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完美女人是什么样子?
不同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她或许得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或是只知识渊博,行为端正,也可以干净豪爽,落落大方。当今社会,女性的魅力被不断放大,我们总能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现许多优点。但优点再多,能达到完美二字又有几个人?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京华烟云》,正是为我们展开了关于女性成长的思考。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1939年发布首版英文版。
林语堂先生曾经坦白道:我写过好几本书,尤其以写《京华烟云》最为自豪。
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好友赛珍珠也表示:他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中最为经典的作品。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都知道《京华烟云》有这样的成就,也许是沾了《红楼梦》的光,林语堂翻译《后楼梦》无果,便由着这个引子牵出了《京华烟云》。比起《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色调更欢快也更鲜活,没有那么多妥协和不堪。当然,我们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隐藏着《红楼梦》的影子,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好书。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林语堂写《京华烟云》时,正值二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各族儿女奋力抗战之际。林语堂深深的热爱着伟大的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安危紧紧地捆绑在一块,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国家的阵营中去。
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认为“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必须借助小说这种手段来表达”,因此我们能在书中读到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抛开内容不谈,林老先生这一份情怀就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全书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道家儿女》《庭院悲剧》《秋季歌声》,主要讲述的是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袁世凯复辟、军阀割据混战乃至抗日战争这三十多年间发生的事情。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为木兰
林语堂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向外国人讲述中国文化,因此在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塑造了各自精彩的女子群像:成熟稳重的姚莫愁,温柔娴静的孙曼娘,才高薄命的冯红玉……
但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女主人公姚木兰。
林语堂创作姚木兰时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这个人物角色寄予了林老先生对女人的最高期待,因此我们能看到木兰的身上带着湘云的坦然,探春的聪慧,以及宝钗的才气。
姚木兰哪怕作为男子,也是十分优秀的。
就拿木兰的成长环境来说,姚家是名门贵族,木兰的爸爸信服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以礼仪诗书传家,朋友均是京中富豪,唯独不涉及官场。
对于木兰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不要面对人心的虚与委蛇,不愁吃不愁穿,并且受着良好的教育,这才能让木兰年纪轻轻就拥有了传统女性的美德:节俭、勤劳、端庄、知礼、谦让,善理家事,独立自主。
姚木兰的身上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中庸气质,她传统但不迂腐,奋进且不盲目,孤勇但不冲撞,她总是时刻保持自省与自持,永远带着一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
不仅如此,林语堂还为姚木兰增加了一种英雄气概:当孔立夫入狱时,她只身一人进行营救,凭借自身的聪慧,周旋于两派,最后有惊无险地将孔立夫带了出来。
木兰若为男儿身,想必也有无数女人为之折腰。
林老先生笔下的这个奇女子,几乎可以说是每个人男人的白月光。
但恰恰是这样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女人木兰,她的人生真的快乐吗?
所有命中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故事中的姚木兰样样出色,唯独婚姻有些缺憾。
木兰九岁那一年因被拐卖,得以曾家的营救。
当木兰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在曾家住了好几年,与曾家几个同辈有了深厚的感情。
曾老太太几乎是看着木兰成长,对这个儿媳妇早就满意得不行。
为了报答曾家,木兰嫁给了曾家三子曾荪亚。
故事的矛盾点也在这里,其实木兰并非是被迫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她有选择婚姻的权利,但她为了自己内心的道义忽略了自己的情感。
木兰斩断了与自己情谊相投的孔立夫,随即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当然也有读者说木兰并非是一种牺牲,父母的恩爱让她对婚姻十分自信,因此嫁给曾荪亚并非是悲剧。
确实如此,木兰是一个对自己十分有信心的女人,她的自信也并不盲目,她知道该如何当一个好妻子,如何去和丈夫相处,掌管曾家上下。
木兰也做到了,隐忍懂事周全都换来了疲惫和委屈,曾荪亚出轨了,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并生育了一个孩子。
读到这里我们都能够为木兰不值,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婚姻的悲剧,难道不是木兰自己的选择吗?
这样完美的木兰,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她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她内心有道义,愧对曾家,反而迷失了自己的感受;她对自己过于自信,接受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婚姻,因此被现实击败。
当一个女性逐渐走向“完美”,她必然会阉割自我。
人性永远存在正反两面,人生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父母的支持下,孔立夫的安慰下,姚木兰下定决心要离婚。
但命运弄人,那个孩子刚生下没多久,妈妈就去世了。
曾太太苦苦哀求木兰,希望她留下来,照顾这个家庭,照顾曾荪亚,照顾那个啼哭不止的孩子。
姚木兰回头了,她违背了孔立夫的承诺,违背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违背了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变革思想,她重新回到了曾家成为了好妻子,好主母,好菩萨。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能看出来木兰是卑微的,憋屈的,甚至有些自甘堕落。
从表面上看,姚木兰善解人意,她处处为他人着想,但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压迫?
倘若木兰能丢掉封建思想,丢掉重重的慈悲心肠,丢掉自己为自己限制的“完美”枷锁,她去闯荡世界,该是如何英姿飒爽?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连想象都十分匮乏。
人这一生不过寥寥几笔,木兰的故事也恰恰告诉了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
海子的诗中曾这样写道: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完美”未必真实,但生活是真真实实地握在我们的手上。
人生的道路是自己抉择的,没有人有权利决定另一个人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可以尝试任何事情。
真正的完美并非活在世俗定义的“完美”框架里,只有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才会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希望读到这里的你,都能有所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