第二是拆除各地城防关隘,第三是将各国名门望族迁往旧秦腹地,第四是禁锢思想,第五是颁布各种惩罚条例实行恐怖统治。
经过这样的精心布局,对秦的威胁确实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了。史料记载了当时的不满气氛,从天下半数人想反直到百分之七十的人想反,但都没有形成像样的反抗。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还不足以构成反抗的必然条件。对于人民来说,秦的残暴不仅是现实的,同时也是历史的,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斩杀无数各国士兵,更有不知其数的百姓死于非命。秦之残暴早已刻进六国百姓的脑海中了。
但残暴归残暴,百姓苦归苦,还非得忍受不可。无数百姓在修建秦室的工程中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刘邦、项羽都是服过徭役的,除了留下对始皇的仰慕言辞外,也绝难看到一丝反抗的气息,只有英布似乎是从徭役现场逃走,最终落草的,但也称不上起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传统上,秦成了名正言顺的统治者,是天命所归,又掌握强大的专政工具,百姓的怨气再大,也只能是呻吟着的一盘散沙,而形不成足以撼动其统治的力量。当时最流行的反抗也只是不合作,而不合作的形式主要就是藏起来。刘邦藏起来了,项梁藏起来了,勇悍如项羽,机变如张良,也都只能在秦始皇设的局里躲躲藏藏。其次就是当山大王,比如英布与彭越就搞起了小打小闹的打家劫舍营生。
但是,不论你是藏还是当土匪,都奈何不了秦王朝一根汗毛,它照样继续它的暴政,大批的民众继续沦为暴政的牺牲品。就在这万马齐暗、举国绝望的情况下,陈胜在大泽乡掀起了冲天巨浪,一举颠覆了秦王朝。
陈胜虽然死的早,但他“首事”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大泽乡起义让普罗大众犹如井底之蛙跃出了井底,摸象的盲人睁开了眼,原来群众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秦的统治竟是如此脆弱,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周市立魏咎,葛婴立襄疆,秦嘉立景驹,项梁项羽反了,刘邦彭越也反了,全国一片惊涛骇浪。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都是因为陈胜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陈胜起义犹如拨云见日,此后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多了一种选择,活不下去那就砸烂这个旧社会,重建一个新社会,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焕发了勃勃生机。
三、陈胜发现了亡秦密码
当然,陈胜如果仅仅凭匹夫之勇,冲冠一怒,是不会有如此天崩地裂表现的。
陈胜区区九百人,能对秦王朝构成什么威胁?当年被秦灭掉的各国,哪个没有几十万军队?但在强大的秦军面前,还不是摧枯拉朽般地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所以陈胜在送死还是逃跑之间,艰难的选择了“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道,可以说当时的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万幸的是他找到了亡秦密码,而且还不止一个。
在陈胜之前,活不下去百姓要说不想反那是不真实的,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反抗的名义,如果有一个合适的名义,反抗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个名义被陈胜找着了,或者说是发掘出来了。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里是这样记的: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创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是因为陈胜找出来后人们才这样说的,当时可不是这样。秦王朝的残暴人所皆知,但秦历36代秦君,共五百余年才统一六国,是正统的不能再正统的王朝,哪个朝代不残暴,人民并不认为这是反抗秦政的理由,直到陈胜喊了出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名义可以如此简单?
从此“天下苦秦久矣”就成为各义军的口号和旗帜。比如,刘邦攻打沛县,以此射书帛谓城上沛父老;比如刘邦斥郦生如是说:“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比如武臣伐赵告各县豪杰如是说,武涉游说齐王信如是说。
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从普遍的社会共识中提炼出来的,击中了存在已久的社会苦闷,故有极强的穿透力与传播性,此后这句话就成为社会共识,成为流行语,成为很多场景的开场白,成为一句纵贯历史的名句。
除此之外,陈胜还天才般的、开创性的提出了“胡亥少子说”。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攻占砀郡后发布的布告中称:“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并诈称乃楚将项燕的部下,于是楚人怜之,踊跃参军。
应该说陈胜的这一谋划,有两大高明之处。其一是将秦二世弄成篡位之人,置暴秦的最高统治者于不合法地位,以瓦解敌方阵营;其二是推出已不存在的老长官项燕,以号召楚地民众。
可能后人也会说,这个创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是那句话,陈胜找出来之前为什么没有人这么说,张良、刘邦、项梁、韩信这些后世公认的聪明人都没想出来嘛。这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一个劲地向东行驶就能办到,但为什么只有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呢?
陈胜此说的提出在当时可以看作是革命性的创举。秦二世的残暴再加上其继承权的不合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群起而抗争。所以司马迁才会给陈胜以极高的评价,将其推举到与商汤、周武王、孔夫子相提并论的层面。
四、陈胜的历史地位
尽管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有许多人对于司马迁给出的评判不服气,而他们不服气的理由,诸如陈胜与诸王争权夺利,陈胜重用小人,致使好兄弟吴广被杀等等此类。说白了还是对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耿耿于怀,看不上眼。
客观的说,陈胜重用朱房、胡武等小人,使部属寒心,亲信疏远,确实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对陈胜来说,也有他的不得已。他毕竟出身于社会底层,不谙统治之道,只能拣现成的办法做起,而他重用朱房、胡武等人,正是沿用了赵高推介给秦二世的远者近之、贱者贵之的统治术,我们后人站着说话腰不疼,如设身处地,恐怕行事也没什么两样。毕竟谁都有局限性。
陈胜身在局中,有些问题在所难免,何况他当那个王还蛮像那么一回事,他的老乡见到称王后的陈胜就发出了“王当如是”的感慨,而且,他不止王当得像回事,他的话也没人敢不当一回事。武臣自立为王后,陈胜还一个劲地催他击秦,武臣一百个不情愿,也只得照办。陈胜死后,楚王景驹的使者催齐国攻秦,就让齐国砍了脑袋。如果是陈胜的使者,他们可能就不敢这么做。
陈胜虽死,其事业仍在继续。陈胜生前建立起来的巨大声望,使其成为一面旗,即使他死后,对这面旗帜的争夺,仍然非常激烈。秦嘉擅自立景驹为楚王,就是为了继承陈胜法统。但其势单力薄,不足以服众,遂为项梁所败。项梁灭景驹的名义也是借口陈胜生死不明,景驹自立为大逆不道,代陈胜伐之。
在司马迁笔下,对陈胜的这个法统地位也是有交代的,陈胜的世家就是以项梁立熊心为楚王而收结的。而项梁失败后,正是楚怀王整合了刘项的部队,重新授予二人名号,“亡秦三户”的另两人,就成了陈胜的部下,法统上的部下。
所以,汉定天下后,楚的国号不灭,由韩信从齐王改为楚王,其中就包含了对陈胜法统的尊奉。不仅如此,汉高祖还为陈胜安排了三十户人家守墓,而秦始皇,也只是安排了二十户人家守墓。推究起来,汉高祖还不能算是陈胜的正宗部下,但陈胜的历史功绩,汉高祖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给予了他最高的礼遇。
比之于汉高祖的尊重,司马迁的推崇,我们后人能有什么资格贬低陈胜呢?#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