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访谈丨擘画新蓝图 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从今天(11月15日)起,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权威访谈·擘画新蓝图》,深入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今天关注“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方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中央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丁国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成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驾驭复杂局面,科学谋划战略部署,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取得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重大成就。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科学判断“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这八个字是理解“十五五”时期重要地位的关键词。夯实基础,就是要更加关注对发展和安全具有基础性影响的事,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使发展根基更稳、韧性更强。全面发力,就是要锚定目标,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协同发力,实现系统性突破、整体性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主要目标的设置坚持了系统观念、突出了战略导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中国的现代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追求的是各方面都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因此《建议》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安全发展的要求,把“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贯通起来,聚焦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关键因素,着力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以五年阶段性的目标完成来支撑现代化战略的继续落实。
有信心、有底气,发展还要有方向。《建议》提出了 “五个以”“两个推动”和“一个确保”的发展要求。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航掌舵,是我们实现“十五五”目标的最大信心、最大底气。《建议》为我们指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阐述了发展的中心、主题、根本动力、根本目的和根本保障。一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二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四是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一定能够把“十五五”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