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8月3日报道:
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周年之际,中国篮协曾评选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表彰1949年至1999年间,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做出杰出贡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网易体育今日介绍其中的一位,她就是人称“女版斯托克顿”女篮著名控卫丛学娣。
祖籍山东莱阳的丛学娣,1963年5月13日出生在上海。1981年,她进入了上海青年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身高仅有1米66的她,在场上司职组织后卫,是球队的后场大脑。随后丛学娣被选入上海女篮一队,于1984年和1985年,两度拿下全国女篮甲级联赛的亚军,并入选了最佳阵容,获得全国“最佳投手”的奖项。
1984年,丛学娣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这也是她首次代表国家女篮出战世界大赛。她在本届奥运会上初露锋芒,特别是首战澳大利亚队,中国队开局4-12落后处境不利,丛学娣与邱晨同样作为替补奇兵登场,一下子盘活了全队的进攻,扳平并反超了比分。本场比赛丛学娣拿下了8分4篮板6助攻。她在本届赛事场均贡献10.8分3.3篮板2.8助攻,随队拿下奥运会第3名;之后,丛学娣又相继出现在了1986年世锦赛和1988年奥运会上,作为主力队员为女篮屡建战功。
1989年,丛学娣一度从国家队退役,但中国女篮很快出现了滑坡,丢掉了1990年亚运会的冠军。1991年,在新帅李亚光的召唤下,她又重新回到了国家队。在此前后,有丛学娣参加的女篮比赛,在亚洲赛场上可以稳定压制老对手韩国,先后拿下1986、1990、1992年女篮亚锦赛冠军,以及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的冠军。期间她多次入选了赛事的最佳阵容。
丛学娣最辉煌的时刻,出现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这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历史性的夺得了银牌,当时队里的高中锋郑海霞,更多时候只是扮演一个蓝领角色,丛学娣为代表的外线群,才是女篮获得历史突破的关键所在。那届奥运会上,丛学娣场均拿下12分,是队里的第二号得分手。对美国一战她贡献18分5篮板2助攻;半决赛对古巴一役,丛学娣仅出战23分钟,便轰下了20分。这也是全场比赛的最高得分,她带领中国队以109-70大胜古巴队,为闯进决赛立下了头等战功。
丛学娣打球的技术特点是,她的控球能力强,运球技术娴熟,传球准确到位,外围投篮精准,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进攻火力。看过她打球的老球迷们,总是习惯于把她与同时代NBA伟大的控球后卫相比较,称丛学娣为“女版斯托克顿”。
1993年,丛学娣正式退役,创办了以她自己名字所命名的篮球俱乐部。1995年至2002年期间,她曾担任上海女篮的主教练,率队获得1996年乙级联赛冠军,由此重返阔别已久的甲级队行列。1997年在上海举行的第8届全运会上,她又率队获得全运会季军;1998、1999年女篮甲级联赛,丛学娣相继带队获得第6名和第9名。2003年起,她又担任了国家女篮二队的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