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中国民族史》:“言古史者,必称三皇五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风俗通义》引《尚书大传》:“燧人以火纪,火为阳,阳为尊,故托燧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神农以地纪,故托农皇于地。”
《古史考》引《礼记·曲礼·正义》:“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人民大悦,号曰遂人。”
《汉书·律历志》:“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即伏羲)。”
(罔罟wǎng gǔ:为渔猎的网具。牺牲: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路史》引《白氏六帖》:“伏羲作布。”
《风俗通义》:“ 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
《史记·五帝本纪》:“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汉书·律历志》:“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
《国语》:“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以殷中春。……以正中夏。……以正中秋。……以正中冬。……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国语》:“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
《孔子家语》:“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编者按:
史学家分析,燧人、伏羲和神农可能都只是部落的名字。因为这些部落文化程度高、实力强,令其他部落也开始跟随、听从。
在后世的传说中,这些部落的首领就被慢慢神化,部落的发明和功绩也都归于首领,渐渐形成了带有神话色彩的“三皇”形象。
《世本·帝系篇》记载:“炎帝即神农氏。”有学者认为,炎帝是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部落联盟由多个部落组成,其中就包括神农氏部落。因为神农氏部落的首领担任了炎帝的职务 ,所以二者是重叠的。
附录:
(本文源自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略有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