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国,离我们很近,却又很陌生。它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有志青年以振兴中华为目标走上历史舞台,他们追求新思想、新文化,倡导实业救国,革命救国……各方人才,灿若星河。它是中华文化链条中一段抹不去,剪不断的历史。这段特殊的历史值得我们尊重,它的精华更不该被遗忘。民国时期,台州府(省第七区)所辖六个县:临海、仙居、天台、黄岩、太平(温岭)、宁海,本文按辖县分十篇编辑 (宁海已编发,见文末链接) 。
黄埔军校台州名录
临海(二)
南京时期
六期任职的有编译处少校编译官柳渭(1917年留日学生)
经理处经理股员朱易人、朱文田、周百富(军校经理讲习班) 蔡招云、李哲文、于伯英、李伯咸(军校经理讲习班 十七期代军需主任)
经理处金柜股员朱柳青
管理处张公威
军医处张道良
上尉区队长 陈哲明(通信学校教育长)
六期生
有四期政治教官李邦瞻
再读六期学籍的有崔杰
章杰 金非 江志鹄 陈鸿勋 郭立雅 陈学东 王恽冰 王碧梧 马象洲 李野萍 罗乾巽 赵菊生 赵鹄振
章杰1931年3月中央航校一期毕业。
赵菊生毕业于杭州专科大学经济系。
1928年4月,赵菊生考入南京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学习。1929年5月,军校毕业后,赵菊生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随部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春,赵菊生任第2师第7团(团长孙元良)上尉副官,第5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司令部参谋。1932年1月,赵菊生随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12月,赵菊生随部参加对福建事变中的第19路军的围剿。1934年春,赵菊生升任第88师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科长,受孙元良师长举荐投考留学日本。10月,赵菊生公费留学日本,在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后,进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学习。1935年4月,赵菊生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8期学习。
1937年6月,赵菊生毕业后回国,出任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264旅司令部中校参谋主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菊生随部参加淞沪会战。11月30日,随部移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在雨花台激战中,赵菊生身负重伤,右臂被炸断,本可以转后方治疗,赵菊生却要求坚守阵地继续作战。12月13日,赵菊生在坚守中华门的战斗中牺牲,年36岁。
六期三个骑兵科
何滌宇 (何兆昌兄弟) 张式群 、 林琛 (国标)
骑兵科学业半年,因与中央军校军官团共用学习场地,三个后被编入中央军校军官团。
张式群 后毕业于中央航校一期航空班。
军官团有少校队长 葛丰西 (就是保定三期的葛云,字啸生)
就读中央军校军官团的还有四期生 王烈 李志 徐文彬 马江春 王映岳 侯正照
五期生 王兴泮 朱文彪 袁一中
六期还有军官研究班
分宪兵、警察、政治、土木四个科,又比叙高教班一期。
军官研究班宪兵科
李正 (李邺弟) 吴章端
军官研究班警察科
郭辅潮 吕信敏 何经训 郭启民 郭耀
五期生 尹任武
郭辅潮 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同汤恩伯同学),黄埔四、五期釆办课员。六期毕业后,任过浙江外海水警局第三大队大队长,东北铁路警察局第十总队长(职阶少将)。1945年4月30日授陆军步兵中校。军需署铨叙上校附员退役。
1941年16至18日,敌机数十架连日狂炸海门,沿江工事尽毁,18日下午1时,三艘敌舰驶入海门封锁线,7时余,日寇便衣队数百人在葭芷腾云山及海门外沙登陆,占领瞭望台。台州守备区指挥官蒋志英(伯清),与大队长徐梦蛟出外巡察,中途遇敌被刺死,海门交通运输检查站站长吕信敏亦被杀害。后在外海水警局局长兼守备区少将副指挥陈普民和水警局特务大队第三大队长郭辅潮,中队长郭志兴将其击退。事后,时任浙江海防总指挥的俞济时寄到临海杜下桥写给陈普民的信。
1945年3月17在海门(当时属临海县)被外海水上警察局击毙的日本海军中将 山县正乡
民国时期,东乡康谷是临海出黄埔最多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黄埔地,该村郭氏乃大姓。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黄埔者仅郭姓的就有 : 郭焱 郭辅潮 郭启民 郭耀 郭立雅 郭一清 郭世乾 郭凤章 郭达源 郭楷 郭汉燊 郭一平 郭立德 郭森希 再有一马二吕三李,还有好几个黄埔身份未证实。
军官研究班政治科
林国樑 (林国光弟)
七期 何秉中(九期任炮兵助教)
谢旭、徐正雅
八期 有上校教官蔡培元(保定三期)
八期生 何目远 王大钧 项宗曾 冯革非(冯毅) 潘玺 高正锵 朱文麟(朱文彪弟) 于伯英
王大均 后就读陆大十五期,陆大研究院八期。
高正锵(正明) 后就读中央航校二期侦察班,1934年2月毕业。
46年11月22日与章杰同授空军中校。
朱文麟即朱虚之少将 临海城内五所巷朱家黄埔最多 朱文彪 朱文麟 朱文田 朱文华 朱化群
中央军校宪警班
考录军校第七期之前的毕业学生予以深造,学科分宪兵、警察、军事、政治四个组。学员期限均为一年。
九期 李承业 后读军校军官训练班一期。37年12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辎重营三连任上尉连附,南京保卫战阵亡。25岁。
十期 周植、金麟
卢舒 黄杰 杜宸(聚政) 朱雩风 朱道原 娄子云 郭世乾(原名郭雄) 七人又后读了军校军官训练班一期。
武汉分校一期的有 陈鸿勋(原六期生) 郭凤章 杜光华
朱道原 抗日英雄。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远征军第六军三十九师一一六团团长。
十一期 何经猷(何目远侄,何经祖弟) 葛永楷 、葛世端
十二期 郑巨律 陈启正 陈学珍 黄一中 吕忠泰 沈树森 王吉祥 郑刚 郑达源 郭达源 尹经行(后读空军军官学校八期航空班)
陈学珍 抗日英烈,1941年3月宜昌会战阵亡。
吕忠泰 抗日英烈。1938年12月武汉会战阵亡。
十三期 项文铨 张民华 章永享 郑为邦 周启文 陈启銮 林澄 林持中 林从俭 柳庆全 潘家振 王贡玉 余立群
陈启銮 十二期陈启正兄弟。九十六师二八八团团长。抗日英雄。42年3月随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入缅作战。战功卓著。受美国政府颁授的陆军“银星”勋章。1977年写有《第九十六师入缅远征纪实》回忆录,以自己亲身经历,谱写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英勇悲壮。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翻越常人难以想像的人烟断绝,险象环生,时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野人山,回到祖国。
陈启銮另还有两个兄弟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
黄埔军校成了无数中华好男儿从军报国的第一站。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招考第十四期入伍生南京初试委员会布告》,公布于1937年7月。布告正文如下:
为布告事,查本校为继续培养国军初级干部人材起见,特招考第十四期入伍生,凡隶属本国国籍,品行良好,笃信三民主义之男子,合于招生规划第二条者,俱得应试,合行布告周知,仰各地有志投考各生,除由各省市迳行保送外,得向南京黄埔路本校初试委员会报名投考,切切此布。
布告中详细罗列了报考人需要具备的资格:1.隶属中华民国国籍,品行良好,笃信三民主义者;2.在高级中学修学满二年以上,及有高中同等学力者;3.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者;4.体格健全,合于本校体格检查规则之规定者。
报名日期是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至八月十二日,每天上午七点到十一点,下午则是二点到五点,星期日除外。
布告显示,报名地点位于南京马标。报考手续如下:凡志愿投考者,须在报名时,填写报名单、志愿书、调查表,呈验毕业文凭或证明文件暨最近四寸半身相片六张,并觅定确实保证人,缮具保证书,经审查合格者,方准与考。
通过报名后,于八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合格的,于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进行学科考试。
学科考试的科目有:国文、党义、中外史地、外国文(英、法、德、日、俄文,任择一种)、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
很多年以前,他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奔向黄埔。
从此后,
有些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有些人天各一方,客死异乡。
有些人运动中倒下,
有些人黯淡度过余生。
很少有人去记载他们,也很少有人去纪念他们。
这段历史曾被遮蔽,这些人物也被淡忘。
很多人的资料早已散佚,很多人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总得有人去唤醒,这就是历史。
总得有人去提醒,那便是未来。
百年回眸,近代临海,灿烂悲情。
展望未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附:相关链接很精彩】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投稿邮箱:nbnh3889@163.com
□ 图文:永潤記美篇
□ 推荐:盖苍小子
□ 编排: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