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的一个水库中什么鱼都钓不到了,只能钓上来一种味道偏苦的鱼,这种鱼的学名叫做鳑鲏鱼,由于它的肉质味道发苦,也被称作苦胆鱼。这种鱼基本不会有人将它们当作食材,而是当作饲料去喂给了家禽,现在这种情况让很多钓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它们会泛滥。
鳑鲏鱼的味道实在是难吃,但它们的繁殖能力还特别强,生长迅速,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个数量庞大的鳑鲏鱼群就形成了。没人吃加上繁殖能力强,这就是它们泛滥成灾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鳑鲏鱼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不高,就算是水质差一些也能生存,如此一来,它们的生存范围就变大了,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存活繁殖。最终,只要一个地方出现了几条鳑鲏鱼,那就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型鱼群。
钓友们都不太喜欢钓这种鱼,它们的味道实在是没法接受。这种鱼的味道特别苦,就算放再多的调味料也不行。如果有哪位厨师能够把它们的苦味给去掉,那这种鱼的经济价值就会高很多,我国作为美食爱好者众多的国家,要不了多久就能让鳑鲏鱼的数量出现下降,只要味道不是特别怪异,还是有人愿意去食用它们的。
任何一个物种的泛滥都会对当地的生态水域环境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当地的垂钓圈,尤其是像鳑鲏鱼这种大家都不想钓的鱼,那影响就更大了。通常情况下,那些市场价值高,味道鲜美的鱼会更受钓友们的欢迎,但如果真的出现了鳑鲏鱼泛滥成灾的现象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行呢?
这种现象应该先报告给当地的环境管理部门,让环境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它们的数量,比如从放生上进行管理,让人为放生鳑鲏鱼的几率降下来。另外,对水域质量也要进行管理,做好水质的净化工作,从生态环境角度去抑制。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环境保护意识是需要加强的,不把垃圾扔到河里,不把鳑鲏鱼放生到河里,这些都要知道并且做到的,避免外界因素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如果可以的话,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批量捕捞的方式去直接减少它们的数量。
鳑鲏鱼虽然容易泛滥,但它并不是外来物种,而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鱼,在部分地区会把它们称为镜鱼、苦扁丝等等。虽然鳑鲏鱼的外表和鲫鱼很像,长得四四方方的,身体就像是镜片那么扁平,但它们却是鲤鱼科的鱼类。
它们的个头很小,基本也就一个硬币那么大,由于生命力很强,使得它们在水库、江河甚至是水沟中都能生存下来。它们的繁殖方式也很特别,大多数鱼类都是在水下草众或者是岩石旁边产卵,而鳑鲏鱼喜欢把卵产到河蚌之中,这极大提高了鱼卵的孵化几率。它们几乎是全年都可以繁殖,并且每一次的产卵量都不会小,在众多因素的加持下,出现泛滥的现象也是再不正常不过了。
在钓友们的普遍印象中,鳑鲏鱼是一个体型小巧的鱼类,能超过巴掌大的都算是巨物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的寿命太短,虽然全年能繁殖,但它们的寿命也就一年多,所以就长得很小,不过也有一些品种很特殊,活上四五年都是没问题的。鳑鲏鱼是终身生长的,不会因为是成年鱼就停止生长了,那些活得越久的鳑鲏,个头就会越大,体长达到十几厘米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鳑鲏做为观赏鱼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作为垂钓鱼类,那就让很多钓友感到烦恼,鳑鲏鱼特别贪吃,并且每次活动时都是一群一群的,只要看到了食物那就会直接把食物包围起来,然后像食人鱼那样疯狂的吃食。在有鳑鲏出没的地方,钓友们刚把饵料放下去,立马就被它们吃光了,并且因为它们嘴巴小,鱼钩对它们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钓友想钓大鱼的想法就没法实现了。
尤其是看到浮漂在动,但拉上来就是没有鱼的时候,这样的折磨让每位钓友都很痛苦,再加上它们味道不好吃,看到河里出现它们时,钓友都会直接放弃垂钓。总得来说,解决鳑鲏鱼泛滥成灾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动力才行。大家应该意识到维持水域生态正常发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要从自身做起,为维护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