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逢立春要躲春”,腊月二十五立春,什么人要躲春?怎么个躲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15度时交节。2024年立春交节在2月4日,农历癸卯年腊月二十五日这天,具体时间为2月4日16点26分53秒。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即将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在传统文化中,立春是岁首,有万物起始、一切更生的意思,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并且,在古代,立春还有吉祥的涵义。
因此,古代人们通常会在立春这天举行“鞭春”、“打春”、“报春”、“说春”、“咬春”、“躲春”、“戴春”,以及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民俗活动。
2024年立春是在癸卯年腊月二十五这天,是在春节之前,在民间有“逢立春要躲春”的说法。那么,什么人要躲春,怎么个躲法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一、什么是“躲春”?
躲春习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信仰与农耕文化,这一习俗流传至今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的讲法,因此,在民俗中“躲春”就是躲太岁。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那些与“值年生肖”存在破、冲、害、刑等关系的属相,在新旧交替时需要采取一种行动来防止争吵和是非,使新的一年就会平安无事。
二、2024年什么人要“躲春”?
上面已经说了,“躲春”就是“躲太岁”,那么什么是“太岁”呢?
古代人看待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我们现代不一样,现在有大数据,想了解一些事物很简单。而在古代对于这些都是基于五行观念的,表现为“天-地-物-人”三位一体互联互通、有序变化的五种“象态”。例如,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天也有“五星”,分别是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和土星。
不过,古代管这五颗星的叫法和现代不一样。他们把水星叫作“辰星”;金星叫作“太白”;火星叫作“荧惑”;木星叫作“岁星”,因为它绕太阳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所以古人就用它来预测年岁;土星叫作“镇星”,古人用它来预测农业收成。
因此,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岁星”其实就是“木星”。其中,“岁”是“首”的意思,“太”是轮值的意思。每一年轮值的地支,我们管它叫“太岁”。
那么,哪些人需要“躲春”呢?按习俗,今年和“生肖龙”有关系的地支都要“躲春”,下面来具体说一下:
1、2024年农历上是甲辰年(龙年),因此,生肖龙是“值年太岁“,需要“躲春”;
2、与生肖龙有关系的生肖也需要“躲春”,例如,甲辰龙年是“申、子、辰”,是民俗中说的“三合水”年。与“水”相反的就一定是“火”年,火年就是“寅、午、戌”,也就是说,今年属虎的、属马的和属狗的人也是要“躲春”的。
另外,和甲辰龙年有关系的生肖还有卯兔,是六亥,还有一个酉鸡,是“六合”。这两个属相今年立春也是要“躲春”的。
三、怎么个躲法呢?
在立春这天“躲春”,不是说一整天都不出门,只在“立春”交节前后躲就可以。比如,2024年立春交节的时间在2月4日16点26分53秒,我们只需要在2月4日当天的下午4点至5点期间尽量不出门即可,同时这天忌讳和别人发生争吵。
需要明白的是,“躲春”只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并没有科学依据。因此,是否要躲春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选择,并且,生活的好坏与是否“躲春”也没有直接关系!
#立春习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