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见证一座城市变迁。
追溯昆明百年历史,你就能读懂昆明这座城市特有的城市魅力:开放与包容。
如果要问过去100年,哪一年对昆明的影响最大?
答案一定是:1905年。
昆明实景(昆明楼市一线摄)
从1905,见证城市变迁
开放包容,是昆明的基因
时间回溯到1905年(清光绪31年)。
彼时,因滇越铁路即将通达昆明,云南士绅陈荣昌、罗瑞图等上书云贵总督丁振铎,提出为杜绝外人觊觎,尽快在昆明开设自主对外通商的商埠。
丁振铎上奏获准后,同年4月,云南成立商埠清查局,并修筑埠头马路、起建房屋,兴建云南商埠。
自此,昆明内联外拓、互通贸易。
昆明商埠图(图源云南人民出版社)
其实在昆明之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商埠。
但不同的是,这些城市更多的是在外来势力的压迫下,被迫开商埠。
昆明主动开商埠,确保“埠内一切事权,均由昆明自主”,既体现了昆明人开放、包容、先进的思想气质,也体现了昆明这座城市的性格。
从开商埠看出:开放包容,是昆明的基因。
1900年昆明白塔街头(图源云南人民出版社)
开商埠的5年后(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
昆明由此打开连通世界的大门,踏上中国20世纪第一次快速发展的列车。
开商埠和滇越铁路通车,为昆明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创造出便利条件,催生大批新兴近代工业。
同时也大力促进昆明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工商业日益繁荣,让昆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近现代发展。
有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的昆明城市建设和文明程度,已经比肩沿海地区。
1940年后的金马(图源网络)
到1978年改革开放,昆明再度迎来高速发展。
同时,受国内外先进思想的熏陶,昆明人变得更加开放化、国际化。
80、90年代的昆明,你能看到在公园里跳迪斯科的年轻人、时尚的集体婚礼、风靡一时的健美运动....
那个年代的昆明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愿意尝试与分享。
在悠闲的日子里,逛公园、看海鸥、冲壳子(昆明人方言:指闲聊)也是昆明人的日常活动。
包容开放,是昆明的常态。
跳迪斯科的昆明年轻人(图源网络)
80年代的昆明集体婚礼(图源网络)
百年历史,见证昆明大跨越
昆明主城西拓,“母城”五华站C位
一座城市的性格,贯穿这座城市的建城历史,映射出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
经历百年发展,现在的昆明已经成为西南边陲重镇,成为“一带一路”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到现在,昆明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远。
2021年12月,随着中老铁路通车,以昆明为中心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泛亚铁路版图初见雏形。
与此同时,昆明的经济总量也实现“从亿元到7千亿”的飞跃。
数据显示,建国初期昆明市生产总值为1.56亿元。
进入21世纪,昆明经济总量连续跨上新台阶。截止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
从人口增速来看,建国初期到2018年,全市人口增2.6倍。2021年,昆明常住人口达846万。
不过,无论昆明如何发展、历史如何变迁,“母城”五华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
1956年,昆明最早的两个行政辖区——五华区、盘龙区正式成立。
但早在1949新中国成立、昆明解放之时,五华就被作为云南省政府及部分厅局驻地。
截至目前,昆明最繁华的商圈、金融圈南屏街也位于五华。
承载昆明百年历史、几代人回忆的文化积淀——翠湖、金马碧鸡坊…同样还是在五华辖区。
五华于昆明的意义,是不可复制的历史与情怀。
五华区航拍(昆明楼市一线摄)
跨越历史长河,如今的五华区,将开发重点放在了西北新城。
按十四五规划,昆明城市空间将往“东进、西拓、南控、北延、中优”方向走,城市拓展方向剑指主城西。
扼守昆明城西,西北新城是母城既定的规划接棒者,有十四五规划盖章后,其意义更加深远。
西北新城实拍(昆明楼市一线摄)
东原售楼部实拍
印江山组团南侧公园实景
红旗小学实拍(来源项目官微)
东原会所意境图
体验区实景图
下沉庭院意境图
东原院墅阳台意境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