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20元,二是继续上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涨。
从国家统一建立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制度以来,最初设立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55元。后来逐步调整为70元、88元、93元、98元,这次一下子上涨20元,真的是大手笔。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一般来说中西部地区是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东部地区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按照2022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的待遇领取人数是16464万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是一种国家福利保障,跟个人缴费没有关系,主要是由财政补贴形成。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而且国家为了鼓励个人在集中缴费期内缴费,还会给个人一定的缴费补贴一起存入个人账户,提升未来养老金。这跟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是完全两码事儿的。
全国各地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根据在当地的财政负担能力情况可以自行提升。目前山东省的标准是168元每月,青岛市则是218元,而上海市则达到了1400元/月。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基本实现了每年增长一次。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养老金的上涨。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上涨,每年调整一次也是固有的制度了。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社平工资增长,缴费也相应增长。养老保险缴费分为个人负担和单位负担两部分,个人缴费部分是缴费基数的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是单位缴费基数的16%,全部进入统筹账户。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是20%。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一种缴费高、待遇高的保险模式。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直接跟社平工资相挂钩,确保了待遇的保值。像现在很多地区的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一年都需要上万元。按照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缴费15年,一般也能领取一千二三百元。
职工养老保险的最大优势是参加了退休以后就进入到了社会的统筹保障。毕竟是基本养老保险,国家会根据社平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实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水平。国家在养老金调整的时候,既考虑到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考虑到实施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提高缴费积极性,降低缴费成本。
养老金的调整水平,2015年以前基本是10%的幅度,不过近年来总体水平有所降低。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总体水平只有3.8%。但是养老金调整并不是按照乘以3.8%的比例来计算,而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综合进行。下面是暖心收集的去年各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情况,公布时间一般都是在7月份左右,还需要大家耐心等待了,但预计变化不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3644万人,比上年度增加487万人。预计2023年末将超过1.4亿人。算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1.6亿多老人,预计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会惠及这3亿老人的,真的非常感谢国家政策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