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号C3712
Cu(铜)58.0-62.0
Pb(铅)0.25-1.2
Fe(铁)≤0.8
Sn(锡)≤0.8
Zn(锌)余量
Al(铝)-
1) 普通黄铜的室温组织 普通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 其含锌量变化范围较大, 因此其室温组织也有很大不同。 根据 Cu-Zn 二元状态图(图 6), 黄铜的室温组织有三种: 含锌量在 35%以下的黄铜, 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单相的α 固溶体组成, 称为α 黄铜;含锌量在 36%~46%范围内的黄铜, 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α +β ) 两相组成, 称为(α +β ) 黄铜(两相黄铜);含锌量超过 46%~50%的黄铜, 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仅由β 相组成, 称为β 黄铜。
α单相黄铜(从H96至H65)具有良好的塑性,能承受冷热加工,但α单相黄铜在锻造等热加工时易出现中温脆性,其具体温度范围随含Zn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在200~700℃之间。因此,热加工时温度应高于700℃。单相α黄铜中温脆性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Cu-Zn合金系α相区内存在着Cu3Zn和Cu9Zn两个有序化合物,在中低温加热时发生有序转变,使合金变脆;另外,合金中存在微量的铅、铋有害杂质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薄膜分布在晶界上,热加工时产生晶间破裂。实践表明,加入微量的铈可以有效地消除中温脆性。 两相黄铜(从H63至H59),合金组织中除了具有塑性良好的α相外,还出现了由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β固溶体。β相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塑性,而低温下的β′相(有序固溶体)性质硬脆。故(α+β)黄铜应在热态下进行锻造。含锌量大于46%~50%的β黄铜因性能硬脆,不能进行压力加工。
迄今为 止, 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铜制品 主要是在西亚, 如伊拉克的札威· 彻米地区, 发现有铜装饰品 ,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九千年; 伊朗西部的阿里· 喀什地区也发现过铜装饰品 , 年代为 公元前九千年至公元前七千年; 土耳其南部的恰约尼遗址出 土过铜针、 铜锥, 年代约为 公元前八千年。 这些铜制品 都是天然红铜的打制品 , 不是通过冶炼矿石得到的铜。从利 用 纯铜, 到冶炼铜矿石获得纯铜, 再到冶炼出 青铜合金, 人类经历了 相当 漫长的一段摸索时光, 就好比是魔法世界里用 铜一点一点地打造一个闪 闪 发光的时空隧道。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发现于中 国的陕西。 1973年, 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 , 发现了 一块半圆 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 年代测定为 公元前4700年左右。 值得指出 的是, 最近在上海光源, 采用 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 区域的锌含量有显著差异, 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 其特征与固 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 , 从而证明 先民在使用 天然金属与发明 金属铸造之时都曾 采用 热煅法或固 体还原法冶炼金属。我国最早用 黄铜铸钱开始于明 嘉靖年间 。
“黄铜” 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 异经· 中 荒经》 : "西北有宫, 黄铜为 墙, 题曰 地皇之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