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安全感,真的让人受用一辈子” | 蔡寞琰《虎溪山下》新书分享会

2025-07-24 14:00:00
0人评论

“童年是父亲送给我的大万花筒,往后哪怕面对刀山火海,只要一闭眼,他仍会捧来甜蜜爽口的希望。”

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的爱往往会影响女儿一生。一百年前,就有这么一位父亲,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他都尽全力给足女儿安全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女儿撑起了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他允许女儿扯自己的胡子,教她读小说、学英文、看电影;陪她玩“县太爷”断案,教她明是非、辨公理。他为女儿买最时新的衣服和鞋子,说“我们吃喜欢的食物,穿合脚的鞋子”。当儿子抱怨“妹妹会变成纨绔”时,这位父亲只说:“中国女性被压抑了上千年,能纨绔到哪里去?”

这是蔡寞琰律师新作虎溪山下中的故事,家族风云和时代风潮在蔡家四代人的个体命运中汇流一处,勾勒出中西冲突、新旧转化、变乱交织的近代中国。书中既有传统与变革的碰撞,更有一位父亲用超前教育理念写就的深情预言:“女儿快乐的光阴只有儿时那几年,我怕她们长大后受各种各样的苦。”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他给女儿请英文教师、带女儿看外国电影,坚信“人该有高级趣味与浪漫情怀”。他鼓励女儿做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往大了说啊,人生大多是徒劳的,可是你都穿漂亮裙子啦,要不这样,明知徒劳仍奋勇前进,或许就能踏出一条路来,让更多姑娘有漂亮裙子穿,感受色彩斑斓,你觉得可好?”

这份开明,让小女儿淑珍在九旬高龄仍能脱口而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英文台词,笑谈年少时与姐姐佳珍为《出水芙蓉》欢呼的往事。他给予女儿的不仅是爱,更是一双翅膀——让她飞越时代偏见,看见更辽阔的世界。

今天,我们摘选《虎溪山下》中父亲与女儿相处的点滴片段,以期书中人的故事,带给当下的读者一点关于爱和希望的温暖启示。

(👉🏻文末附寞琰《虎溪山下》2场活动预告,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精彩书摘

德秀与婉英成亲那晚,繁星满天,鸣虫叫声悦耳,青草上缀满露珠。德秀那年逃婚时爬过的树犹在,多了两个大红灯笼,像是结了果。卧房烛台上的红烛正冒着火苗,外面看着影影绰绰。德秀从背后把婉英圈进怀里:“多年来,我奔走在烽烟里,未承想红烛下的脸庞如此可人。”

院子里的狗静了下来,灶屋还冒着烟子,柴火正燃着,李聪明与火姑正在烧热水,一锅又一锅,火姑从未如此“忙碌”过。这时有用人过来提醒火姑,客人都睡下了,热水够了。火姑将用人打发走了:“灶屋是我的,你莫管。”说罢,继续往灶膛里添柴。“太太冷,多烤会儿火。”聪明望着往外窜的火苗,对火姑说:“原来火姑是最聪明的,一早就晓得怎样能让自己暖和。”火姑往灶膛里又添了一根柴:“今晚我给太太烧火,一会儿就把天烧亮了。”

自从嫁入蔡家,李聪明就想着要生一堆儿女:“七个长得像德秀,还有一个一半像李聪明,一半像刘丫,这样德秀会欢喜一些。”婉英早年却总说:“中国女性大多尚未感受人生之乐趣,便为‘母亲’的名头所累。我不愿成为生育器具。”

然而,聪明孤身只影,婉英却一连生了六个子女。

1927年初,婉英在四川生下一个女儿,德秀亲自接生,取名佳珍。说来德秀的六个子女,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父亲。多年后,村里有男人借口在产房见过妻子生产,对妻子心生厌弃,立时便有好几个老人家出来为女人抱不平:“少扯那些有的没的,七八十年前,人家德秀公几次给老婆接生,没听说有啥心理问题,也从没在女人身上挑过毛病。”

佳珍刚满月,德秀便领着妻女回家乡摆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聪明自打第一次抱了佳珍,便舍不得放手。佳珍在她怀里也不哭不闹,睡得格外香甜。

德秀和婉英回四川那天,聪明送了一程又一程,临了还要抱着佳珍唱歌谣。婉英知道她是真心疼爱孩子,便对德秀说:“佳珍是早产儿,只怀了七个来月,体质不好,得留在我们身边,不然就让大姐养了。我们抓紧再生一个孩子留在大姐身边吧,她太孤单了。”

次年四月,婉英产下龙凤胎,男孩即我的祖父泽璜。婉英想把他送回湖南,德秀却顾虑聪明会过分宠溺孩子,思索再三,决定等两个孩子断奶后,将二女儿任珍送回湖南,过继给聪明。

聪明闻讯欢天喜地,还未等任珍回来,便四处分发红鸡蛋。只是,“过继”一事被她干脆拒绝:“什么过继不过继,你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儿女。”

1931年11月,婉英生下小女儿——也就是我那位如今已年满九旬的姑奶奶。德秀无意间说起:“这孩子与刘丫同一天生日。”婉英便为她取名“素贞”。俊度得知后认为不妥,命人在族谱上改为淑珍,只是家人仍唤她作“素贞姑娘”。

两年后,两人又生下了后来过继给德重夫妇的次子泽涛,取的名字亦是在向德重致敬——桥下有水,水势浩大为涛。

德秀六十岁那年,四十三岁的婉英又生下小儿子泽荡,二人共育有三子三女。

泽璜晚年但凡提及自己的父亲,言语总是充满敬畏。淑珍口中的父亲是个很可爱的人:“爸爸那个人啊,我才不怕呢——他让我往东,我偏要向西。

还不到十岁时,有次乡,她偶然听李聪明说起刘丫,这才知道自己小字“素贞”的由第二天就自作主张改了名字。“我倒也喜欢刘丫,却不想做任何人的情感替代。同天生日的人太多了,难道都叫同一个名字?我不介意喊刘丫二妈妈,但我还是我。她也承认,父亲德秀对待子女是有区别的“简直是天差地别——爸爸在我们姐妹面前脸板不起来,把我惹急了,胡子都能给他扯掉。”在泽璜悬梁刺股发愤读书时,淑珍却是尽情地撒娇,往父亲怀里钻,缠着他讲故事。父亲讲《山海经》,她偏要听《隋唐演义》,没听几句,又让换成《孽海花》。

对于小女儿的无理取闹,德秀毫无脾气,还说她“博闻强识,知道那么多书名”就算淑珍沉不下心学习,德秀也能给她找理由“人不能死读书,要活泼些。稼轩居士说,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也喜欢天真童趣的小孩。

可对于泽璜,就完全是另一套逻辑了。明明泽璜写得一手好字,德秀却照样四处挑毛病:“过于工整,毫无生气。”换作淑珍,字写得歪七竖八,德秀却说:“我居然都能认得,不小心歪了的,扶正了便是,淑珍摔倒了,我也扶。

淑珍说当县长应该有趣,德秀便让她扮演女县长,在厅堂断案,而自己则坐在矮凳上假装是犯人。泽璜过来瞧热闹,德秀便马上变脸:“又与你何干?你能断案?”

泽璜偶尔小声抱怨:“难道就不怕妹妹变成纨绔子弟?”

德秀闻言板起脸:“中国女性被压抑了上千年,即便到如今,天性也尚未得到解放,能纨绔到哪里去?”说着便又扮成绍兴师爷:“县太爷啊,打仗呢,要一往无前;当官呢,要克己守法,人非蝼蚁,不能踩踏哟。”淑珍便在一旁摇头晃脑:“县太爷能穿漂亮裙子么?”德秀附和道:“花花绿绿的好看。”淑珍又问道:“那如果在战乱年代,穿着花花绿绿的县长没有用呢?德秀想了想“花花绿绿的淑珍县太爷是想说,在时代面前,个人力量有限对吗?淑珍点了点头就当你说对了吧,那之奈何?德秀双手抱拳:“县太爷啊,往大了说啊,人生大多是徒劳的,可是你都穿漂亮裙子啦,要不这样,徒劳仍奋勇前进,或许就能踏出一条路来,让更多姑娘有漂亮裙子穿,感受色彩斑斓你觉得可好?

如此场面,看得婉英和大姐姐佳珍在一旁捂嘴直笑。

淑珍见兄长在背《孟子·告子》,心血来潮向父亲撒娇“爹爹,我也要有出息,跟哥哥一样,吃那么一点点苦然后就有大出息,不过只能吃一点点苦,吃多了就哭给看。

德秀当时正在抓药,当即蹲下抱起淑珍“女孩子要吃那么苦做么子,我怎么舍得我们家淑珍哭呢,想吃点什么,我们出去逛逛?”婉英说德秀一生操劳,无冬无夏,只有淑珍闹时才停歇,陪她在春天里跑着捉蝴蝶,在夏天爬树捉鱼,秋天捡红叶摘果子,冬天在漫天风雪里大声唱歌。   

淑珍喜欢喊爹爹,有事没事就会叫上几句,只因她的呼喊从来都会得到回应。有次她走进房间,见父亲正在批改公文,没有抬头看她,便来了脾气,一直爹爹喊个不停德秀便一直应声“诶,诶,诶……”淑珍依旧不悦您晓得我喊几声么?德秀笑道:“二十声,我数着的,骗你是小狗,话说二十四是掉光光(没有),要不你再叫一声爹爹

爹爹!爹爹!爹爹!我偏要喊三声。

“诶!诶!诶!数得清吗?”

只要女儿喜欢的,德秀都会记在心里。

淑珍小时候常在家里说起湖南。说湖南老家有天井,大妈妈常坐在那里看天。德秀听淑珍说到第三次时,就给全家换了有天井的房子。他说,人老了,希望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希望她们能快乐地成长。他总念叨的一句话是:“光阴不够啊——女快乐的光阴只有儿时那几年,我怕我老了,女儿们长大后受各种各样的苦。德秀认为,中国女性的苦楚,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却只有叹息,没有改变“我有女儿,所以我担忧,想改变,无奈力不从心,只有当父母的在家中万般呵护,令她们尽量感受快乐。

村里后来常有人感叹:“多数人往世间走一遭,都是来吃苦的,只有淑珍姑娘从头甜到尾。淑珍自己也承认,她一生没受过苦,只因心里存着很多爱:“童年是父亲送给我的一个大万花筒,往后无论何种年岁,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我都从容淡定,只要一闭上眼睛,我亲爱的父亲就会给我捧来——甜蜜爽口的糖果,意犹未尽的故事,不会散场的电影,燃不尽的灯火,难以浇灭的希望……如今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仍相信父亲在呵护着我。”

抗日战争时期,泽璜与淑珍先后回到湖南邵阳县读高中,后在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前身)读大学。学校在战火中几经搬迁,德秀依旧鼓励一双儿女坚持读书“知识和人才不可断代,不能因为炮弹横飞就放弃求学。我们不能亡国亡种,更不能亡教育。”

临行前,德秀千叮咛万嘱咐:“离家在外,随时写信,父亲必定会回信。”

父亲给予的安全感,让淑珍受用了一辈子。

数年前,我也曾为安身立命苦恼,急于买下一套房子。姑奶奶说:“爸爸在七十多年前就告诉我,房子不过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人所追求的绝不止于此。”这种从容,是父亲那里传承来的。

德秀对子女的文艺素养有着同样的期冀,坚持让他们从小学习英文、声乐、舞蹈。他说:“知识分子要有高级趣味和浪漫情怀,那是人对美好的向往。这个世界并非只有权势、硝烟和杀戮,还有美好的精神寄托。” 

如今,姑奶奶淑珍几岁,还拉着我陪她看外国电影。第一次看,放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我发现音响中播放的是英文原声赶紧摁下暂停键,想切换到中文配音版。姑奶奶正看得起劲,见画面静止,侧耳问我“你也觉得构图很美吧?”我连忙解释道“中文字幕太小,怕您看不懂剧情。

姑奶奶笑了,流利地复述了一句英文台词,用手指敲了敲沙发“我耳朵还没聋呢,看什么字幕?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们姊妹几个请了英文师,我和佳珍一块学的英文。

没过几分钟,画面上的男女主拥吻着倒在床上我偷瞄姑奶奶她目不转睛道“相当nice的场景,不要小看我,这算什么当年Ms.徐领着我和佳珍去戏院看《出水芙蓉》,有人捂眼睛,佳珍却跳起来喊‘太好看啦’我还小,不然以我的性格可能更疯狂。你表叔在八十年代末留长发进歌舞厅画女性裸体,你姑爷爷气得要打人,我觉得挺好,后来他成了美学家

电影放完,姑奶奶不无伤感地叹道“想佳珍,想Ms.徐,想幽暗中的那些夺目的光……

活动预告

 01 

他五岁失怙,举步维艰,靠着祖辈在虎溪山下留的东西撑了过来。

他做过泥瓦匠,如今以文字垒出了自己的天地。

他说:

“生活不是菩萨,没法有求必应。活着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再厉害的人也只能过这一生,再卑微的人也要过好这一生。”

“不管任何时候,一定要喜欢自己,喜欢到自己身上开满了花。”

从2017年至今,青年律师蔡寞琰在网易“人间theLivings”发表逾百万字作品,书写人间悲喜、人心善恶。《虎溪山下》是蔡寞琰的第一部非虚构长篇,书写家族百年间浮沉际遇,还原曾祖父德秀和三位夫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讲述自己年少失怙,由泥瓦匠走进大学课堂,成长为执业律师和非虚构作者的人生经历。

《虎溪山下》一经出版,感动万千读者。这样的家族故事,是平凡人家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坚实脚印,展现着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生生不息的美好与坚韧。

7月26日上午10:50-11:30,《虎溪山下》作者蔡寞琰将来到重庆书博会现场,讲述《虎溪山下》书中的动人故事。

活动主题

人生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虎溪山下》创作分享会

活动时间

7月26日(周六)10:50-11:30

活动地点

重庆书博会-中国出版集团展区

活动嘉宾

蔡寞琰(本书作者,执业律师)


 02 


图片

2025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作家蔡寞琰的非虚构长篇《虎溪山下》,完整记录了一个家族百年间的兴衰变迁史。《虎溪山下》出版后,感动了万千读者,有媒体评论其“在平民史诗中照见天地众生”。

熟悉蔡寞琰的读者都知道,他是“在苦水里泡大的”:五岁失怙,家徒四壁,做过泥瓦匠,险些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也有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一个人历经伤害却始终勇敢,饱受磨难却心怀希望,以文字呈现美好与良善、坚韧与希望?宏大历史中,个体与家族命运为何值得关注?历史记忆在当下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7月26日(周六)下午15:00,本书作者蔡寞琰将来到重庆精典书店,与读者分享《虎溪山下》背后的人生故事,首度公开家乡和家族的部分珍贵历史档案和照片资料。

活动主题

在生命的裂痕中,为自己开出花来

——《虎溪山下》背后的人生故事

活动时间

7月26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

重庆精典书店·大讲堂

活动嘉宾

蔡寞琰(本书作者,执业律师)

参与方式

图片

👉 扫码免费报名,共赴一场关于坚韧与救赎的文学之旅。我们还为现场购书的读者定制了《虎溪山下》专属藏书章!

👉提前购书享69折优惠(自提需要备注姓名)

👉未能到场的读者可线上下单预留【签名版】

公号封面图来源:影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欢迎转发、分享!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愿好文学始终与你相伴~

稿件初审: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原生家庭的安全感,真的让人受用一辈子” | 蔡寞琰《虎溪山下》新书分享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