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富多彩的海鲜大观中,有一种鱼在我国被戏称为“垃圾鱼”,却在美国成为桌上美味。
这种鱼名叫罗非鱼,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淡水鱼类,它于上世纪中叶被引入我国,主要用于养殖和食用。
同样都是罗非鱼,为何我国将其视为入侵物种,美国人却对它情有独钟?事情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和故事呢?
罗非鱼的生物特性
罗非鱼属于鲤形目,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藻类植物、小鱼小虾,甚至是有机碎屑,都能成为它口中的食物。
常见罗非鱼的体色为银灰色或黄色,有的还带有红色或黑色的斑点,虽然头部占身体比例很小,嘴巴也很小,但它的背鳍和尾鳍很大,让它们拥有很快的游动速度。
你们知道口孵鱼吗?意思是鱼儿繁殖时会将受精卵含在嘴里,直到孵化成具有行动能力的小鱼。
罗非鱼就属于口孵鱼,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后代的成活率,况且它们的繁殖周期很短,单次产卵量也很大,因此罗非鱼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数量。
除此之外,罗非鱼的适应能力也不可小觑,在各种复杂的水质和水温环境下,甚至在一些低盐度的海水中,它们都能顽强的存活下来。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罗非鱼除了用鳃呼吸外,还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所以在水中缺氧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吞食空气延续生命。
这些特性使得罗非鱼可以在臭水沟、污水处理厂、农田灌溉渠等各种恶劣的环境中存活。
而在国外,罗非鱼皮甚至可以用于皮肤移植,拯救大面积烧伤皮肤的病人。
罗非鱼的引进
罗非鱼最早出现在非洲地区,对当地居民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也是人体主要蛋白质来源之一。
后来,罗非鱼引入到其他地区,主要是为了养殖和食用,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为了观赏。
1957年,我国从越南引进了罗非鱼,开始在广东、海南等地进行养殖,由于它的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养殖成本低等优势,罗非鱼很快就受到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慢慢地,罗非鱼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加工生产国之一,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了美国、欧洲等地。
据说美国的罗非鱼是在21世纪初引进的,主要养殖在南部地区,这里的气候和水质与原产地非洲有些相似,因此很适合罗非鱼的生长。
虽然罗非鱼的产量很高,但在我国的餐桌上,它却不太受欢迎,有些人对罗非鱼也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它就是“垃圾鱼”,这是什么原因呢?
罗非鱼为何被称为“垃圾鱼”?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罗非鱼的适应力太强,个人养殖是没问题的,但在一些情况下,罗非鱼会从养殖场逃逸到自然水域中,与本土鱼类竞争食物和空间,甚至捕食和杀死本土鱼类,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和水生态的破坏。
想想看,大批罗非鱼生活在臭水沟或其它肮脏的地区,除了影响人们的食欲外,还有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食用或接触的方式,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除此之外,罗非鱼的排泄物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可能会引发藻类爆发、缺氧等现象,影响水质的自净能力。
与我国不同的是,罗非鱼在美国却被广泛消费,成为深受欢迎的餐桌美味,为何美国人会如此钟爱罗非鱼呢?
美国人眼中的罗非鱼
美国人对罗非鱼的认知和评价,主要是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口感和风味的角度出发。
他们认为罗非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鱼类,而且它的鱼刺也比较少,方便人类食用和消化。
与我们不同的是,美国人喜欢用简单而快速的方式来烹饪罗非鱼,很少使用复杂的调料和佐料,经常只加一些盐、柠檬等来增加一些鱼的风味,符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
所以美国人对多菲鱼的喜爱并非偶然,而是与其营养价值和烹饪多样性有密切关系,另外罗非鱼的价格也相对便宜,这使其在美国餐桌上的地位愈发稳固。
总的来说,罗非鱼在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命运,背后存在多种原因,不论我们对待哪种生物,都应该有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既要看到它的优点和价值,也要看到它们的缺点和危害。你们是如何看待罗非鱼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