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均以灰调子写漓江,用西方油彩,描绘烟雨朦胧中的山色、江水、花木、渔家。庞均的灰色——源于中国传统画的留白——温润淡雅,虚中有实,在画面中不仅仅起着调和、中介的作用:庞均用灰色,在花间、叶下,背光、阴影处,把黑色、棕色、墨绿、纯白调和在一起,明快细腻、巧妙地处理明暗关系,增添画面的层次感,加强了色彩的张力。
庞均,油画家,是徐悲鸿先生的关门弟子。庞均是我国现代艺术先驱、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庞薰琹之子。江苏省常熟市人,1936年生于上海。1949年考入杭州艺专(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倪贻德、颜文梁等,1942年转学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徐悲鸿、吴作人等前辈,十八岁毕业时,创下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记录,从此开始他油画艺术的创作生涯。
庞均说:我11岁开始画油画,油画生涯至今已有60年,当我画了40多年的时候,自己觉得还不是真正懂得油画。只有近15年才进入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在艺术上出头必须要在艺术上进行创造。
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他对艺术的虔诚及磨练,以自由豪放、气韵生动的画趣笔法,抒发西式的热情与爆发力,色彩运用更有他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经验,绘画技巧从繁至简,画面跳脱平面思维走向二度空间,似与不似中、意到笔不到的画风,每每令观者感到趣味与自然轻松。
评论家说,庞均的最大成就是他创立的油画东方风格,在油画色彩运用上,既有西方印象派后期和野兽派综合的优点、有西方式的热情和爆发力,又有东方文人画与诗情结合的诗情画意。
干净、细腻、响亮、夺目的色彩是庞均提升中国绘画张力的手段与结果。另一方面,他将中国传统的点、线、面构成关系移植进奔放的油彩世界中去,滋生稚、雅、高、洁的东方文人品味。庞均的父辈画家常玉有不少花卉作品传世:色浓、简洁,落寞、清高,不食人间烟火,象征着这位东方画人桀骜不驯地矗立于西方花花世界中的姿态。庞均的花卉静物画却是在另一个心态环境之中,自在、奔放,任性但更接地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