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年了,同事们聚在一起谈论起给孩子压岁钱的话题。
张华提起往事,她说有一次过年发压岁钱时,她先是感到一阵无语和生气,但最终还是机智地应对了。
按照她婆家的传统,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应该相等,以避免孩子们之间互相比较、造成不平衡。
由于她家只有一个孩子,而大姑姐家有三个孩子,所以每年发压岁钱时都是她先给。张华心想这样可以“少吃点亏”。
于是,她给大姑姐家的三个孩子每人100元,而大姑姐却只给她女儿100元。
张华说,每年她多出200元,对于这份花费,她从不吝啬计较。毕竟,亲戚团聚,孩子欢笑,不计较压岁钱多少。
但是有一年,大姑姐竟先发制人,给女儿500元的压岁钱。
张华心想:每个孩子给500 ,她要出1500,这也相差太大了,一下子亏了1000。她想,不能这样给,以后每年都这样咋办,她家不能每年都亏这么多吧!
所以,张华就拿出了三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都塞进了200元,给了大姑姐的三个孩子。
当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将红包交给妈妈后,大姑姐明显不太高兴。但是,张华却假装视而不见。
张华说,对于这种行为不能惯着,否则以后每年都要如此,实在让人头疼。
几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保持着互相给孩子们一百元的习惯。这足以证明,当初张华的做法是机智的。
我们称赞她做得对,亲戚们之间给孩子发个红包不能算计,想着占便宜。
我也赞同张华的处理方式,我们这里的风俗是,无论每家有几个孩子,每家给的总数是相等的。
比如,我家有两个孩子,小姑子家有一个孩子,小姑子给每个孩子一百元,共两百元,而我给小姑子的孩子两百元。
我认为这种方式非常好,不会因为压岁钱的问题产生不愉快。
每年过年,总有人因为压岁钱而心生不满。
比如一个网友说,她家一个女儿,她弟弟家两个儿子,她每年都是给他们每人200元红包,她弟媳只给她家孩子100(偶尔也给200元)。
其实,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深厚祝福,寓意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压岁钱,也是一种亲朋好友间传递关爱与情谊的纽带,更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喜悦之事。
然而,现如今压岁钱的发放却逐渐沦为了一场攀比之风,压岁钱逐年攀升,使得红包的原有意义。
同时,每个家庭的情况各异,有的只有一个孩子,有的却有三个,这使得在发红包时犯难。
关于过年的压岁钱,一些事情要知道
1.如何给如何回礼才合适呢?
一般两家孩子一样多的,收的红包和回的要一样多,人情往来,不要想着“占便宜”,亲朋好友之间也不会因红包问题而尴尬。
双方家庭孩子不一样,一般孩子少的一家先给对方红包,对方孩子多,回多礼更合适。
2.过年压岁钱重在心意,不计较不攀比,不打“小算盘”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向孩子传递祝福和关爱的一种方式。
然而,过多的压岁钱不仅会失去其原有的祝福意义,还可能引发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压岁钱的心意而非数额。
当然,也不能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否则对方也不高兴。在给压岁钱时,应该心中有数,确保双方都能感受到公平与尊重。
3.给压岁钱的一些讲究
- 压岁钱的金额
红包的金额,有的一百,有的二百,六百的也有。有些人为了图个吉利,特别喜欢发66或者88这样的双数红包。一般来说,红包的金额结合当地的习俗来给就最好了。
比如一位广东的朋友说,她们发压岁钱,只要认识的都发,朋友的朋友也会发,只要没结婚都有红包收。反正就那么十块二十块的给没压力。不计较多少,发红包收红包都开心。
- 压岁钱最好用新钱包红包
红色,那是喜庆的色彩,吉利的象征,更是新年的浓厚氛围。
当我们要给孩子送上祝福的时候,手机上的转账或是电子红包,怎么比得上新钱现金红包呢?
它带着我们的不仅有祝福,更有那份浓浓的过年仪式感,孩子们也更喜欢。
- 压岁钱当着大人和孩子的面给
如果将红包单独给孩子,孩子可能会因疏忽而忘记给家长说,导致家长没能回礼,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着大家的面给孩子红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彼此心照不宣,还能增强孩子过年的仪式感,使整个过程更加温馨而庄重。
4.教孩子正确收红包,避免尴尬有礼貌
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压岁钱的深层含义。这不仅仅是一张张纸币,而是长辈的祝福和关爱。
家长把这些告诉孩子,收红包有礼貌:
①长辈给红包的时候,要双手接过,并说谢谢,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②不要当着长辈的面直接把红包打开,这样不礼貌。
③收到了长辈的红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交给爸爸妈妈保管,不要乱放乱花。即使和爸爸妈妈有约定,自己管理压岁钱,也要告诉爸爸妈妈。
你们那里一般给孩子多少压岁钱?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