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王铎亦言:“书不入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今这2句话成为“金科玉律”,大家坚信学习书法必须向古人看齐,才能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尤其是晋唐时期的法帖,具备丰富的笔法技巧和理论知识,视觉效果突出,艺术性浓厚,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所以后世争相临摹,痴迷不已。
确实崇尚“古法”这一观念没错,但换一个角度分析,现代学者控笔不稳,感悟力偏弱,难以参透精深的笔法变化、层次感,不免产生东施效颦的问题。
而且古人法帖精悍,不代表后世没有功力超群的书法家,譬如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有一位教授,书法水平超越古人,不逊于“宋四家”,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此人就是沈尹默。
他早年崇尚帖学,曾取学“二王”、怀素、褚遂良、米芾等,特别欣赏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一生临摹数次,并自述:“于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体会其毫行墨之精微意趣,才领悟到腕运之妙理”。
长期对于帖学的钻研,让他掌握用笔转腕之妙,草书灵动自如、醇和从容,再加上时代影响,沈尹默后期对碑学有所涉猎,强化笔尖力量,丰富点画古雅质感,艺术性更加多元化。
比如他于1947年3月3日,抄写的《小草千字文》,非常适合现代人临摹,卷中点画清和质朴、刚柔尽备,就拿“地”字看,行笔流畅自如。
起笔处墨色浓厚,骨力峻厉峭拔,一派浑穆庄重之象,气息沉着高贵,而右半部分笔画略细瘦,轻盈婉转,极具流动性,左右两边的强烈对比,深化立体感、趣味性,尽显浑然天成之美。
同时《千字文》篇幅浩瀚,囊括大部分常用字的草书写法,较之晋唐范本,卷中笔势简洁率性,更易参透、临摹,犹如一本草书“大字典”。
此等强悍的草书功力,无愧于徐平羽称赞曰:“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谢稚柳也评价:“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毫不夸张的说,沈尹默草书胜过赵孟頫、董其昌,700年来无人匹敌,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提升“草法”意识,保证下笔坚实沉着、丰富多姿。
还能强化自身的艺术品味,在典雅儒和的气息中,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免受网络上“丑怪乱书”的影响,日后临摹晋唐法帖更加轻松、顺利。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沈尹默《草书千字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专门推出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适合携带。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