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病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约3%-16%。既往存在肝病、肾病、腹主动脉瘤、主动脉移植病、主动脉瓣狭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吸烟酗酒、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以及胃肠吻合术史患者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清远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案例:
1.贲门糜烂出血止血术
林某某,46岁,因“呕吐鲜红色胃内容物1天”入院,伴见疲倦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查胃液隐血试验:阳性(+),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HGB 109g/L),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于送脾胃病科内镜中心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贲门糜烂出血,予以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术,术后继续配合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止血前 钛夹夹闭止血后
2.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止血术
赖某某,46岁,因“呕血、解黑便半天”入院,伴疲倦乏力、心慌心悸,查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HGB 69g/L),大便潜血试验:极强阳性(+++),遂送至内镜中心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明确了病因,同时行内镜下止血术,术后继续配合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止血前 钛夹夹闭止血后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术
张某某,66岁,因“呕血解黑便半天”入院,伴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慌,上腹痛,恶心呕吐。既往肝癌、肝硬化失代偿期、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大便潜血试验:极强阳性(+++);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HGB 57g/L),遂送至内镜中心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处行圈套器套扎止血术,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处行硬化剂注射止血术,术后患者出血止,病情逐渐稳定。
套扎止血 注射硬化剂止血
4.胃溃疡出血止血术
赖某某,64岁,因“解黑便1天,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1小时”入院,伴见疲倦乏力,上腹部疼痛,头晕,心慌心悸,入院查血色素提示中度贫血(HGB 82g/L),急诊胃镜提示胃溃疡并出血,遂予行内镜下荷包缝合止血术,术后患者恢复可,病情好转后出院。
止血前 钛夹夹闭止血后
5.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出血止血术
熊某,78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5月余,解黑便半天”入院,伴见疲倦乏力,出冷汗,恶心欲吐,头晕心慌,查大便潜血试验:极强阳性(+++),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HGB 52g/L);送内镜中心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胃淋巴瘤活动性出血,遂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术,术后患者出血止,病情稳定后出院。
止血前 高频电凝止血术
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止血术
陈某某,40岁,因“头晕乏力2天,解黑便1天”入院,患者伴见疲倦乏力,面色苍白,上腹胀痛不适,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HGB 46g/L),大便潜血试验:强阳性(++),送至内镜中心急诊胃镜检查发现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病灶,并行内镜下止血术,术程顺利,患者顺利出院。
止血前 钛夹夹闭止血后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消化系统急危症,其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胆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中约80%-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约为5%-15%,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
1.食管黏膜病变:如食管炎伴糜烂、食管癌、憩室炎、食管裂孔疝、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静脉曲张、放射性损伤等。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胃手术后并发症、胃结核、胃扭转、毛细血管扩张等。
3.空肠疾病: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等。
4.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病变:如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及胰十二指肠动脉瘤破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5.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胆道疾病:如胆道蛔虫症、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及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等。
7.胰腺疾病:如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8.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近年来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尤其是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1.呕血和黑便:为急性期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幽门以上的出血常有呕血和黑便,而幽门以下的出血常表现为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现头昏、心悸、出汗、口渴、恶心、晕厥、血压下降、肢体冷感、皮肤苍白等一系列表现,严重时可产生休克。
3.发热: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三五天,之后可自行消退。
4.氮质血症:血液蛋白在肠道内分解吸收--肠源性氮质血症;出血致使循环衰竭,肾血流量下降—肾前性氮质血症;持久和严重的休克造成急性肾衰竭—肾性氮质血症。
5.贫血:在急性出血早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初期可无变化,数小时候可持续降低。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治
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患者入院24~48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诊断成功率至少在90%以上,内镜检查医生可根据可能出血部位不同选择:电子胃镜、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电子结肠镜检查等方式。
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地减少了患者外科手术的创伤,也降低了此类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内镜下治疗具有耗时短、创伤小、费用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消化道出血的一线治疗手段。
内镜下止血治疗方式
1.内镜下药物喷洒或注射止血。
2.内镜下高温凝固止血或金属夹止血。
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及曲张静脉套扎治疗。
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发生?
1.注意休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酸分泌增加,容易诱发出血。
2.饮食合理:
①定时进食,少量多餐:这不仅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不利因素,还可有规律地使胃内经常保持食物的存在,起到稀释胃液,利于溃疡面的愈合的作用。
②多加咀嚼,避免急食:最好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这样可增加唾液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③食物温软,易于消化:避免摄人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以减少对食管和胃黏膜的物理性刺激。
④避免刺激性饮食:如酒类、浓茶、咖啡、辣椒、醋及油炸食物。
图文来源:清远市中医院
本文作者:毛文昕
责任编辑:张昕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