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讯6月28日消息 由网易科技和网易新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今天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召开。
在下午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人工智能复兴的原因、目前遇到的瓶颈、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嘉宾们认为,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语音和语义的理解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
复兴: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进步
清华大学计算神经科学教授宋森认为,最近人工智能的复兴,是由于大数据,虽然人类还没有弄清楚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可以用大数据弥补。
京东集团架构部研发总监陈宇认为,导致人工智能复兴的因素中,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日常生活中。
瓶颈:数据分享不够
但是与此同时,业界也发现了人工智能目前发展遇到的瓶颈。
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认为,人工智能要对社会有帮助,需要整个社会都要智能化,这就需要社会、政策开放出来。技术上倒不是很多问题绕不过去,比如一个技术问题现在解决不了,可能过了两年就解决了,更关键的瓶颈是社会问题。
数据量的不够,也制约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深鉴科技CEO姚颂提到,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还不够。他提到两点:一个是用单位价格能买到的技术能力,另外是在单位功耗下能拿到的能力。单位价格能买到的计算能力要下降,需要人工智能能够广泛地应用,才能把价格降下来,才能做到万物智能。另外,在单位功耗下取得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就取决于体系结构上的新的突破。
此外,姚颂认为,神经网络也有比较大的问题。“我有一位朋友上周刚去了土库曼总部和他们进行交流,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咱们三个月前AlphaGo大战李世石,他们花了三个月不断修改结构,就在上周的时候,如果还是出现同样的局面,AlphaGo同样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下空棋。这个是对神经网络没有明确的数据上的解释,大家没有办法很深入地调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也是比较大的瓶颈所在。”他说。(温泉)
以下为人工智能分论坛圆桌一实录:
刘锋:各位嘉宾好。今天这次圆桌论坛是由我来主持,首先我还是想请各位专家自我介绍一下,包括自己的工作。
汪源:我是来自网易杭州研究院的汪源。我的介绍应该很简单,履历非常简单,2006年是在浙大计算机系毕业之后一直在网易,2006年的时候网易成立了杭州研究院,我就一直在研究院工作到现在,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给网易的互联网产品提供完整的一套技术体系,这里面包含了像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等一系列的技术研究。我就介绍到这里。
宋森:大家好,我叫宋森。我是2010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清华大学。我们有一个内脑计算研究中心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想从大脑借鉴电脑智能的重要的原则,研究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和系统。我是做这方面的研究。
陈宇:大家好,我叫陈宇,我在京东从事图像识别、图像算法包括机器学习相关的落地的工作。可能和几位专家不一样的地方,我接触的落地工作比较多一些,我个人是201年我在美国博士毕业以后,在新加坡工作两年多,2013年回国以后一直在电商圈里面做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
姚颂:大家好,我是深鉴科技的姚颂,我们是家由清华和斯坦福校友开创的一家公司,针对于DNN、RNN,来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
刘锋: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此次圆桌论坛。大家也都知道人工智能之前经历过两次冬天,现在又一次进入人工智能的夏天,为什么在度过了两次冬天之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什么人工智能出现了新的热潮甚至是高潮?我也想请各位专家能够对此发表一下看法,也是从汪老师先开始。
汪源:首先我觉得之前经过两次夏天,又变成冬天。现在是夏天,以后会不会变成冬天其实也说不定。但是我觉得确实这一次类似于以专家系统符号,人工智能发展逻辑推演或者自动演算的能力。这次人工智能给大家的感受会更加直观自然,有很好的知觉认知能力。比如说像AlphaGo这个Case里面,它不是纯粹靠技术,不是像20年前,像深蓝战胜那样,是能够感觉有点类似于人类一样,我可以看清这个大盘,有一个大局观。现在通过这种直觉感知的能力,以及体现这种通过跟环境的交互,带来的强化学习,阶段性逐步地去学习的能力,它跟人类更加接近、更加像。所以我觉得这会使得人工智能从真正的技术视角走出技术的小圈子,刚才我来的时候碰到许多著名的投资人,他可能并不是人工智能的专家,但是他能够很好地理解现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前人工智能可能,我说符号演算,投资人搞不清楚。我觉得这个夏天主要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体现在更加能够为大众感知的领域,这是我的一些观察。
宋森:我觉得这次人工智能复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数据,这次人工智能有点奇怪,现在的深度学习的神经原网络的结构是很强大的,但是它的学习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我们还没搞清楚人是怎么学习的。但是我们有了一个办法能够弥补,就是用大数据,人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数据,要解决模糊性、比较困难的学习问题。但是在这次深层次神经网络用了很大的结构,用了比较简单的学习方面,这次的原因是很清楚的。这次也许也会碰到瓶颈,但是好在这个成功了以后,激发了更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但愿在碰到冬天之前把下一个春天开启。
陈宇:首先几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计算能力的提升,这次AlphaGo背后使用的应该是一个Google提供的机器人,包括本身现在炒得比较火热的TPO是不是使用过,这可能是计算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数据的表现。数据使用上,以前像围棋这种数据也会有,但是为什么现在能够很好地对它进行处理,包括进行学习,这个当然一方面是计算能力增加,另外一方面是算法比较多地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这次AlphaGo也是使用到了这种算法。所以我觉得可能是数据计算和算法综合的一个提升,从量变到质变。人工智能一直都有,随着AlphaGo,包括热点、爆点的出现,可能会给大家出现特别高的期待。我个人感觉不要把它想成科幻片,人工智能现在在非常多的方面还赶不上人类。
姚颂:我简单补充一下从硬件角度来看,刚才提到一个核心是计算能力的提升。在9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手写数字的识别,当时只能算出两层或者三层,除了传统的CPU架构,有更大的架构能够支撑更大的数据量。比如说逐层初始化的算法,在虚拟神经网络的时候,记录会随着虚拟网络层数的提升而消失掉。有了逐层的初始化以后,可以去很深的神经网络出来。刚才刘老师提到那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再次进入冬天,我们可以看到从2012年到现在深度学习运行平台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开始可能是CPU,后来到GPU,现在有很多我们这样的智能云也在提出来。即便是在这点上,我们的体系结构速度已经跟不上应用算法的速度,已经在这个计算能力下能够支撑非常非常多大数据的训练和各种各样的应用。所以说我觉得这次人工智能的浪潮可能不像之前那样会很快地进入冬天。谢谢。
刘锋: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我们要看到这次人工智能的热潮背后也是依然有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才出现了大数据,应用互联网才出现服务器集群,才能使人工智能像AlphaGo这样的系统,背后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提供,应该说还是跟互联网有关系。刚刚各位老师也谈到了会不会遇到冬天,这也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当我们满腔热情或者斗志昂扬地进入到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热潮里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冷静下来,特别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目前人工智能还存在哪些瓶颈?或者说人工智能,特别是对于宋老师,我希望您能多谈一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是跟我们的脑科学有更强的关系,或者说我们的脑科学是不是人工智能的未来?我想就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想请各位老师发表一下看法。还是从汪老师开始。谈谈冬天。
汪源:问题是还存在哪些瓶颈是吧?其实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我觉得是,并不是说做一些感知的行为,我觉得其实人工智能要真的发挥作用的话,打一个比方,现在整个互联网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的,有人、物各种方面互联的一个网络,互联网是一个整体,我的感觉,人工智能如果对这个社会真正带来非常大的帮助的话,它其实是需要整个社会都要智能化,而不是说我造出一个机器人,它能够像人一样做出一些事情。我是这么理解的,按照这个理解去考虑的话,更多的瓶颈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社会、政治上,它能不能开放出来,使得整个社会,比如整个智能交通,我认为它也不是在一辆车上装几个摄像头就能解决智能的交通问题,它可能需要道路各方面的配合。技术上我想过很多问题,现在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效率不高等等。宋老师希望两年后就解决,我不是很清楚技术上到底有什么问题是一定绕不过去的,但是有很多社会问题是绕不过去的,我是这么看的。我就不讲技术了。
宋森:我觉得首先一个很大的问题,人工智能到底要不要向人脑学习。大脑内部有些地方学会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没学会,比如说小样本学习,这是最近比较热的。这次成功是大数据。说到更远的就是和意识相关的,意识是灵活的。我们可以给一个简单的解释,能够把几个东西快速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操作,然后把它再进行提升下一步的能力,能够快速地提升注意力。恐怕学会这个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陈宇:我简单说一下自己从切身体会中的感觉,一方面是数据,另外一方面是资源。数据主要体现在,比如现在想把人工智能落实在各行各业,但是我们会发现金融的、医疗的,包括电商是不是足够开放,是不是任何一个机构都能拿到所有数据。做人工智能是要投资源的,我们调一个模型、一个集群,很可能发现不工作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是很重要的短板。
姚颂:我自己的感觉是两点,第一点是我们的计算能力还不够,分两部分,一个是用单位价格能买到的技术能力,另外是在单位功耗下能拿到的能力。单位价格下很显然是和汪老师说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民的认可,能够广泛地应用,我们才能把价格降下来,才能做到万物智能。另外,在单位功耗下取得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就取决于体系结构上的新的突破。除了这一点,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神经网络,我觉得这是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我有一位朋友上周刚去了土库曼总部和他们进行交流,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咱们三个月前AlphaGo大战李世石,他们花了三个月不断修改结构,就在上周的时候,如果还是出现同样的局面,AlphaGo同样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下空棋。这个是对神经网络没有明确的数据上的解释,大家没有办法很深入地调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也是比较大的瓶颈所在。
刘锋: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还有一个简短,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希望大家用一两句话对于未来3年以内,在人工智能领域会有哪些?您认为会有什么样最重要的突破?最重要的成果会发生在什么地方?我想请各位老师简短地介绍一下,说一下你们的看法。
汪源:我觉得语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今年我们会看到一向封闭的Apple已经开放了它的封闭体系,让第三方APP可以接入到它的私有平台。
宋森:语言的理解,语音、语义可能是未来三年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听不清,不确定)。
陈宇:未来三年,大家从更多关注技术突破转向更多体现到产品突破,比如京东可以用手机通过摄像头、话筒帮助用户提升客户体验,这些可能是更多的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产品创新会越来越重要。
姚颂:未来三年内AlphaGo这样一个活动会变成人工智能真正的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家的生活,而且针对这样深入学习的芯片也会支撑起所有云+端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的应用。
刘锋:谢谢各位老师,我们就结束我们这次圆桌论坛,也期待我们下一场的圆桌论坛能有更精彩的分享。谢谢各位!
6月28日,第三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
本次峰会主题为“原力.感知”(Force·Sense),探寻商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动力,感知VR、AR、人工智能和智能出行等领域的未来。
本次峰会将邀请国内外最具有未来感和前瞻性的企业家、科学家、科幻作家、创业者、投资人、跨界明星、文化名人一起,大脑激荡,探寻通往未来的神秘力量,体验感知力的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