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中国通史》:年轻的太后临朝,不便接触大臣,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
所谓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张大可《三国史》:外戚、宦官、士大夫三大势力……实质上代表着太后、皇权、相权三种力量。
白寿彝《中国通史》:延熹二年(159年)……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方除掉梁冀(外戚)……梁氏灭门之后,宦官独揽政权。
白寿彝《中国通史》:太学生们自觉地同反宦官的官吏士大夫站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反抗宦官专政的力量。
《后汉书·党锢列传》:桓灵之间……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傅乐成《中国通史》:宦官们的领袖是中常侍。中常侍为内朝官,受皇帝的庇荫。
《后汉书·党锢列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 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后汉书·党锢列传》: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后汉书·党锢列传》:明年……帝意稍解,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而党人之名,犹书王府。
翦伯赞《秦汉史》:桓帝死,灵帝立(168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宦官集团又兴起株连更广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后汉书·党锢列传》: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附录:
(本文源自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略有修改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