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体育更应软硬并重)
新华社银川1月30日新媒体专电 评论:农村体育更应软硬并重
新华社记者何晨阳
记者近日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调研发现,当地不少行政村都安放了体育设施,春节期间不少村庄利用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举办了村民运动会。当地群众说,这不仅活跃了乡村春节气氛,更拉近了乡邻感情,提升了村庄凝聚力。
体育的重要功能是健全身心,是培养群众良好的运动习惯甚至生活习惯。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西海固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当地的健身器材在数量增多的同时,种类也逐渐丰富。当地一些行政村的健身器材数量甚至超过宁夏首府银川市一些小区的规模,群众健身便利程度大大提升。
“有了篮球架,玩牌耍赌的少了”“健身器材多了,大白天躺床上玩手机的少了”……记者在西海固地区调研时常能听到类似话语。可以说,进驻农村的体育器材,挤压了不良生活习惯的空间,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农村群众健身热情的高涨。
全民健身关乎全民,但健身其实是“技术活”。没有科学的指导,健身器材就有伤身的危险;没有固定的组织串联,健身活动也难以坚持。“从无到有”解决了农村群众健身“米”的问题,要想把全民健身这锅“饭”做好,还需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持续的引导,而这正是类似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村所欠缺的。
与获得信息渠道多、健身指导员分布广的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健身更需要指导和引导。记者在西海固地区就曾见到过抱着小孩玩太极轮、玩着手机蹬漫步机的情形,这些举动不仅无益于健身,反而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一些健身器材甚至因为群众不懂如何正确使用而被闲置成为“晾衣架”,造成资源浪费。可以说,近年来,农村健身设施、器材种类、数量与城市差距正在缩小,但正确的健身指导、持续的组织引导仍是短板。
让农村健身器材和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让健身活动贯穿农村群众生活始终,是全民健身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的关键,是促进农村基层群众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的有力抓手,是为全面小康补短板的大事。因此,农村地区的全民健身在补齐硬件短板的同时,在健身指导、活动组织等软件上发力也刻不容缓。
一些干部群众建议,首先,适当扩大农村健身指导员规模,是补齐农村健身领域软件短板的有力抓手。其次,农民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也是宣传、推介健身方法和理念的良机,应探索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组织、推介健身。第三,可以通过推动建立立足当地的全民健身组织,定期组织活动,提升群众系统、科学健身水平。
图片:彭昭之 编辑:苏斌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农村体育更应软硬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