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提起70年代,那是一个贫穷又艰苦的时代,农民种地也吃不饱饭,每天忙不完的农活,到了收获季节,交完公粮也就所剩无几了,不过那时身体劳累却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夏天劳累了,就拿一张破席子,找个空地就能休息,不过,那时会有“鬼火”出现,加上老人经常说的神乎乎的,更是害怕。
记得有一次,收割完麦子后,我与一群小伙伴跳下河,洗好澡后,天也暗下来了,就从家里拿来席子,一起躺在村边公路大树下,不大一会,发现小河对面有火苗跳跃,忽高忽低,闪烁不定,我们大声呼喊,妈耶,是鬼火,吓的我们连席子也不要了,光着脚全部跑回家,当时路边还有很多人,都见到那个火苗,回到家大人说,没什么可怕的,一会就消失了。
那个年代为什么会有鬼火呢?后来知道了,没那个所谓的“鬼火”,其实是人死后骨骼的里磷,遇到夏天的高温自燃的现象,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太低,在外界温度达到40摄氏度就可以燃烧,以前农村好多人去世后,家里太穷,吃都吃不上,也没有棺材装敛,就挖个坑草草的埋了,特别是困难时期,好多人死了连埋都不埋,天长日久,骨骼就暴露空气中,于是出现了“鬼火”。
有人也认为鬼火的出现是“阴魂”回家,它飘到谁家就是谁家的亲人,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人死后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怎么可能还有记忆?那为什么鬼火多出现在夏季呢?因为夏天炎热,温度高,这样白磷遇到氧气就能自燃,有时“鬼火”还会追人,这也是因为磷火比较轻,人走动后带动周边空气,磷火也就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绝对不是“鬼火追人”,而是空气流动所致。
那现在为生么再也听不看到“鬼火”了呢?因为近些年,农村移风易俗,人去世后不能土葬,而是实行了火葬,这样人体最后只剩下一点骨灰,然后放到骨灰盒,然后再土葬,这样也就失去了人体骨骼磷的着火源,怎么可能看见“鬼火”呢?估计之后“鬼火”这个词,慢慢就会从人们记忆中消失。
总之,七十年代的农村,夏季偶尔会出现“鬼火”,实际是人骨骼及的磷,遇氧气自燃的现象,现在看不到了,是因为现在实行火葬,再也不会有磷暴露空气中了,你见过“鬼火”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