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时报》副主编:发达国家已无力推动全球化)
新华社伦敦11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桂涛)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化正停滞不前,在一些领域还出现逆转趋势,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推动力已不存在,未来全球化动力将主要源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沃尔夫说,当前全球化陷入停滞,全球贸易增长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局面不复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活动从发达国家转移出去后,发达国家贸易额增长减缓,保护主义措施则不断增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实行监管措施,导致跨境资金流动放慢。
沃尔夫是自由市场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曾多次撰文支持英国“留欧”和反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他认为,英国选择“脱欧”和特朗普胜选都是全球化陷入困境的表现。
沃尔夫指出,尽管当前全球化前景黯淡,但较之上世纪三十年代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如今经济环境比当时更好,不会出现当时国家资本抵制进口的情况,因为现在大多数大企业都是全球化企业,背后的利益团体更加复杂。
有西方媒体指出,一群愤怒的、对现状不满的底层选民形成了所谓的“大西洋愤怒联盟”,他们通过选举政治加剧了英美等国不断增强的保护主义倾向。围绕这个话题,沃尔夫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经济发生的变化对男性非技工和半熟练技工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的愤怒因此而生。
“在工业领域,大量 好工作 消失了,”他说,“以英国为例,50年前大约40%的劳动力受雇于造船、钢铁等制造业,而现在这一比例下降到10%,类似情况发生在美国、法国、德国。”
沃尔夫认为,技术进步、金融业不断发展以及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增加,这些都让英美劳动阶层变得贫困,而有钱人则更有钱;此外,英美女性经济地位上升和移民人数增加,让那些原本就对自身处境与地位不满的人变得更加焦虑。
沃尔夫进一步分析说,所谓“大西洋愤怒联盟”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际金融危机,这场意料之外的冲击带来了三个后果:首先,它暴露出财经系统的管理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摧毁了掌权精英的合法性与可信度;其次,对危机的救援很不公平,在民众看来,该为危机担责的人获救,普通人却承受危机的后果;最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将导致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停滞。
他判断,受危机影响,到2020年,英美绝大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不会超过他们2007年的水平。
谈到英国“脱欧”的影响,沃尔夫认为,“脱欧”将让英国失去作为“欧洲桥梁”的地位,一些在英国的企业将搬迁至欧洲大陆。“可以肯定的是, 脱欧 带来的直接影响将让英国经济前景变得更糟,”他说。
目前,英国仍没有清晰的“脱欧路线图”,英国政府内部在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共同市场内部、是否限制移民等问题上意见不一。对此,沃尔夫指出,尽管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说“脱欧”谈判不晚于明年3月启动,且应该在两年内结束,但要在“脱欧”后最终形成一个“人们都理解的英欧关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五至七年或许更长。
“很可能两年结束的时候,英欧无法达成任何协议,那时英国将不得不离开欧盟,或许英国政府会努力和欧盟成员国达成一个 过渡协议 进行自由贸易,”他说。(完)
(原标题:《金融时报》副主编:发达国家已无力推动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