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随着小升初一派志愿填报的临近,孩子们即将步入人生的新起点。近一段时间,海淀东南部这所新品牌学校势头强劲,备受瞩目。
这所学校拥有一支懂教学、精教研、负责任、有情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的能力,成为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海淀实验中学站在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的高度,结合教育改革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推行有温度的赞赏教育,持续、有效、高效地激发学生向善、向好、向阳地全面发展。
学校强调学生“自主地学”,突出学生“智慧地玩”,校园里充满发现美、欣赏美、赞赏美、展现美的成长氛围。今天,不妨随我们走进校园,看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
一起来了解,海实的课堂究竟有什么神奇“魔法”?教研活动如何“打深井”?班主任拥有怎样的“超能力”?教育教学管理有哪些 “宝典”?
01
海实课堂有什么神奇“魔法”?
用支架引领学生攀越知识高峰
张玉双
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组长,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
很多学生写作时靠“想”!写作真的那么难那么可怕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开发了语言、素材、结构、写法等一系列“视频写作支架”,做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让知识、方法、技能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更好接受。
举个例子,张老师以湖南卫视2020年《少年派》王紫晔同学的演讲视频为支架,讲授“多素材并列构思”的结构、选材,以及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的运用。学生既学到了写作的“套路”,又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用心感受和思考,真正“品出了作文课的味道”。
用心钻学问,用爱做教育
王靓
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次担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等奖,北京市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三角形研究了哪些内容?
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应该怎么研究?
如果遇到其它多边形,是否也能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
抓好思考和探究,就扣紧了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教学法门。王靓老师的数学课堂,以问题链的形式牵引学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有逻辑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知识系统,提升数学素养。
王老师认为,数学是认识和解读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要由单一的知识型向复合应用、实践型转变,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工具。
热爱教育,终身学习
李兵
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站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项,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我特别喜欢音乐,尤其是钢琴和声乐。”在李兵老师眼里,语言和艺术就像共生的藤蔓,根系交织才能生长出勃勃生机的枝叶。“我想让艺术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与载体,所以常常让学生在课上学唱英文歌曲。”每当李老师开口一唱,学生满脸都是“我们老师真了不起”的表情。那歌声充满个性和生命力,让严肃的课堂瞬间鲜活起来。
为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课堂活动,水平高的老师又岂止“一招鲜”?在《愚公移山》这节北京市骨干示范课上,李老师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再合作表演这个中华传统小故事。课堂以学生为本,同时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海实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同时,通过赞赏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思维潜能。
课堂上每一个积极参与者都是“贡献者”。当智慧的火花四射,我时常感谢他们的敏锐感悟和独特见解。
赞赏不能浮于表面,要夸就要夸到点子上。比如夸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语言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每当学生有好的想法时,除了赞赏,我还会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学生只有勤思、会问,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铸魂强本”,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课堂质量。李兵等多位老师参与了为期三年的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学习活动,用教科研撬动课堂深度教学。教师通过参与青蓝工程、成熟型教师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作室工程等,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学海淀智,求实验真
张焕焕
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历史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十四五”重点课题负责人,海淀实验中学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担任海淀区历史兼职教研员的张焕焕老师认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课题从课堂出发,最终要回归课堂,并对课堂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我们正在进行的《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海淀区立项的重点课题,它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少有地把各科老师融合在一起。大家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新课程的开发。”张老师分享道。
跨学科课题让我们既可以跳出学科看学科的成长,极大程度开拓学科视野,又可以跳出学科看学生的成长,从更高层次助力学生成长。
在赞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海实深度建构赞赏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并借助教科研的力量,追求课堂效益和育人功能最大化,实现学生的实际获得。
02
班主任拥有怎样的“超能力”?
● 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把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是班主任的态度。
● 你进步我开心,你退步我愿意帮助——这是班主任的坚持。
● 对表扬喜形于色,对批评温和坚定——这是班主任的执着。
● 我们在一起,为了遇见更好的彼此——这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目标。
海实班主任团队,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赞赏的力量,用润物细无声的爱,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用爱和责任,构筑起学生的成长空间
赵宝晶
海淀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
经常看到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获得者赵宝晶老师和学生聚在一起商讨“大事”。班级管理中,赵老师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班级组建之初的班徽、班规和课堂一日常规,都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产生。班里每个人都是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同时也是执行者。班级出现普遍问题时,一个简短的班会,大家一起商讨不利性和解决方案。
赵老师认为,民主集中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参与班级事务中尽快融入新集体。
让你们的青春绽放光芒
杨翔春
数学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多次获得海淀实验中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操场上的叫卖声,来自一年一度的为慈善机构筹款的义卖活动。有的学生拿出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有的学生拉起条幅卖力吆喝,有的学生做起了志愿服务。
“真为海实有这样一群热心又可爱的孩子感到骄傲。”班主任杨翔春老师表示,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首先从自信地交流表达开始。义卖活动、歌唱比赛等集体活动,班级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定期的学习经验分享交流,都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展现出独特的光芒,更要把学生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尊重、关爱和帮助。”这是杨老师一直坚持的带班理念。
用微笑引发“蝴蝶效应”
王慧
海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多次获得海淀实验中学“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等称号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话语间,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初三拼到最后,除了拼实力,更要拼心态。班主任王慧老师用自己的微笑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地带动起班级学习的精气神儿。
我在办公桌上放一面镜子。每次走进教室之前,我都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认真微笑一下。我也把学生开心的笑容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展板上。初三冲刺阶段,我们彼此分享喜悦,分享每一张微笑照片背后的故事。
当每个学生开始微笑时,班级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彼此间展露善意与暖意的笑容,这美美的“蝴蝶效应”,就会把赞赏与期待传播开来。
海实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场”。在这个场里,大家共同遵循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欣赏和尊重彼此的不同之处。在这个场里,学生可以拥有不同的观点、姿态和发展方向。每个人在充满关爱与理解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教育教学管理有哪些“宝典”?
海实把赞赏教育带进课堂,成为唤醒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手段。赞赏教育落地的背后,是海实领导与老师们组成的强大智囊团,从理论培训到实践分享再到每月的复盘汇报,帮助每位老师更好地理解赞赏教育,实践赞赏教育。
以学为本,在智真中深厚涵养
褚永娟
校长助理,主管初中教学工作。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后被评为海淀区优秀青年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校长助理褚永娟老师在教学管理中,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以赞赏课堂为载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主要抓手,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有效实施学风建设,让勤学、善思、求是、悟理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自学预习的习惯、专心上课的习惯、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复习归纳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客观评价的习惯等等。
确定以“核心素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创建以“学习力、思辨性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着力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思维、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注重结果到探究过程、识记背诵到思维演练、应试技巧到高效建模、个体独学到群学的六大“转变”。
立德树人,在赞赏中个性成长
刘博
校长助理,主管初中德育工作。海淀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先后被评为海淀区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海淀区师德之星、海淀区师德先进个人、海淀区“三八”红旗手、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等荣誉称号
海实的德育建设有一个“魂”,这个“魂”是什么,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学校品牌和“赞赏”教育理念。
校长助理刘博老师表示,学生进入海实的第一课就是了解学校校史与文化、听钱学森事迹介绍。每个学生都阅读钱学森故事,每个班级组织钱学森故事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立志、成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刘老师利用自己九年班主任工作获得的扎实教育功底和丰富德育经验开展工作,让每个学生在“砺德树人、弘义尚新”的文化引领下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比如刘老师精心策划的“追梦行动”,活动涉及学习、体育、艺术、劳动等多方面,鼓励学生每天在选择的项目中挑战自我、勇敢追梦,在深度的体验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能力,拥有成长的力量和探索的动力。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是一所有着九十多年建校历史的学校。2005年,全国中学第一个“钱学森班”在海实成立。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构建、实施和完善“海实智真”课程体系。“聚焦志趣、激发潜能”是新时代海实课程的主旋律,“唯真向善、崇美淀智”则是每个海实人的追求。
小升初一派志愿填报在即,海实欢迎孩子们报考。在这里,孩子们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群老师和小伙伴同心协力、共同成长。在这里,新一届的孩子们会遇见怎样的“造梦”老师,又会发生怎样的“圆梦”故事?
文 | 京教君
素材 |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提供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
发现价值, 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
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2023小升初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