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学习历史课时,老师都让背诵过朝代更替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朝代总是在不断更替,每逢战乱,下一个到底是谁当家做主,冥冥中好像存在着一种规律。
有不少人都研究过这个规律,其中影响最大、最受人认可的,就是战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
五德学说的提出人是邹衍,是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非常厉害的人物,我们现在熟知的五行理论,就是由他创建完整的系统并发扬光大。
邹衍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王朝之间的更替。
其生克关系为: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五种德性,根据生克关系在历史的进程中,周而复始的相互更替。
秉持了某种德性的王朝,也就随着五德的循环而承运而起,如果某个王朝的所作所为,已经背离了其所秉持的德性,就会走向衰亡,最终被取代。
他认为大禹的后人建立的夏朝,就代表了木的属性,为木德。
商朝为金德,金克木,故取代了夏朝的位置。
周王朝为火德,按照五行生克的顺序,将来会被水德的王朝所替代。
王朝的更替,除了通过战争的方式,就是五行上的相克关系,比如启杀伯益、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等。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平衡过度,比如禅让的方式,则是五行相生的关系。王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获得,故而新朝是为土来生金,是为金德。
邹衍的五德之说,是从虞朝论起。虞朝相当于上古时期,也就是三皇五帝的时代。
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
这是当时朝代的属性的最早说法。
其实一个朝代的崛起,就要有一种属性覆灭前朝。
为此从古代皇帝服装来看,就有五德的说法。
秦朝的始皇帝,就认同五德理论,他穿黑色的皇袍,黑色代表着水德。
秦朝制度中的数字,皆为六,或六的倍数,或六的约数(如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始皇泰山、琅琊等地刻石字数皆为六,或六的倍数等);秦朝尚黑色,故名其民曰“黔首”等。
《吕氏春秋》曾经就记载了这段文字: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恰恰五德的颜色就是,土为黄色,木为青色,金为白色,火为红色,水位黑色。
经过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的朝代更替,后续朝代对应的五德分别是什么呢?
秦灭周,是水克火,属水德。
西汉灭秦,是土克水,属土德。
新莽由西汉禅让得立,是土生金,因此属金德。
东汉灭新莽,是火克金,属火德。
曹魏由东汉禅让而来,是火生土,属土德。
晋由曹魏禅让而来,是土生金,属金德。
南朝宋由晋禅让而来,是金生水,属水德。
南朝齐和梁都是萧氏一脉,且由宋禅让而来,是水生木,属木德。
南朝陈由梁禅让而来,是木生火,属火德。
隋灭陈,是水克火,属水德。
唐灭隋,是土克水,属土德。
后梁灭唐,是木克土,属木德。
后唐灭梁,是金克木,属金德。
后晋灭唐,是火克金,属火德。
后汉与后晋之间并无战争,其时后晋为契丹所灭,中原无主,后汉自立而起,可视为延续后晋火德。
后周灭后汉,是水克火,属水德。
宋由周禅让而来,是水生木,属木德。
元灭宋,是金克木,属金德。
明灭元,是火克金,属火德。
清灭明,是水克火,属水德。
不知大家看一些古装剧时有没有注意过,不同的朝代,官服礼服颜色样式是不同的,这正是受“五德学说”影响而制定。
每一新朝代建国伊始,就从事改正朔,易服色等礼制改革,比如秦朝尚黑,汉朝崇尚火德等等。
“五德终始说”理论认为,只要某一朝代的天子遵行“天德”,实行德治,该王朝就会始终得到上天的眷顾和护佑,该王朝的“德”就永葆生机和活力,不会孕育其它的“德”,或被其它的“德”所克制,该王朝就可统治万年,没有极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