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既然科级已经是最低级别的领导了,那为什么还要弄出来个股级干部?
以朋友工作的乡镇举例吧!
朋友乡镇是一个200多人的正科级单位,其中,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共3人是正科实职,副书记(2人)、副镇长(2人)、人大副主席(2人)、组委、宣委、党建办主任、综合执法大队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共11人是副科实职,也就是说一个乡镇一共有14个科级领导干部。
一个乡镇200多人中除了以上这14个科级干部,其他人都是科员,既然都是科员,那大家福利待遇就都一样,既然都一样,那肯定能少就少干,能躺平就躺平。
大家一攀比,就没人干活儿了,驴不拉磨,领导肯定急眼,于是为了让驴拉磨,就必须在驴脑袋前面吊根萝卜,所以就有了股级,它就是吊着人干活的那根萝卜。
领导会给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好同志一个“股级干部”当当,这样他们对外就能吹嘘自己是“某某科科长”,其实福利待遇跟普通可以没有区别,麻痹一下别人,麻痹一下自己罢了。
但是别想着认真把“股级干部”干好,将来再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这条路行不通,“股级干部”是可以靠任劳任怨干出来的,但副科可不是单纯靠任劳任怨干出来的。
综上所述:基层没有那么多领导职位,却需要一些带头的干部,没有那么多副科、正科的位置给他们,所以设置一个股级的位置,来区别开来。其实没啥大用,不加一毛钱工资,某些地方会基层公务员必须担任过股级干部,才能升副科。这也是我不推荐实力强的考生考基层公务员的原因。
另外,值得说的是,我一直误以为这种机关小破公务员在古代虽不是官,但是至少也是个吏,官吏的吏,最近同事给我科普了一下,古代衙门里除了官和吏外还有一种存在,那正是“下九流”职业里的第一顺位:衙差。
正处级以上领导才配叫官,基层主官才配叫吏,我等牛马(包括股级干部)只配叫衙差,就是在大堂上拿个木棍喊威~武~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